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伟,刘 晖,陈 洁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41)
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均是一线抗结核药。研究发现,为结核病患者使用INH、RFP、PZA进行抗结核治疗期间,其血药浓度可出现变化。若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会使患者体内的结核杆菌出现耐药性,进而可导致其治疗失败。因此,在对结核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其血药浓度。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307例结核病患者服用INH、RFP、PZA 2 h后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以期为此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7例结核病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158例,女性149例,其平均年龄为(56.5±0.9)岁。其中,使用INH、RFP、PZA进行治疗的患者分别有307例、243例、264例。
体重<50 kg者,INH的用法是:口服,0.3 g/d;RFP的用法是:口服,0.45 g/d;PZA的用法是:口服,1.5 g/d。体重≥50 kg者,INH的用法是:口服,0.3 g/d;RFP的用法是:口服,0.6 g/d;PZA的用法是:口服,1.5 g/d。这些患者均连续服药至少5 d,使用药物的相关信息见表1。
在这些患者服药后2 h,均采集其4 mL的静脉血。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放到真空抗凝管中,将真空抗凝管放到4℃的环境下静置0.5 h。取真空抗凝管中1 mL的全血样本,将其置于容量为1.5 mL的离心管中,将离心管放到离心机中处理15 min,离心机的转速为1200 r/min。分离出血清后,取100 μL的上清液,将其放到900 μL的水中混匀,并置于容量为1.5 mL的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处理15 min,离心机的转速为1200 r/min。取上清液,用0.22 um的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至进样瓶中待用。
表1 使用药物的相关信息
在这些患者用药期间,均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用的仪器是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分析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振荡器、电子天平。使用的试剂是INH、RFP、PZA。本次研究使用的标准品均购自于国家标准物质管理中心,标准品的相关资料见表2。
表2 标准品的相关资料
对这些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时使用的色谱条件是: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TM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025 mol/L 磷酸二氢钾(4:96),检测波长为261 nm,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将进样给药后2 h的血药浓度作为峰浓度。患者在空腹的状态下口服抗结核药后血药浓度峰值的目标范 围 是:INH为3~6 mg/L,RFP为8~24 mg/L,PZA为20~60 mg/L[1-2]。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服用INH的患者中,用药2 h后血药浓度<3 mg/L的患者有191例(占62.21%),其平均的血药浓度为(1.56±0.62)mg/L。在服用0.45 g/d RFP的患者中,用药2 h后血药浓度<8 mg/L的患者有97例(占63.82%),其平均的血药浓度为(5.14±2.41)mg/L。在服用0.6 g/d RFP的患者中,用药2 h后血药浓度<8 mg/L的患者有37例(占40.66%),其平均的血药浓度为(5.27±2.28)mg/L。在服用PZA的患者中,用药2 h后血药浓度<20 mg/L的患者有92例(占34.85%),其平均的血药浓度为(15.48±4.10)mg/L。详见表3。
表3 对这些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
在服用INH 2 h后血药浓度<3 mg/L的患者中,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年龄为18~59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年龄<18岁、年龄>59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体质量≥50 kg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体质量<50 kg的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详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的患者使用INH 2h后血药浓度的比较
在服用0.45 g/d RFP 2h后血药浓度<8 mg/L的患者中,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年龄<18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年龄为18~59岁、年龄>59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体质量≥50 kg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体质量<50 kg的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详见表5。
表5 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的患者使用0.45g/d的RFP 2h后血药浓度的比较
在服用0.6 g/d的RFP 2h后血药浓度<8 mg/L的患者中,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年龄<18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年龄>59岁、年龄为18~59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体质量≥50 kg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体质量<50 kg的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详见表6。
表6 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的患者使用0.6 g/d的RFP 2h后血药浓度的比较
在服用PZA 2h后血药浓度<20 mg/L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年龄为18~59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年龄<18岁、年龄>59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体质量≥50 kg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体质量<50 kg的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详见表7。
表7 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的患者使用PZA 2h后血药浓度的比较
INH、RFP、PZA都是临床上治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3-4]。孙晓方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体内的结核杆菌出现耐药性是导致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核病患者服药后,若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易导致其体内的结核杆菌出现耐药性;若血药浓度高于有效浓度,则会增加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在结核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期间,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以使医生随时调整用药方案,将患者的血药浓度控制在有效浓度的范围内。研究发现,结核病患者服用抗结核药后,血药浓度与其体质量呈正相关[6-7]。这说明,在为结核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其体质量。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这307例结核病患者服用INH、RFP、PZA 2h后其血药浓度普遍较低。临床上应严密监测此病患者用药后的血药浓度,参考其性别、年龄、体质量为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确保将其血药浓度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