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主义景观理念诠释下的“城市山水”塑造

2021-06-22 19:58靳聪毅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4期

靳聪毅

摘 要:机会主义景观倡导利用一切可用于表现生态景观的城市资源,展示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自然生态之美。纽约高线公园以“空中游园”构想改造废弃铁路高架桥,既保障了地面交通,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并为民众提供公共休闲去处。其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塑造与工业文明相结合的“城市山水”,为我国有关山水城市建设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机会主义景观;高线公园;“城市山水”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最终研究成果(2020CYS045)、郑州轻工业大学2020年度博士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20BSJJ020)、教育部项目“地下商业空间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及性能评价研究”(191627)成果。

一、机会主义景观

机会主义表现为较强的目的性和实践性,体现在为达成目标可采取一切可用方式和途径,以非常规手段来实现最终目标。机会主义景观理念倡导在一切可用于塑造、表现生态景观的城市场所内,依托时代背景而就地取材塑造“城市山水”,意在展示自然、社会、人类所共处的大同环境与融合之美。其倡导的景观理念和设计思想,在纽约高线公园项目中有着清晰体现。

二、高线公园项目

(一)历史背景

如图1所示,高线公园前身为建设于1930年的高架货运铁路线,高达30英尺的桥身悬跨于地面之上,消除了铁路道口对地面交通的阻隔,保障了人车安全,提高了货运效率。1980年高线停止列车通行并被荒废。1999年非营利性团体“高线之友”成立并与政府、设计公司合作,提出保留高线并改造为跨于街道之上的“空中游园”,为城市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既保护了工业遗产,又开发出独特的铁路工业文化景观。

(二)设计理念

高线项目旨在保护铁路工业遗址,开拓自然景观,打造都市背景下的“城市山水”。设计师保留了桥梁主体结构,复原其工业建筑风貌,以存留高线的工业历史气息,并依托铁轨、枕木、石砾、道岔等设施,凸显高线铁路符号。同时,通过自然景观增强高线生态特色,使其与原有的工业色彩相融合,体现粗狂质朴的自然风貌,塑造以现代城市为背景的“城市山水”景观空间。此外,通过开放的公共休闲空间吸引游客,带来可观的人气和关注度,推动周边街区更新和经济发展。

(三)设计特色

第一,就地取材,展示原生态之美。高线公园的设计特色在于将景观植被与人工材料“嫁接”在废弃的铁路高架桥面。通过开发现有的废弃交通建筑物,既节约了城市土地,又使荒废的铁路高架桥得到循环利用,并保留了桥梁特有的工业风貌和历史特色,传承了城市的工业文化。

在桥面设计中,设计师保留铁路设施作为景观小品,以复原高线昔日风貌,展现铁路特有的荒凉、孤寂;在植物选择上,设计师选择当地特有植物(部分植物为自然生长的),以草类和多年生植物为主,进行拼接种植,打造动态的自然景观。同时,调整部分桥面布局,设计多变的路网格局,为土壤填充和植物铺装预留空间,使自然植物、铁路设施、步行通道交错穿插,给予游人万花筒般的变幻色彩,彰显出城市背景下桥梁、铁路、植物、行人等拼接而成的“城市山水”景觀所特有的粗犷之美。

第二,景筑长廊,彰显多样化空间。“植—筑”是高线公园的创作主题,设计师协调了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微妙关系,将自然景观构筑到钢铁桥梁上,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铺装花木,与步行道、公共休闲场所交错对接,使三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样式。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师采用颗粒外露混凝土材料,制成多种外形、模数的混凝土板,使桥面呈现多样化的拼装结构,并在土板之间留有开口,预防气温变化造成土板之间热涨搓动,留出缝隙可供草木植物自由生长,形成犁田式的自然景观形态。同时,考虑到桥面景观变化的丰富性,桥面铺装从完全步行区域向完全景观区域逐步过渡,在逐步过渡区域中,将板块与植物相互穿插,使板块粗犷的砾石外形与铁轨、草木共同构筑成高线桥面景致。

第三,空间起伏,突出特色景观小品。在流线规划中,设计师还在各节点设置了供人们放松身心的公共休闲场所,有垂落的下沉观景区、高抬的绿茵草地、温暖的阳光躺椅、安逸的休闲长凳、梦幻的观景平台、缤纷的公共艺术区等,使漫步的行人能够停下脚步,驻足观赏都市背景下大桥、草木、街道、行人之间的融合之美。

三、高线公园设计启示

传承、创造、融合是高线公园对机会主义景观理念的清晰回应,亦带来诸多设计启示。

(一)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城市文化

高线公园的前身是为保障纽约工业运输而建的高架铁路线,古老高大的桥身、寒光闪烁的铁轨、杂草丛生的枕木、锈迹斑驳的护栏,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城市的兴衰变迁,流露出鲜明的时代性和文化性。对高线的修复与保护,既是对国家及城市历史的保护,也是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尊重。

高线公园的建设,采用历时性与真实性结合模式,保留高线固有的桥梁结构和桥面设施,最大程度还原昔日的历史风貌,将曾经繁荣的工业文化重现于现代城市之中,做到历史与现实的交错重叠。同时,将新时代的社会文化、休闲方式、娱乐设施引入高线,打造工业历史背景下的公共休闲场所,使到访游客在闲情漫步中穿越历史时空,享受现代生活。

(二)融合城市背景,创造“城市山水”

从历史背景来看,高线自身是为服务城市工业而诞生的,选择保留高线并将其改造成公园,既可以保护、利用废弃工业建筑营造景观空间,又可以满足民众对于绿色生活的向往。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选择符合本地气候的土壤和植物,通过交融、共存的空间布局,使刚硬的大桥与柔软的植被相互渗透,营造“共生”的空间主题,意在传达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互为依托、紧密联系的理念。而以城市空间为背景、以工业历史为主题、以建筑资源为舞台所创造出的“城市山水”,也是机会主义景观理念的实践表现,鼓励人们探索城市历史,发掘城市文化,利用城市资源解决城市自身的环境问题。

(三)循环利用资源,改善城市环境

项目利用废弃高架铁路桥改造成城市游园空间以“反哺”城市环境。对高线的改造亦是对工业建筑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不改变外貌样式的前提下,重新设计其使用功能,寻求一切可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这也是机会主义景观理念的主导思想。设计师通过保留高线并适度改造,既保护了城市工业遗产,又利用高线作为高架桥“悬浮”于道路、房屋上空的构造形式,将生态景观场所“铺装”在高线桥面上,满足了城市生态景观的生长需求,将其构筑为工业、自然相融合的“空中游园”。这是高线公园的显著特征,也是纽约的特色名片。

在城市化扩张的今天,通过保护和利用珍贵的历史建筑资源,转变其身份和功能,与城市问题相联系,将其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用以解决城市问题,才是对社会历史、人居环境、城市资源的尊重和保护。在未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先期要筹备、规划多元的发展方向,在其阶段化功能寿命完结前做好新的转型准备。

(四)扩大区域影响,带动协调发展

高线公园项目通过发掘沿线社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带动了周边街区的更新和保护,使项目完工后,能够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形成广泛的主题文化空间;同时,通过与政府合作,建立沿线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历史街道、文化广场、公共艺术展区等,推动相邻区域的历史保护与自我更新,为各期高线公园孕育充足的文化土壤,以催生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持久的社会影响。

(五)“自下而上”开发,扩大公众参与

项目采取以民众为基础的“自下而上”开发模式,成为政府、民众共同参与的城市项目。政府部门在项目中是必要的监管者和协调者,设计单位广泛听取民意,通过更改设计方案来满足民众的意愿和需求,使设计内容更为质朴亲民和贴合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提高公众参与度,体现出对民意的尊重和接纳,使项目立足公众的意愿和需求,建立牢固的民众基础,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民工程”。

总之,高线公园项目尊重环境历史,保留高线特有的工业特征,与规划中的植被景观、建筑小品交错融合,塑造了工业文化背景下的特色“城市山水”,体现同一环境中的形态共生思想与多元化的城市主旋律。同时,项目也带动了周边街区的更新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其“自下而上”的开发模式使民众广泛参与其中,充分尊重了基层民众的意愿和需求,成为机会主义景观理念的理性诠释与成功实践。

参考文献:

[1]JIN CY.Research on protection and re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innovation[J].Sustainability in environment,2021(1):154.

[2]陈涛,呼万峰.可持续景观理念在城市废弃铁路改造中的应用[J].园林,2020(1):58-64.

[3]江畔,邵龙.中东铁路工业文化景观体系保护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9(5):40-46.

[4]傅鐘萍.浙江嘉宝物流园区布局规划方案及其功能优化[J].铁道货运,2016(10):9-15.

[5]甘欣悦.公共空间复兴背后的故事:记纽约高线公园转型始末[J].上海城市规划,2015(1):43-48.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