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蜜 张世霖 董刘杨
[摘 要]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职业胜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行业特色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对构建校内实验实践体系以提升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究和实践,从培养方案、平台体系、教学团队、课程体系等方面着力,创新了“三位一体”的实验实践教育体系构建,提升了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该校内实践体系创新能广泛应用到其他培养单位和其他专业类别,有助于全面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 专业学位;实践创新能力;校内实验实践体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支持计划“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研究”(SYLYJ2019217);2018年度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JG2018-179)
[作者简介] 田 蜜(1982—)男,四川遂宁人,硕士,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副处长,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4-0069-04 [收稿日期] 2021-02-20
《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进一步明确要深化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以及推进培养单位与行业产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设实践课程。电子科技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贯彻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方针政策,着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加强校内研究生实验实践平台建设,探索构建平台—教师—课程“三位一体”的校内实验实践培养体系,有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充分认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国家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迫切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各行各业的知识含量显著提升,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能力、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是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新时代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實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大国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尚待突破的关键技术,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瓶颈,这些技术相当程度集中在科技应用和转化方面,因此,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生在行业产业就业的比例逐年提高,各行各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国际上看,美英法德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专业学位发展[1,2],国际知名高校无不关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社会需要较大、职业特色鲜明的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或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力支撑其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外的需求变化表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日益重要,迫切需要加快发展。
二、实验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
(一)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中探索“如何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要在充分认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准确把握专业型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设计重构培养方案,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某一领域的专精人才。
在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中要明确,专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密切结合行(企)业需求,遵循“分类培养”的基本原则,以产教融合为途径,以提升职业胜任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培养模式,科学制定培养方案。
(二)实践实验平台建设要处理好“一对区别”和“两对关系”
在顶层设计中,要明确实践实验平台与一般实验室的区别。实践实验平台是高校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提供具有先进性、开放性、通用性等特性的软硬件仪器设备,为授课教师、导师、研究生开展教学、科研、竞赛等实践项目而建设的物理实体空间。与本科阶段更侧重验证性实验的一般实验室不同,实践实验平台更加侧重创新性和开放性。平台即可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也可满足实际科研项目、竞赛等更为原始创新方面的实践需要。
平台建设的前期论证中,还要处理好“学科与专业、教学与应用”这两对关系。按照细化的专业方向还是按照内涵范畴更宽广的学科进行平台建设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依托专业进行建设会更注意小切口,有针对性强的优势,但不利于发挥平台通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依托学科进行建设,平台的开放程度更高,通用性更强,更有利于研究生锻炼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
依托平台开展实践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教学和应用的统一。教学环节更注重该专业领域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应用动手环节更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实践能力的锻炼,要处理好教学与应用的关系,把握好教师“教与导”、研究生“学与践”的程度,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宽广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动手实践应用,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三、实验实践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一)构建起“服务需求、分类培养、产教融合、注重实践”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在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构中,学校突出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区别,探索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来打破传统,解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生产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实验实践课程”和“校外专业实践”同等重要,通过引入企业课程、扩大案例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校内实践平台建设等手段为研究生提供充分的实践资源。如图1所示。
(二)紧贴人才培养需求,精准建设校内实验实践育人平台
围绕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胜任力协调发展的主线,学校在研究生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上打破现有的专业领域限制,按照学科群统筹规划,深化“厚基础、多交叉、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模式改革。经过专家组充分论证,建设了三大类综合实验实践平台,如图2所示。
依托构建的三大类综合实验实践平台,学校紧贴人才培养需要,精准建设起一批校内实验实践育人平台。有效促进了“三位一体”实验实践体系融通,推动平台科教融合,强化平台科教育人成效。
其中“通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实践平台”建设团队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思想,积极承担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了案例库的目标任务,受邀在全国工程专业学位教学视频案例展示交流会上做主题报告,介绍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相关举措。
(三)教师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研究生实验实践平台,学校全面推进实验教学团队建设,遴选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平台负责人,科研一线骨干教师参与平台建设及授课[3],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的良好氛围。此外,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实验实践教学培训与研讨,构建实验教学教师交流平台,提升教学水平。
目前,学校组建了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研究能力强、工程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实验实践教学团队参与实验实践平台建设,进行课程讲授、竞赛指导。团队中副高及以上教师占比81%,科研骨干教师占比45%,有力确保实验实践体系育人效果发挥。
(四)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实验实践体系建设
依托三大类综合实验实践平台和教师团队建设,学校侧重于工程实践设计、案例教学、工程伦理、创新创业课程及职业资格认证类课程改革,构建了结构优化、富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4],开设了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实践课程。课程建设强调“四个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學与科学研究、校内与校外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相结合,如图3所示。
同时,学校多措并举,逐步打造了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高水平实验实践课程。实验实践课程结合具体技术案例开展实验系统实践,实施实验实践案例式教学,有效解决了研究生设计、开发、调试、测试脱节以及开发流程不规范的问题,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和协作能力。
目前,学校共开设了127门高水平实验实践课程,每年选课研究生达7000余人次,其中设计型、挑战型、案例型等示范性教学改革课程占47%。先后有7门课程入选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建设项目,面向全国开放,得到全国工程教指委的高度认可。
(五)教学与科创互学互鉴,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
研究生实验实践平台在开设高水平课程的同时,也为研究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提供了条件保障,有效实现了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融合,提升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其中“无线宽带通信及抗干扰技术实验实践平台”“通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实践平台”等多个平台为研究生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提供了优良的硬件保障。研究生在完成科创竞赛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在“三位一体”的实验实践体系支持下,学校研究生获得包括“全国FPGA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在内的多项国内外研究生顶级竞赛奖项。
四、实验实践教育体系的创新点
(一)打破现有专业类别限制,创新实验实践平台体系
电子科技大学共有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按照专业类别进行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会出现资源分散、优势不突出、流于形式的矛盾。因此,学校结合学科发展实际,经过多轮专家论证,打破现有专业类别限制,最终按照学科群统筹规划,创新实验实践平台体系构建,深化“厚基础、多交叉、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模式改革[5],更好地发挥实验实践平台的育人作用。
(二)推进分类培养改革,创新协同育人体系
学校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研究生实验实践体系,建设“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实验实践课程,充分发挥了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全面促进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
五、总结与思考
学校以建设研究生实验实践平台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建设,构建了平台—教师—课程“三位一体”的实验实践培养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提升了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能力,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校内实验实践培养体系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6]。
目前,产业人才需求与就业状况的动态反馈机制不够完善,与职业资格的衔接不够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还不健全。如何更好建立校企双导师协同指导育人机制,构建“校内+校外”融合互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设实践课,推进课程设置与专业技术考核相衔接,积极探索专业学位“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为国家关键行业加快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仍然是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林青,夏清华,周潞.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生态系统初探——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3):19-26.
[2]姚小玲,張雅婷.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探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22-127.
[3]王勋,徐军.以综合创新实验平台提升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3):110-112.
[4]朱燕红,刘建斌,谢海斌,等.基于SWOT浅析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8):247-250.
[5]李占华,朱艳,姚霞,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4):17-23.
[6]高斌,张近民,王颖.全日制机械工程硕士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0,18(5):152-155.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for Graduate Students
TIAN Mi, ZHANG Shi-lin, DONG Liu-yang
(Graduate Schoo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1731, China)
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s the main channel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train the practical ability,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s a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y of the industry, UESTC has carried out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practice system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gineering, innov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rinity" experimental practice education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scheme, platform system, teaching team, curriculum system and so on, and improved the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his system is helpful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serve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untry, local and industry,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ot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other major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experimental practice system of th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