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健康城市多维生态治理现代化路径探索

2021-06-22 19:58杨渤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徐州可持续发展

摘 要:徐州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应依照健康科学、生态安全、环保节能、尊重自然文化遗产的理念,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及时预防和应对各类“城市病”。同时,徐州面对本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时,需要不断推进绿色引领型、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确保城市生态健康的同时不断提升本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徐州;健康城市;生态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徐州多维型生态系统发展策略研究”(2019SJA0990)研究成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健康的城市发展道路必须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堅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不动摇,践行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建设方针,坚定不移地走推动社会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魅力中国。

一、徐州健康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与阶段成果

曾经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是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效益排第一”的城市发展理念对区域生态环境与资源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城市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必须从多维视角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优化治理的关系,提升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进而持续改善城市环境。作为苏北知名的老工业城市,徐州正经历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徐州城市面貌改变巨大,然而环境生态问题较为严峻,重化型的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仍需进一步变革。

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视察,对徐州提出了“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殷切希望,为徐州的产业发展、生态转型明确了重要方向。现在的徐州是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中心城市,需要坚定不移地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这对缓解资源环境束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徐州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充分利用中央全面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契机,大力推进包括政府职能、产业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转型,在健康城市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道路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一)适应时代需求的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徐州在建设健康城市的过程中,坚持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营造公平、透明、健康的社会发展环境。首先,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起点,兼顾简政与效率,加快行政审批速度,缩减办事流程,尽可能降低宏观管理中的制度成本。其次,不断完善业务组织、协调、监督三大体系,确保了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及部署能够政令通畅、及时落实,使得政府执行力与公信力大大提高。

(二)城市转型配套政策的确立与实施

围绕政府职能、产业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徐州市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并实施了诸多促进城市发展转型的配套政策。徐州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的引领下,城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态治理能力大幅提升,产业转型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三)城市生态新局面的呈现

伴随徐州“五大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的显现,整个城市区域的生态环境正一点点完成由“灰”到“绿”的蜕变。徐州在“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引领下不断发掘地域特色,逐步形成“一城青山半城湖”“汉韵楚风”的城市特质,并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并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荣誉。徐州生态健康指数稳步提升的同时GDP能耗逐年下降,2020年徐州市森林覆盖率为27.15%,森林覆盖面积达3419.26百公顷,森林覆盖率连续15年保持全省第一。徐州改造并兴建大型开放式公园30多个,水环境功能区水体占比达79%,多处工矿废弃地与采煤塌陷区被成功改造,云龙湖、汉文化景区、吕梁山、潘安湖等知名景区顺利完成提档升级。

二、生态共同体框架下徐州生态环境多维治理的

现代化路径

徐州应立足于区域中心城市视角,融合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制订现代都市发展现代化路径。

(一)始终不渝促进产业的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体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导向。要促进徐州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绿色可持续、低碳再循环的发展模式提升徐州城市影响力,逐步形成科技主导、节能减排、共建共享的绿色产业结构及生产方式,为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始终坚信,产业的绿色转型也是在为城市经济提供新的动力,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徐州产业由低端化到高层次的转变。

绿色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徐州要坚持绿色可持续、低碳再循环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走科技主导型、生态优化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促进徐州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同步前进;要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大力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要促进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升级,降低资源消耗,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型、循环利用型、环境清洁型等产业,让徐州切实走上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徐州市要紧随新时代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趋势,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产业升级转型的融合,围绕支撑产业绿色转型的核心技术,促成传统产业的科技智能化、绿色清洁化改造;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适应信息通讯、数字经济、物联网等产业发展需求;要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徐州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提供良好外部条件,激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二)坚持不懈加强景观生态示范区建设

徐州市要毫不动摇地贯彻跟进《徐州城市清风廊道规划》《徐州市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规划》两个重点内容,充分利用城市东南和西南的两条“城市清风廊道”,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逐步改善徐州的空气质量,还要积极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力求突破重围、先行建立样板示范区。此外,应发掘改造以山、水为主要特色的旅游生态区,完成工业废地及煤炭塌陷区的生态复原与景观改造工程。由此進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升城市生态品质,让徐州全域树起绿色发展的大旗。

严格推行实施“天更蓝”与“水更清”行动计划,强化生态建设、环境整治、节能减排,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全面提升城市水体水质,建设高标准的滨水景观工程,精心打造水清岸绿、自然和谐的城区美景。依托黄河故道、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在合理开发利用地域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全方位提升旅游配套服务水平,打造滨水生态旅游景观,构建以核心环节为亮点、以地域文化为拓展、以完善设施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保障的生态示范区。

持续优化园林绿地布局,组建具有高水平的绿化建设管理队伍。要大力构建多维生态屏障,在可行条件下逐步扩大绿地面积,在推进特色园林均衡布局的同时,提升绿地的覆盖面,提升绿地景观建设的整体效果。还应加强园林绿化公益宣传,使爱绿护林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在坚持自我探索实践的同时,不断总结提炼徐州健康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力求形成一系列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理论经验和成果范例,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

(三)加快产城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

再漂亮的城市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也只是“空城”;同样,再高端的产业如果没有城市作为依托,也只能“空转”。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城市虹吸能力。激发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而完善城市功能,带动产业经济发展,拓展产业空间,加快产城深度融合,走“以城兴产、以产促城”的发展之路。

徐州市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避免快慢不一,脱节分离。徐州要做好前瞻性的城市总体定位和规划,避免盲目城市化引发的城市空心化问题,实现健康城市建设与产业优化升级的默契配合。徐州可以通过“双中心”、“六组团”和“十五个功能集聚区”建设,打造“2+6+15”区域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提升城区内部布局合理性。依托徐州城市功能集聚区,有效整合利用资源,有机组合城市功能,优化配置城市空间,能够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徐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徐州市城市发展要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城市生态规划与产业发展的协调统一,以完善产城融合下的健康城市建设。依据区域开发、融合开发、多维开发的原则,统筹各区域在生活生产、公共配套、城市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打破当前居住区、产业区、功能服务区等在空间布局上依旧存在的分割、隔离状态,在可行范围内逐步完成科教文化、交通服务等功能的融合,以方便市民的工作与生活。另外,及时调整改善城市区域间的交通线路与出行方式,利用更加合理的规划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方创琳.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黄国武.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健康城市发展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74-82.

作者简介:

杨渤,硕士,徐州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徐州可持续发展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刘备与徐州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