全面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2021-06-22 10:22孙伟
国企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净水处理厂水体

孙伟

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0年,广州市13个考核断面水质及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劣V类水体断面比例2项约束性指标实现历史性全面达标,国家督办的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这份成绩的背后,集聚着广州水投集团广州净水公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智慧与实践。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广州制定了《广州市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广州市全面剿灭黑臭水体作战方案(2018-2020年)》《广州市总河长令(第1号)》等文件,明确了2020年全面完成广州市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其中作为广州剿灭黑臭水体末端处理补短板工程——8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任务,压在了广州水投集团广州净水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的肩上。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面对广州市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导致

污水处理厂选址困难等不利因素,如何如期、高标准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如何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真正融入到污水处理厂设计、建设、运营中?广州水投集团广州净水公司将生态环境功能作为首要要素,深层次探索污水处理发展和创新方向。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把“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再到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水环境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存在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因此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

随着广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污水排水量逐渐增加,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增加,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广州水投集团广州净水公司按照广州市全面剿灭黑臭水体关于建设8座地埋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部署,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良好水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水生态环境就是民生”,把任务当使命,迎难而上、埋头苦干,仅用15个月的极限安全工期就完成了建设任务。2020年6月,8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补齐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设施缺口。

坚持生态优先理念

传统污水处理厂一般都建在地上。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边缘不断向外扩张,早期建设的地上式污水处理厂已逐渐被城区包围,臭气、噪声等二次污染的“邻避”效应逐渐凸显,与现代城市生态文明的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若采用传统模式建设污水处理厂,存在邻避效应问题势必会引起周边居民的极力反对,进而造成选址及征拆工作难以开展,最终会导致8座污水处理厂建设无法顺利推进。

广州水投集团广州净水公司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提升整体环境质量作为己任,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建设地埋式生态型污水处理厂,构建广州污水处理厂新发展格局。

建设地埋式生态型污水处理厂,实现生态惠民利民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州水投集团广州净水公司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奋斗目标,所采用地埋式生态型污水处理厂模式,具有几乎无臭味、无噪声、可美化周围环境等优势,能够消除“邻避效应”,实现生态惠民利民。

一是消除臭味污染,提升周边环境质量。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要求,按照从严原则,确定埋式污水处理厂硫化氢、氨气、甲硫醇、甲硫醚等主要臭味物质标准,对预处理区、生化区域、污泥干化脱水等臭气源构筑物加盖密封并进行“负压抽气”,以防止臭气外泄。臭气收集后,采用“水洗+生物除臭”“化学法+生物除臭”等组合微生物除臭法处理,尾气实施有组织高空排放,提升了水厂周边空气环境质量。

二是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噪音污染。主体设备均设置于地下封闭空间内,运行噪声经封闭治理后,不会对地面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位于地上设备均放置于专用机房内,选择低噪音环保型设备,并采用建筑吸声材料、消声、吸声、减震等综合治理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

三是实施地上景观设计,打造花园式生态厂区。运用“地下建厂,地上建园”的设计形式,地面建设与周边自然环境融合一体,构建起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景点,美化了城市环境,创造了环境友好的城市空间,既符合公众利益,也大大提升了厂区及周边的土地价值,为城市更新提供新动能。

比如,在石井净水厂,扩建厂区超90%地面空间构建开放式湿地公园,整体绿化率大于50%,地面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将绿地和景观留给公众,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

污水处理规模适度超前,补齐广州中心城区末端处理缺口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2020年制定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强化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可适度超前。

参照上海等城市城镇污水厂规划规模为1.5倍日均污水量的先进经验,以《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2015-2030)》规划水量作为规模依据,新(扩)建污水处理厂投产后,广州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由340万吨/天增加至496万吨/天,污水处理能力提高了45.8%,满足了未来5-10年规划发展水量需求,补齐了中心城区末端处理缺口,实现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全覆盖、生活污水全处理。

同时,由于目前污水处理能力较为富余,还能提高合流制区域初雨污染物处理能力,在雨季可以处理更多的初雨水量,减少了排入河涌中COD、NH3-N等污染负荷,有力提升河涌水质。

合理制定出水排放标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出水水质应满足一级A及广东省标准较严值的基础上,广州水投集团广州净水公司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理念为指导,将提升广州水环境质量作为己任,但不一味追求提高出水水质排放标准。

结合受纳水体生态环境敏感度、环境容量实际情况,旨在体现精准治污,确定8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执行一级A及地表V类较严值(TN≤15mg/L),降低污水处理厂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采用先进工艺高效脱氮除磷,实现出水水质根本性好转

根据不同进水水质特性和用地条件,新扩建8座污水处理厂生化工艺采用多点进水、多处内外回流的改良AAO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分别采用了先进MBR膜工艺和V型滤池工艺,通过精细化调控,实现高效脱氮除磷及去除悬浮物等污染物,出水满足一级A及地表水V类标准较严值,可确保出水NH3-N≤2.0mg/L和TP≤0.4mg/L,实际出水部分指标(如NH3-N、COD、BOD5、TP等)达到甚至远优于地表III类标准,实现出水水质根本性改变。

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区域走的是一条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占有、消耗大量资源基础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无法破解当前的资源环境约束,资源问题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广州水投集团广州净水公司从城市发展实际出发,以推动绿色发展为基本途径,注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态化,集约用地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降低污水处理能耗。

多维度高效节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载体。《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建设用地粗放低效的问题。广州是中国城镇化率增长最快城市之一,2017年底城镇化率已达到86.1%。广州土地资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已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改变常规污水处理厂的分散布局模式,采用“平面组团”“空间叠加”“工艺优化”集约化设计,总规模156万吨/天的8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占地约800000平方米,相较常规地面污水处理厂节约用地达30%,实现了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在平面上,通过选用矩形二沉池,与生化反应池形成共壁组团结构以减少水头损失和节省占地面积,并将多个功能各异工艺组团化、模块化,有机组合为预处理区、生化区、泥区等模块,工艺布置力求合理紧凑、流程通畅,按水力流程依次布置预处理单元、生化池及消毒系统等,与水力无关的鼓风机、加药系统等设置在构筑物顶上以节约地下空间。

在竖向上实施分层布置,地面设计为绿化和园林式建筑,负一层为设备间、检修车间及生产操作空间,负二层为池体和综合管廊,构筑物和设备间在不同标高上层叠布置,节约了地下空间,释放了地面空间。

在工艺上,传统地上生化池有效水深一般为6.0米,地埋式生化池有效水深达到7.0-8.0米;部分水厂选用先进MBR系统,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浓度高,提高了容积负荷,减小了生化池容,大大减少了土地占用。

充分利用再生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我国全年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全球192个国家中排127位,是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之一。

广州市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本地水资源量少,过境水量占据比例高,多年平均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为514立方米。按照人均水资源量600立方米标准,广州属于缺水型城市,可优先将达标排放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因此污水再生水利用是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目前,广州中心污水处理厂出水均已达到再生水回用标准,在“生态治河”“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成为河涌补水的再生水体回到大自然中,为河道或湖库提供稳定的高品质生态补水水源,从战略高度上真正将水的社会循环与自然循环有机统一。

2020年,广州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为13.53亿吨,处理后污水回用量约4.45亿吨,再生水回用率为32.87%。除了少量再生水回用于厂区绿化、设备清洗、生产用水外,大部分用于如员村涌、沙河涌、新市涌等生态补水,提升了河道水景观、水环境、水生态,在满足河涌的综合功能的条件下突出其生态价值,有利改善区域河涌水质。

优化净水工艺方案,实现低碳发展

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污水處理厂是能源密集的高能耗产业之一。根据联合国数据,全球污水处理等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量大约占全球碳排放量2%左右。

在国家要求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降低污水处理能耗是行业升级的必然目标。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选用了水头损失小的池型,各污水处理构筑物布置紧凑、顺畅,厂内整个水处理流程水头损失小。针对现状实际进水水质部分时段碳氮比值偏低问题,选用改良AAO工艺,设置生化池厌氧区、缺氧I区、缺氧II区多点进水,合理分配及有效利用碳源,进一步降低出水TN指标,实现深度生物脱氮。同时,选择使用气体流量精确控制系统、氧转移效率高微孔曝气器、高效鼓风机、药剂精准投加系统等措施,进一步节约能源消耗。

8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自2020年建成投产以来,提升了污水处理能力和实际污水处理量,提高了COD、NH3-N等污染物削减量。广州水投集团广州净水公司全年共处理污水13.53亿吨,对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约9.0%;COD削减量累计23.84万吨,对比2019年同期增加约11.7%;氨氮削减量累计2.33万吨,对比2019年同期增加约9.7%。

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产,为广州市全面打赢治水攻坚战,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发挥了基础作用。

2020年,广州市13个考核断面水质及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劣V类水体断面比例2项约束性指标实现历史性全面达标,国家督办的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其中,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为76.9%,较2015年提升30.7%,劣V类水体断面首次实现全部清零;鸦岗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V类,石井河口省考断面首次成功消除劣V类,东朗省考断面水质成功提升至III类优良水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广州水投集团广州净水公司创新建设全地埋式生态污水处理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在广州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广州污水治理高质量发展。

目前,广州147条河涌治理后焕发了新活力,呈现了崭新面貌,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猜你喜欢
净水处理厂水体
净水样板的力量
污水处理厂应急响应与措施
地下污水处理厂优势分析与前景展望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复合纳米材料Cu2O@Au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检测应用研究
Brita德国“即热净水吧”开启饮水新体验
数据在线
数据在线
世相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