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福
王吴村是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王家堡与吴家堡两个行政村合并后的称呼。人们对它的认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但不外乎有四种印象。
地域印象:它是太原市小店区最大的村庄,拥有面积6.85平方公里,人口6500多人,地处汾河、潇河交汇处的潇河南岸,是一个农耕文明村落。
历史印象:东村吴家堡是在明代初形成的一个民屯,隶属于徐沟县管辖;西村王家堡是明代成化年间王姓族人从陕西迁徙定居而形成的村落,隶属太原县管辖。1952年,吴家堡从徐沟县划归太原县后两村合并称王吴村。
1944年,晉绥八分区出席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的民兵英雄们
当代印象:王吴村人杰地灵,村民勤劳进取,创造了诸多优异的业绩,新农村建设一马当先,开创了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先河,把传统的“羊汤节”与特色采摘、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红色印象:在革命战争年代,王吴儿女以博大的胸怀,为支持地方政权建立和生存,支援抗战勇士,培植革命力量,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长期的残酷斗争中不计得失,不惧艰难,出钱出物,倾其所有,为捍卫民族尊严、争取民族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红色印象和红色记忆。因为它是王吴村斗争精神之魂;它是王吴村生存价值之根;它是王吴村不竭动力之源。
抗战时期,王吴分别为王家堡村、吴家堡村,两个村村舍相连,街道首尾相接,是一个千户大村庄。实际上两个村分属太原县、徐沟县管辖,而且村公所也是分设两个,各自管理本村事务。这种情形极大地方便了革命活动,敌人“扫荡”也是各管一方,如遇东边来敌人,就转移到西村去,西边来敌人,就转移到东村去。向南走还可隐藏到第三县清源县境内,十分灵活。外围还有汾河、潇河天然屏障,更增添了对敌斗争机动灵活的迂回空间。
这个大村子做买卖的人多,与太原和晋中各县交往频繁,消息灵通,村内参加游击队的人多,群众基础好,搞情报工作、敌工工作耳目多,工作开展方便、可靠。它处在清、太、徐三县交叉区域,因此,清、太、徐县党、政、军人员常驻扎在这里活动,革命斗争十分活跃,是对敌斗争的堡垒村,也是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是敌后开展游击战的一面旗帜。当年号称“小延安”,名气很大,老百姓常说:“洛(luo)村、马村、堡子嘞,八路军的窝子嘞!”
王恒芳
1936年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准备开赴抗日前线。红军前哨一支部队曾挺进到晋祠一带,对阎锡山政权震动很大,当时伪政权在乡村普遍进行反共宣传,反而使群众对共产党、红军产生兴趣。当年在王家堡和吴家堡均有学校,老师们思想进步,经常结合时政给青年学生讲共产党是干什么的,讲党的抗日主张,开始在民众中传播革命火种。
1938年3月,清太工委增设了分管组织和宣传的两名委员,同时发展了清太工委机关内部的六名中共党员。王家堡村王保亥(曾任太三区民兵大队长,太二区区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太原市公路站站长)就是这时被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员,王保亥当时任清太县交通员。
潘家大院,抗战时期晋中情报站主要驻地
1939年,王吴村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王三成,党员有潘七星、王保亥、王三成、朱德奎、王富昌等。之后,王保亥任第二任党支部书记。1940年4月,葛向明(平陆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任太原县长,杨振国任太原县所属太三区书记,赵立本任太三区区长。王家堡是太三区一类村,能执行抗日民主政府政策、法令,能动员村民征集粮食、筹措资金、捐献布匹、制做军鞋、采购药品及生活物资,能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1941年冬,晋绥八地委所辖清太徐三县成立秘密县委和公开县委。洛风任书记并直接负责在潇河以南、汾河以东的太原县、徐沟县地区发展党组织。同年在河东、河西发展中共党员28人,王家堡村新发展了王重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人民银行副行长)、王侯庆等多名党员。
1941年王家堡村来了一位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干部,名叫蔺民安,1945年8月后任太三区区委书记。当时人们不知道他的身份,到王家堡村后在村西头一家富户人家中打工。他以打工为掩护,晚上到穷苦人家闲坐,了解民情,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政策,发动群众抗战。他有时也到学校去接触老师们,教学生们唱抗日救亡歌曲,发展进步力量。
1945年,清太徐地区新发展了40多名党员,党支部建立了10多个。其中王家堡新发展的共产党员有王威(曾任王家堡村党支部委员、农会秘书、民兵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太原市供销社副主任)、王禄寿等。
冯晋臣
张云
马乐情
党组织成立后,其他救亡组织也相继建立。1940年6月,清太徐组建抗日联合会,是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群众性抗日救国组织。工、农、青、妇、教社会各界人士组织不同的救国会,提振当地群众的抗日士气,统一部署开展抗日斗争。王家堡村在清太徐抗联负责人王恒芳(山东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吉林市委副书记)的组织下,建立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教救会。王吴村青救会在江波、李峰(交城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办主任)、阎杰(小店区北格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青岛北海造厂厂长)等人的领导下,常驻在王家堡村潘家大院内,组织发动学生和青年投入抗战,参加八路军,组织儿童站岗放哨,掩护抗日工作人员,教唱救亡歌曲。杨振国被派到王家堡长期居住,组织青年上夜校学习识字,提高青年的认识。后来他们又秘密组织起民兵,培养出王保亥、王保柱和洛阳村李三娃等有志革命青年,送到晋绥八分区当交通员。后经村党组织同意,组建了民兵骨干力量——保家队武装,以王重山为领导,成员有王润戍、王威、武富强、王禄寿等。之后,该组织逐步发展到30多人,到抗战后期形成了王家堡、南马、洛阳三村联防组织。在战斗中成长,民兵拥有了机枪一挺,步枪七支,力量不断壮大。
董家大院,清太徐党政机关和太原情报站主要驻地
妇救会在太三区王家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广泛发挥妇女作用宣传抗日主张。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下,王家堡村许多富户人家的妇女积极参与妇救会工作,常把党、政、军人员安排在家吃饭、住宿,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掩护游擊队伤员养病,保护抗战人员。她们还参加在清源县农村秘密举办的妇女训练班,发展妇救会成员。
1942年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敌工科选派干部在清太徐地区建立了清太徐敌工站。常驻地在王家堡、南马、洛阳等村。主要是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日伪军动态、收集情报、建立内线关系、铲除汉奸、瓦解和策反日伪军。1942年春,在中共华北局社会部和晋绥军区调查局的领导下建立了太原情报站。冯晋臣(河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负责太原情报交通工作,在太原县委书记肖靖(吉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吉林省副省长)的安排下驻扎在王家堡村,主要驻地是王家堡村的董家大院。冯晋臣以此为落脚点,经常化装成商人外出活动。
张四本
刘耀夫
郑校先
1945年初,冯晋臣任晋绥军区调查局情报交通科副科长兼太原情报站站长。他坚持在清源边山、平川的王家堡、北云支、西谷村一带活动。这一带成为太原情报站往太原城派遣情报交通工作人员的中心。在王家堡驻扎期间,他利用关系通过本村潘七星的弟弟潘景星在太原兵工厂工作的条件,把两名电台工作人员隐蔽到太原城搞密电工作。冯晋臣把潘七星、潘景星发展为中共党员。冯基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委书记)也常在王家堡村驻扎活动,后打入太原城,在天津、冀中一带工作,建立了平津情报站。在清太徐地区搞情报工作是很危险很艰苦的。尽管都有合法身份,但是为安全起见,情报站的同志们长期驻扎活动仍然十分谨慎。他们在董家大院居住时,董家养了两条大狗,不论白天晚上,只要有情报人员在家就关上街门,有生人来狗就哇哇乱咬乱叫,能起到警戒作用。他们平时常以亲戚朋友的身份为掩护,瞒哄外人。
晋中情报总站成员合影
情报站、敌工站的人常在董家大院的上东房内居住,专门腾出两间房单独住,方便他们谈论工作。此外还有许多县委、县政府及游击队的领导也常来这里住宿。经常来董家吃住的人很多,主要领导有:曾任清太徐县委书记张云(晋源区王郭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省副省长);晋绥八分区十七支队参谋长、清太徐武工队长马乐情(阳高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物资局副局长);清太徐游击队四大队二连连长张四本(方山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太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清太徐平川武工队政委、十七支队副政委、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刘耀夫(榆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家交通部劳资局局长)等。他们外出去省城太原、太谷、榆次等地活动时,老董家儿子董克昌(小名喜科)为他们提供化装用的衣服,把他们装扮成阔商富翁,身穿长衫,头戴礼帽,眼挂墨镜,有时也把他们化装成青年学生,穿运动衣外出到学校参加篮球赛。董克昌为他们购买生活用品,收集书报杂志,尽可能满足地下工作的需要。他们住在这里安全放心,又互相信赖,对董家的家人也不避讳,常把带回来的活动经费——银元,倒在泥钵碴里藏起来,董家的人谁也不动一下,还为他们看护工作资料、用品,他们十分放心。由于在艰苦革命战争年代的密切相处,1978年时任太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的张四本和从北京回到太原的冯晋臣,由南郊区干部郝玉麒陪同带着北京糕点专程看望了暂住小店的董家儿媳妇王元清女士,并邀请了董家的两个女儿拖梅、彩梅相聚,共话当年艰苦斗争的时光,感谢董家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1945年日军无条件投降后,晋绥地区四个情报站即文水情报站、阳曲情报站、汾阳情报站、太原情报站合并为晋中情报总站,由冯晋臣、郑校先(山东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青海省公安厅厅长、江西省副省长)、李光清负责。王家堡王家大院、董家大院仍然是主要驻地。
王家大院,抗战时期青救会驻地
1946年3月冯晋臣仍以八分区公安处副处长的身份领导原来的内线工作。晋中情报站总站由郑校先任站长。解放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太原行将解放时郑校先奉命赴外地组建西北情报站并任站长,晋中情报总站由冯晋臣负责。其间情报机构一直以王家堡为重要据点。
郑校先常住在王家堡村西的王家大院,院子邻近村边,前后有门方便撤退转移。王家老太太名叫阎桂兰,男主人在外做生意,兵荒马乱的年月,经常不在家,孩子们都在太原做事和上学,家中只有老太太和两个女儿、一个幼子。因家里空闲房屋比较多,所以常有县委、县政府及18支队(原在阳曲县,日军投降后也调来八分区活动)等单位人员住在这里。时间一长,老太太认识了晋绥军区及其地方政府的许多领导和情报工作人员。她不仅积极给他们做饭吃,而且还冒着生命危险给工作站隐藏保管文件和物资,从来没有出现过闪失。
郑校先还经常和他们家族的两个青年学生交谈,一个叫五福,另一个叫板玉,使他们晓以抗战救国的道理,并让这两个青年分别到太原城购买书籍和订购国民党报刊,收集战略情报。在郑校先和老太太的共同影响下,她们家的儿女及叔伯家的一些年轻人先后参加了革命。老太太帮助共产党、八路军的事成为公开的秘密。村里有个坏人将她帮助过共产党的这些情况报告了阎军,阎军以通匪的罪名将她扣押在鄉公所,使她遭到敌人的拷打和折磨,后来村里的民兵队长禄寿等人把她营救出来。
太原情报站从1940年开始直到1949年太原解放前夕,一直进行着公开和隐蔽两条战线的斗争。晋绥军区调查局派遣到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等城市的情报工作人员大部分是经清太徐地区送出去的,王家堡作为太原情报站的常驻地,为华北地区情报网络的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情报站收集的大量敌战区的报刊、书籍、杂志源源不断送到晋绥党、政、军机关,经冯晋臣整理过的《太原调查专号》还送给中共中央社会部及毛泽东主席阅览,受到党中央的好评。
民国初年,王家堡在龙天庙、吴家堡在文昌庙分别开办国民小学。1927年,王家堡村富户人家王汝溥(王德恒)创办了女子学堂,首次在王家堡村先行开创废除封建、解放妇女、男女平等之教育新风。之后村办教育经历曲折不断发展。1934年本籍王庆令、王四科两人加入教师行列在本村任教,影响带动了许多有志青年立志报效国家,他们购买新书报等读物供学生阅读,讲共产党和红军建立,讲长征意义和毛泽东、朱德的故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王吴村培育了一批青少年生力军,学生有王重山、王保亥、王小臭等。
1941年,王家堡、吴家堡常有小规模战斗发生,日伪军经常出动到学校突查是否有可疑人员和异常活动。学校师生为应对敌人,就预备好日伪政权的课本做遮掩,突查过后就接着讲抗日民主政府发行的课本。许多学生为防突然检查,他们把抗日教材藏在庙里神像背后,有的在课桌上用薄板隔上一个夹层隐藏,千方百计躲避敌人突查。
一次驻北格镇的日伪军突袭王家堡村,一进村就来到了学校,当时正在村里工作的杨振国同志就在学校。情况十分危急,王庆令老师急忙脱下自己的长袍和礼帽交给杨振国,他会意地急忙脱下自己的短衣交给王庆令,互换着穿好衣服,并把手枪和文件交给了女老师胡月琴,拿着粉笔、课本从容地走出了教员室。王庆令也跟着出来,胡月琴趁机把手枪、文件藏在身上走到教室给孩子们教日语去了。师生们从容机智地掩护了我党的干部。
1943年,在村长王晋屏和校长王庆令的努力下,托人情找关系,费尽周折,获日伪政权机构批准成立“王马联立高小”(王家堡、南马)。经过筹备,“王马联立”的两级(初级、高级)小学校于1944年开始招生办学。
时任校长是王庆令,教师有白云瑞(成五)、常寿通、屈真俊、高步良、胡月琴等8人,学生发展到200多名,是附近农村中规模最大的学校。王校长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秘密培养和发展进步青年学生,收集传递情报为抗战服务。当时,王家堡村学生有王名新、王名显、王名立、史文玉、王效胜、左镇山、王凤英、张国侯等,及南马村赵廷祺、路林、王安学等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有20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
当年击毙日本特工队长的吴家大院
1945年,日军投降后,“王马联立高小”改名为“太原第四完小”,教师增加到10人,学生有300多名,学校规模不断扩大。1946年,阎锡山政权水漫式进攻平川,实行残酷统治,学校师生人心惶惶,在老师的带领下,转移到西山革命根据地继续学业。他们先到文水县韩巩村,后转至交城县曲里村山区。王吴村学生有:武毓秀、王名新、王名显、王腊宝、潘玉、董文山等。
王吴村创办高小3年来,共毕业学生80多名,许多学生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斗争锻炼,从此走上革命道路,解放战争时期有50多人参加革命队伍。太原解放后,参加南下工作从王吴村第四完小走出去的学生有张振宾、左镇山、赵国介、王丽芬、董波等30多名学生,他们随解放军奔赴南方新解放区开辟建设地方政权,建立了不朽功勋。
痛击“扫共队”。1941年7月,太三区基干队5名战士与清太徐游击队二连一排三班,在排长赵良佐、班长崔秉仁(晋源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吉林哲里木盟军分区政委)的带领下,在王家堡和南马村之间伏击了徐沟县城出扰的日伪“扫共队”20多人。这次漂亮的伏击战,除一名伪军侥幸漏网外,其余均被歼灭或俘虏,缴获步枪20余支,子弹1500多发,手榴弹40余枚。
击毙日军特工队长。1941年春天,我清太徐地方游击队、武工队经常活动在王家堡村、吴家堡村、南马村、洛阳村一带。一天,清太徐平川公安基干游击队一个排的兵力在清太徐县公安局长张解华、队长梁军、指导员赵良佐的率领下,从清太边山出发,秘密开赴清太徐平川,身着便衣住在吴家堡村东南的吴家大院内。接到告密后,徐沟县日军特务工作队队长丁田及伪警备队长张宝七带伪军一中队气势汹汹向吴家大院迸发,妄图清剿我游击队。这个臭名昭著的特工队长丁田曾在太谷县驻防,此人生性凶狠残暴,在太谷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恨之入骨。后调任徐沟县特工队长不久就多次出动清剿我武装力量。这天,游击队员们起床后,張解华派通讯员温正川找村长联系吃早饭。这名队员一出吴家大院门就发现有一队人马向吴家大院走来。领队的是一名日本军官,他骑着一匹大马,趾高气扬,身后跟着一队警备队。领头的警备队长也骑着一匹马与日本军官并排而行。日伪军为了准确找到游击队驻地,他们还强迫当时在村公所听差的万玉只(小名)带路,很快迫近吴家大院。情况十分紧急,这名队员转身返回,机智沉着不动声色地关上大门,迅速报告了情况。张解华命令部队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并上房观察敌情,果然发现有多数敌人已经到了大院周围。张解华命令队长梁军带一个班上房组织火力掩护突围。他和指导员赵良佐带两个班开门出击突围。
当游击队冲出大门,一个骑着大马的日军指挥官正在那里指手画脚地指挥。这时房上、地上同时开火,游击队员用步枪、手榴弹一齐打向敌人。顿时枪弹声大作,敌人晕头转向,四处乱逃。战斗中击毙了作恶多端的日军特工队长丁田,伪军警备队长张宝七中弹负伤,钻进附近茅房不敢出来。两匹战马挣脱缰绳跑出村外。游击队员相互掩护冲出去,迅速占领了村南护村堰等有利地形,掩护房上的游击队员从院内突围出来。战斗进行了约20分钟,打散了敌人,俘虏了伪军两名,缴获战马两匹,步枪两支,手枪一支。因兵力悬殊,我军随即撤出战斗。击毙日军特工队长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极大地震慑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坚持抗战的老区群众。
枪杀日本兵。1943年的一天,曾任太三区区委书记的杨振国住在王吴村的潘家大院,这天他独自从住处出来顺着楼儿巷走来,这时看见几个日伪警备队员正在大街上刺探八路军的情况。原来这伙警备队是姚村红楼据点的日伪军,他们从枣园头村出发来河东扫共,清剿八路军游击队。因为前不久我军在洛阳村东面打了一个伏击战,打死了一名日军“赤脚队长”,引起了日伪军的恐慌,太原县的“毛毛太君”通过山西派遣军司令部还调动了清源、徐沟的日伪军统一行动,分别向王家堡、吴家堡、南马、洛阳等村进行“扫荡”,妄图重点清剿这几个村的地下武工队。
本村有个叫杜小秃的人,长年以卖碗托为生。警备队的人正向他打探:“听说你们村常有八路军活动,他们常在什么地方?和谁联系?”杜小秃说:“没有!我们村没有八路军。”这时日伪警备队也正好扫视周围,看见杨振国穿着整洁,不像个老农民,就连忙向他靠近想询问一下情况。杨振国很敏捷地溜进了王根娃家院内,顺着院子穿过南门,从李家巷跳进了臭疙瘩家的院内,穿过院子,出街门到了村南王合印家的院子。当时旁边住着一位河北钉鞋匠,他闪身钻到屋里。
李魁年
不久一名日本兵搜索着来到这户人家,当敌人刚推门跨进屋时,杨振国在门背后举起了手枪,随着两声枪响,这名日本军人应声倒地,抖动了几下就死了。他迅速跑到村外安全撤退。事后,敌人强迫村民王四德、庞安只、王丑戍、王润戍、杜小秃把日本兵的尸体抬到姚村红楼据点。
王吴村民兵积极投身于民主政府工作,有的任交通员,传递信息;有的参加太三区武工队,伺机打击敌人。每逢重大行动他们就积极参与,主动配合,斗志高昂而且十分活跃。
1944年夏,由李魁年(小店区戴家堡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交通厅副厅长)县长带队,太三区武工队员武富强等人在西柳林处决了叛徒、汉奸朱某。
1944年,太三区武工队王保亥、武富强等协同县武工队抓获了王家堡村汉奸王某,他投敌叛变,吸毒贩毒,指使本村吸毒人员朱某、潘某连夜给徐沟县日伪机构送信,致使晋绥八分区交通员王保柱(王家堡村人)被日军抓到徐沟宪兵队,宪兵队把他的头割下后挂在城门楼上示众。在王家堡村抓获汉奸王某后经县民主政府召开宣判大会后,对其执行枪决。1945年夏,王家堡保卫团几名成员在武富强的带领下抓获了本村汉奸潘某。他背叛了八路军后吸贩毒品,同北格日伪据点拉上了关系。有一次他把日军领到村里,把革命家属王保亥的母亲抓到村公所进行拷打,还出卖武工队员,使王保亥家、王新卯家的房屋被日军烧毁,潘某被抓后武工队将他捆绑带到村外处决。
1946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王家堡村里闹红火唱戏,本村武富强和几个民兵配合县政府干部王保亥在戏台上抓获了地主王某和反革命分子吴某。吴某出卖被我方策反人员吴二铁,致使吴二铁被徐沟县“黑头军”队长乔效曾秘密处死。县政府将吴某审判后执行枪决。地主王某送县里关押审查。1947年8月,王吴村武富强等武工队员配合县公安局张全红等一夜之间处决了四名阎锡山暴政的马前卒,为当地人民除了害,震慑了敌人,轰动了整个太三区。8月份的一天夜里,武富强等6个人从王家堡村出发,摸黑到了辛村村公所,把极端仇视共产党的“康村长”带到村口的一个小庙里后将其处决。接着又到侯家寨村,把密谋刺探八分区前线工作团干部行踪、迫害革命军人的马某捆绑后带到村西庄稼地里用刺刀处决。然后又到东草寨村,把欺压百姓、作威作福、名声很坏的阎政府村长周某和一名特派员处决。最后又到东里解村把曾参加过乔效曾的“黑头军”土匪队伍并刺探八路军家属情况的焦某处决。一夜除四顽的闪电行动极大地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
1947年秋,区武工队武富强等4名队员在王家堡村王德恒家抓获了伪南马乡骨干分子郑某,将其绑到村外处决。武富强等还在南马村抓获并处决了南马乡的指导员赵某,此人系晋南人,在乡村为阎锡山催粮收款,胡乱抓捕群众,对革命危害很大。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