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材料语言在大同市的表达研究

2021-06-22 19:30刘武辉徐晶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媒介艺术

刘武辉 徐晶

摘 要:近些年来,城市公共艺术在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快速发展,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逐渐上升为城市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山西省大同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大同历史文脉与城市公共建设实际,深入解读地域文化语境下其公共艺术材料语言的表达。

关键词:地域文化;公共艺术材料;创新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非物质遗产的软装饰创意转化究”(25)研究成果。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是山西省地级市。大同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甚多,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中国煤都”的特色招牌,很快在山西城市中脱颖而出。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大同经济快速发展,出于对一个城市生活环境的要求,公共艺术的介入不可或缺。大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城市公共艺术在题材内容、语言表达方式及材料的创新上提供了条件。站在艺术家的角度来说,认知和感受材料质地的同时,应实现材料语言的合理应用。如何正确地把握和运用材料,把创新性的设计思路融入公共艺术作品中,并最终打造出具有大同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成为当下大同城市发展十分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公共艺术的含义

公共艺术是指在具有开放性、公开性的某个公共空间内,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作品本身的文化含义映射出公众对于自己所居住城市地域文化、环境文化的认同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同时,我们也有机会亲身感受到公共艺术作为社会环境的标志和象征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城市文化。此外,公共艺术某种程度上彰显了地域文化价值观,可以传播和发扬当地文化。其中,构成公共艺术作品的媒介材料在诠释作品观念和精神指向环节中发挥着导向性的作用。

二、大同地域文化解读

提到大同,人们下意识想到的是“天下大同”这个概念。对这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后,笔者的感受是“大同大不同”。

(一)独特的地理条件

大同在山西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华北山地的过渡地带,三面环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代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塞。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凉爽舒适,是避暑的胜地。

(二)多元的地域文化

首先,大同是古代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塞,历来在纷争与和平中发展,孕育了丰富的边塞古都文化。站在这片土地上,既能够感受到中原文化的慷慨大气,又可以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粗狂豪爽。其次,大同拥有丰富的佛教历史文化遗存,大同的寺庙从北魏发端,经辽、金的发展,一直到元明清。北魏时期,大同作为中国北方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甚至一度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佛教传播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冈石窟见证了当时佛教在中国渐渐世俗化的过程。同时期,还有历史上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遗产悬空寺,因其悬挂在恒山之麓峭壁上而名声大噪,悬空寺里的佛像雕塑、壁画、建筑构造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蕴藏着大同特有的地域文化精髓,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源。最后,大同在古代是一个多民族交融的重要区域,曾有匈奴、鲜卑族等民族定居于此。不同民族之间的往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沿袭至今的语言、服饰、起居、饮食以及民风民俗都有着很深刻的历史印记。

大同拥有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北魏时期的古建筑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修缮。大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云冈石窟、明长城、北魏明堂、悬空寺以及华严寺等,处处彰显着“大同大不同”的文化胸襟。

三、大同公共艺术发展现状

(一)题材的传统化

大同城市公共艺术的身影通常出现在城市广场、商业街、公园、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等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城市车站、公交站牌的题字选择魏碑字体,充分传播和弘扬了北魏文化。还有在御东新区文瀛湖公园的镂空式的云冈佛像,佛像端坐于公园大门的中央线上,镂空式的形式表现出“空空如也”的境界,在巨大的佛像前驻足,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不同的人对这件作品存在着多元化的解读,在公共空间里,公共艺术作品蕴含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

(二)材料媒介的单一化

时代在进步,信息化、多元化、个性化的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元素。尽管大同城市公共艺术在题材上力求多样性,但表现媒介较为单一,在地域环境与材料的结合上表现得不够突出,大多是延续以往传统的理念思维。材料是构成公共艺术作品和艺术语境的重要媒介,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天然材料到人工复合材料再到智能材料的演变过程,蕴含着公共艺术家的哲思和理念。在这一点上,以大同市公交站点的设计为例,其造型简单统一,为铁质材料锻造,遇水后锈迹斑驳,既不美观,又不实用。大同市公交站点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站点的历史文化属性,不能充分地与地域文化特色相融合。

四、大同城市公共艺术材料媒介的创新性探究

(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以及材料媒介的更新,数字媒体在公共艺术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数字媒体公共艺术可以理解为是基于数字技术平台,依托影像、光电、声音、虚拟现实、网络、感应、交互、跟踪等技术手段,传达艺术思想和文脉信息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数字媒体公共艺术目前主要依赖于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传感跟踪、全息影像等技术,将数字媒体以全新材料形式介入公共艺术。如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的皇冠喷泉,是数字技术介入公共艺术的典型案例,从新颖的角度给人以视知觉上的感受。

当前,大同城市公共艺术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还处于探索和試验阶段。众多优秀的案例表明,大同作为中国城市后起之秀,应在城市文明建设和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领域找准着力点,在创新创造领域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品牌效应,特别是要对北魏文化、云冈文化等具有地域特征文化进行再挖掘,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的结合,通过城市公共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延续历史文脉。优秀题材得以充分展现的重要载体就是材料,电、声、光、水、雾等题材载体的出现,符合当下城市民众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例如大同文瀛湖生态公园,考虑到其人流量较大以及社会不同群体的参与,可以引入交互式公共艺术作品。后疫情时期,我们感受最大的就是口罩的重要性,可以创造口罩相关的公共艺术作品,“口罩”材料经不锈钢打磨,主体部分采用玻璃装置,嵌入谷物装饰,全身置入太阳能LED灯,随着夜色的变化自动亮起,在“口罩”耳线处设置二维码供人们深入了解抗疫故事。

(二)多维材料的创新运用

大张高铁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大同与周边城市的交流互通,促进了大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公共艺术建设领域。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对市民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的提升以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换言之,城市公共艺术的革新创造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综合利用多维材料,能够充分展现大同特有的地域文化和视觉文化魅力,加之大同拥有“中国煤都”的头衔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一定程度上为公共艺术的表现媒介提供了广阔的材料实践空间,有利于改变当前公共艺术材料单薄乏味的现状,进一步延伸作品题材的立意空间,激发艺术家创新创造性的探索。例如:法国当代艺术大师丹尼尔·布伦就善于运用综合材料,通过色彩和有机纤维材料的结合来表达艺术观念。他为巴黎大皇宫美术馆创作的作品《古怪》,用镜子和彩色半透明圆形顶盖排列布满了整个空间,呈现出热带森林般的奇异色彩,是一个带有装饰性和抽象性的作品,既让人愉悦,又使人陷入思考。

当代公共艺术涵盖了多种艺术形式,因此公共艺术创作材料具有丰富性与广泛性。例如,在大同市的广场设置灯光艺术作品,依托影像技术,以“最美逆行者”为主题,循环播放抗击疫情题材的视频,亦可收集宣传大同本土“逆行者”,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艺术化的平台。公共艺术的创新表达,也可融入高校的教育实践中,利用当地大学的学科优势平台,集思广益,协同推进。

五、结语

大同独有的地域文化需要通过多样性的媒介进行传播,城市公共艺术利用其自身的特性,提升了城市本身的可识别性,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大同公共艺术的创新重点在材料领域,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土特色,加强材料的多维表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大同大不同”的城市品牌效应,使大同地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马诚,肖锟.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城市公共艺术表现媒介探议:以乌鲁木齐为例[J].装饰,2015(12):130-131.

[2]滕英.当代公共艺术中物质材料的文化属性[J].装饰,2012(10):68-69.

[3]王霄君.地域文化背景下城市景观的设计探究:以大同城市景觀建设为例[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15.

作者简介:

刘武辉,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徐晶,博士,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综合材料创作、公共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媒介艺术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纸的艺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