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乡村数字经这些方面亟须破题

2021-06-20 16:33彭婷婷
中国商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农业

彭婷婷

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是大势所趋,我国已经进入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农村的新阶段。但同时也要看到,数字乡村发展亦面临诸多挑战。如,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乡数字鸿沟较大、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撑较弱、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协同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数字乡村建设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是当前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数字基础设施薄弱

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新技术、新业态的叠加推进。这些年,正是借力“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帮助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民脱贫增收。但就目前而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村与村、城镇与村庄之间交通设施不足,道路运输效率低,物流受到影响,有碍于农村电商的发展和实体数字的升级。“要重视完善农村地区与新技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我国农村地区的快递主要普及到乡镇地区,进村的快递网点普及度仍然不够,这对农村地区的电商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认为。

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在流通环节损失率达20%-30%,远高于发达国家5%左右的水平。“这就需要从源头的信息差,还有基础设施薄弱等最先一公里的问题上入手,在产地端补足短板,強化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流通损耗、降低流通成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

另以宽带网络基建为例,在很多偏远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居住分散、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宽带网络发展水平仍然滞后于城市地区,各区域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存在落差,东部沿海区域的农村数字化建设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疫情突发对农业和农村的影响显著,并且农民工就业更是受到了明显冲击,从而在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考量上也需要增加对农村的新基建。同时,增加农村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吸纳信息技术的新生产要素,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效率的提高,释放现代农业潜能。”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李春顶表示。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数字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生活智慧化水平,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因此,必须围绕农民最关切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开展数字乡村建设,避免盲目要投资、上项目,坚决防止一切以数字乡村名义圈地圈钱的行为。

华创证券指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落后,随着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地,数字乡村或将补齐短板。

城乡仍存数字鸿沟

尽管农村的网络普及迅速,但农村网民偏重即时通信和网络娱乐功能,在网购、互联网理财等应用中使用率比城镇居民低。

根据社科院的研究数据显示,超过1/3农村居民使用智能手机仅为进行娱乐消遣活动;近1/3农村居民认为手机或电脑的应用对个人就业/创业及收入提升“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说明,尽管数字化设备在农村地区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但数字化设备的工具价值还有待开发、增收价值还有待释放。

“电脑使用能力不足、数字化增收能力弱、电脑工具价值开发程度较低,是农村居民和农民群体在数字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短板。”据社科院报告显示,PC个人电脑是数字时代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战略工具,但在电脑使用能力上,农村居民的得分还不足城市居民的一半。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认为,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重中之重,在于提高其应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意识、意愿和能力,解决农村居民在数字时代“有机遇,抓不住;有条件,不会用”的问题。“这需要整合资源,支持和鼓励相关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厂商将智慧农业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直接带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去,甚至是因地制宜地个性化定制方案。”

此外,城乡之间在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上的差距不容忽视,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网络信号差、资费贵等问题。“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普及工作推进难度很大。”中国联通网络发展部吕洪涛介绍,第一,自然条件恶劣,很多地方涉及山区、高海拔地区以及气候因素,物资运输极为不便,很多设备都要通过人挑肩扛的方式才能施工建设。而网络建成后,这些地方一旦出现恶劣天气或者自然灾害,很可能造成网络中断,网络建设和维护难度都非常大。第二,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小,建设成本高,投资效益差,企业负担重。

毫无疑问,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建设数字乡村要与智慧城市发展协同起来,在考虑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人员素质等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推动城乡之间数据资源流动和均衡配置,带动城市优质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向农村流动,缩小城乡在公共服务资源上的差距。

数字应用普及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的农业遥感卫星、RTK基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天基设施让智能农机定位更加精准,更好地普及了智能农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20-2025)》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引领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看来,由于当前农村地区的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仍不高,且城镇化农村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增加、农业劳力老龄化高等客观情况存在,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等问题亟待解决。

“乡村正在经历农村人口的结构性变化,农村人口倒挂和农村空心化现象并存。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数字经济优势推动乡村社会跨越式发展,如实现数字技术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渗透,让数字化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特色产品的上行渠道。”赵春江说。

实践表明,信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部分乡村农户、农业企业了解市场信息不够;单个农户、小规模农业组织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差,对市场反应迟钝;农业生产经营者凭直觉和经验决策进行农业生产,造成生产的盲目性,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生产经营呈周期性波动,农业资源浪费巨大。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指导服务工作,组织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已变得十分紧迫。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志强说,对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我国仍存在乡村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互联网+”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效果不佳等问题。建议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科技兴农、智慧兴农,把技术服务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围绕种、养、加、销关键环节,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服务。

此外,针对广大乡村、贴近“三农”的数字文化产品还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乡村民众对数字文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大力开发反映农村题材、深受乡村居民欢迎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乡村数字文化产品的质量,打造乡村“网红”和“网红”产品,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尤其是“网生代”文化消费的需求。

人才资金要素支撑待加强

随着人口的迁移,人才、资金等要素不足成为乡村振兴主要制约因素,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更加明显。

一方面,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从通讯工具来说,如今在人人都有手机的情况下,部分乡村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并不高,这就让这些工具只能起到通讯工具作用,并没有与互联网链接起来,这显然是数字化发展不足的问题。要提升乡村的数字化水平就要在提升村民的数字化能力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更多的“数字人才”在帮助这些村民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上起到推动作用,也就更加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留住和使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村鎮领导对数字乡村的认识也有待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作为参与者和应用主体的村民的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看来,基层治理中存在基层组织能力松散、干部负担繁重、公共服务数字化滞后等问题。王萌萌表示,农村人口密度相对城市较低,外出流动人口多,群众诉求多样,基层信息的采集也存在量大、时间紧、多条管理、数据重复填报等问题。“随着国家对土地确权、住宅基地、集体资产等工作加强信息化管理,也对基层干部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农村信息化资金需求较大,各种技术创新设备需要大量资金采购,比如,区县级的农村高清视频监控项目总投资动辄上千万元。与此同时,一些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也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马九杰表示,实际上,参与数字化乡村建设的不同主体,其目的和动机也不同,比如一些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它们之所以参与可能更多的是希望获取一些相关服务场景信息,将来开发一些和其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因而获取数据可能是一个重要目的。“在数字化背景之下,需要进一步探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数字产品的产权、价值形成、价值转化、分配等问题。”

“十四五”时期,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地方设立乡村振兴基金、重点产业投资基金,打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落地通道,带动金融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的制度性供给。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