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蕾
摘 要:近年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的空间形态不单是文化元素的解构整合,更应该是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城市文脉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城市文脉是内核,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外在表征。文章通过分析城市文脉在内容组织、形象定位、视觉语言等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解读外在视觉表征与内在文化表征的联系,探寻城市文化内在意蕴的构建需求与空间形态的关系。城市文脉与空间形态共同打造沈阳市文化品牌形象,城市的空间形态展示,不只是解决美的问题,而是真正用设计解决问题,从而带动文化创新,具有更高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沈阳市;城市文脉;空间形态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沈阳城市文化形象展示策略方法研究”(SY202005L)研究成果。
一、城市文脉与空间形态的关系
城市的生命力与发展很大程度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城市文脉是一个抽象名词,指一个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城市文脉就像血管,里面流淌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有当时的,还有过去的,呈现出一个城市的生命状态。城市文脉的差异,使得城市展现出不同的面貌,例如: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现代繁华的城市有着新时代的精神。城市文脉如空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城市的面貌和气质。
近年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建设在各大城市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的空间形态不单是文化元素的解构整合,更应该是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如果说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底蕴,城市空间形态就是该城市所特有的外在表现。城市文脉与空间形态,二者具有密切关系。城市只有逐渐形成自己的文脉,并且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城市空间形态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一座城市,尽管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文化发达,但如果忽略了文化传统,城市将不能实现长远发展。城市形成自己的文脉需要长期的积累,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智慧的结晶,能够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经验。
1986年沈阳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红墙碧瓦的清初宫殿、中西合璧的张氏帅府、打响中国军人反抗侵略第一枪的北大营的遗址、各类老工业基地工业遗存等文化资源。沈阳市拥有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其烙上深厚文化印记,清晰勾勒出清朝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和工业文化的鲜明文化脉络。
沈阳这样一个在中国东北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其城市文脉与文化项目、文物建筑等密不可分。沈阳市城市建设与空间形态要传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之都。城市空间风貌要突出沈阳市特色文化,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和展示体系构建,提高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水平。
二、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梳理城市文脉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沈阳市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沈阳市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但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来说,空间特征不明确,缺少鲜明的文化属性,沈阳市迫切需要梳理城市文脉与地域特色。
(一)系统梳理沈阳市城市文化脉络
将沈阳市文脉进行分类梳理,通过历史、民俗、建筑、少数民族、饮食、老工业基地等文化视角对沈阳城市文化进行分类,分析其中的文化价值,寻找城市文化的差异性,提炼出沈阳市独一无二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元素。
以文化项目为载体,从空间层面来进行梳理,由“点”到“线”再到“面”:梳理地标性文化的“点”如北大营遗址、北崴遗址;梳理堂子街建筑群、沈阳故宫太庙建筑群等历史建筑的“线”;再进行八卦街地区、北市场地区等“面”的梳理,明确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历史片区等。梳理要突出沈阳特色的文化脉络,从而推进城市空间体系的构建。
(二)分析沈阳市城市文脉的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是城市建设的结果,应以城市文化形象为内容,从地域文化视角来分析城市文脉的表现语言。内容策划、视觉定位、语言表达、技术手段等建立当代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方法,共同呈现了当代城市发展语境下的文脉表现语言。
从内容层面来说,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沈阳市文化符号的提取和城市视觉形象的建设都非常重要。
从视觉层面来说,由于地域文化形成过程的长期性,文化形态也在不断的演化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形成独特的艺术审美,包括城市建筑中涉及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
从文化层面来说,地域文化具有渗透性和包容性。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各地文化相互流动,使各地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从方法层面来说,地域特色也受当今技术手段的制约和影响,包括工艺表现技法、数字媒体技术等。寻找城市文脉的地域特色,也就是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语境下建立沈阳城市文化新形象。
三、城市文化形象内、外在表征关联的基本思路
城市文脉是内核,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外在表征。通過分析城市文脉在内容组织、形象定位、视觉语言等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解读外在视觉表征与内在文化表征的联系,探寻城市文化内在意蕴的构建需求,寻找其与城市性格、思维习惯、政治经济发展的深层联系,从而建立与空间形态的关系。
城市文脉与空间形态内外表征关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厘清文化体系,搜集整理沈阳城市文脉特征,明确研究的范围。通过对文脉的梳理,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点、线、面的整理,提取沈阳市文化符号,将抽象文化形态向视觉层面转化。
第二步:分析文化脉络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从沈阳城市文化外在形象反推内在表征,寻找城市空间形态与文化脉络的深层联系,从而推导沈阳城市形象与空间形态的审美维度和特征。
第三步:构建设计方法,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建立新时期沈阳城市文化形象设计方法和空间形态展示策略。要解决城市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需要搭建创新设计的产、学、研平台,设计需整合与文脉相关的机构,使其在文化研究、文化产业化、文化推广等方面进行协同创新,努力发挥城市形象的引导作用。
四、城市文脉与空间形态共同打造沈阳市品牌形象
沈阳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被誉为“共和国长子”。改革开放以来,沈阳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的代表之一,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沈阳市品牌形象的建设,要梳理沈阳市的文化脉络,借助文化创新的力量,形成多产业联动的品牌效应,以提升城市价值。
(一)根本:传承创新,坚守工业文化
沈阳市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工业文化创造性地加以转化,主要体现在各具特色的工业文化园区和资源型产业上。沈阳市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一种全民文化,这种文化性格成为城市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到沈阳旅游,人们最受触动的不是什么独特景观,而是沈阳城市的产业规模、文化精神及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战略:突出特色,推动老字号品牌发展
寻找独具城市特色的老字号品牌,品牌的联动不仅能融合多种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收益,也有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文化。深挖沈阳市风土人情,推动老字号品牌发展,使经济向经济结构服务化转型,走合作发展之路,这样不但使品牌更加持久,更构建了深厚的城市文化。
(三)价值: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消费价值
沈阳的城市经济发展方向正在向新兴产业、新型业态等方面推进。产业形态不断更新,要求城市空间形态也要有新的态势,因此可以借助文化创新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消费价值。可以通过文化创新,在场景设计、活动创意、产品概念等方面创造多重消费价值。
(四)品牌:由内而外,树立城市良好形象
打造城市品牌,需要树立城市良好的形象,在传统产业中加入创意,实现文化再生。沈阳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应该从内而外,树立城市良好形象。从自然景观、城市风貌等外在形象,如沈阳故宫关雎宫、沈阳母亲河——浑河两岸的中心城区等可以展现出沈阳博大的“胸怀”和“铁骨柔情”。
五、城市空间形态的文化价值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文脉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的空间形态是真正用设计解决问题,从而带动文化创新,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从宏观层面上看,城市发展呈现新趋势,不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空间形态,都在突破以往的文化传统和功能范畴。城市空间形态的建设发展,与城市旅游、经济等领域密切相关。聚焦国内,从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变化探寻城市文化发展的未来,发现空间形态的发展呈现以下两大趋势:第一,链接旅游,突出复合体验;第二,文化事业与产业并重,借助空间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从微观层面上看,依托沈阳市现有文化脉络与文化资源,进行空间形态的建设,是推动沈阳市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丰富沈阳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是城市文脉明晰的必然结果,对推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具有推陈出新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王建國.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彭林.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4]卡莫纳,蒂斯迪尔,希斯,等.公共空间与城市空间:城市设计维度[M].马航,张昌娟,刘堃,等译.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5]哈静,李超,解思雨.沈阳经济区工业遗产空间格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6]董守义.沈阳城市发展史:近代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