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婷婷
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流量成为新农资、直播间成为新农具、带货成为新农活;智慧农场、智慧农业工厂等现代化生产方式正加速培育……当传统农业遇上数字经济,重塑、变革正迅速发生。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比如,河南省4.6万个行政村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并正在推进5G基站建设。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分别达到98%和83.3%;浙江县域数字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水平为68.8%,远超全国36%和东部地区41.3%的综合发展水平。
关于支持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体系正不断完善。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都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用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河北、江苏、山东、湖南、广东等地相继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政策文件,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数字乡村建设任重道远,进一步加快数字化乡村基础建设,加快数字乡村經济的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数字乡村建设面对的全新课题。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从全球来看,都在进行智慧农业的发展布局。智慧农业在我国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但由于前期基础比较弱,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赵春江举例说,2019年中国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总体上是23.8%,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且目前国内网络宽带在农户、农田的覆盖率不够,4G流量贵,5G基站少,且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应用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
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刻版,而要因地制宜、精细探索不同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模式。一方面,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应重点解决城乡均等化的问题,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的电商、数字化的文旅等,同时还应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要释放数字红利,培育壮大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创新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另一方面,数字富民工程则要重点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培育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推进村民的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融合发展,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激发内生动力,接续推进网络扶贫与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如今,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蓝图,用数字科技赋能乡村建设,正为乡村振兴打开无尽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