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斗
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饮茶是中国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古代交通不便,中国南方和北部边疆靠茶马古道形成了紧密的贸易连接。中国和欧洲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输出的主要就是中国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
还未实现品牌化的战略突破
中国是全球茶产量、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一年产茶量高达261万吨,是第二名印度的2倍,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生产六大茶类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但是在国内外都缺乏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品牌,而且按照人均喝茶量计算的话,我们在全世界连前十名也排不进去,这样来看,“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未来我们的茶叶市场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中国茶产业现实的困境之一在于缺乏真正的市场强势名牌。很多中国茶叶品牌可能在地方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认知度却很小,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有4000亿元左右的规模,但是排在前100名的企业加起来,总销售额还不到市场份额的5%,可见茶企的集中度太低了。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笔者认为是我国茶的品类太多、太丰富,光是红茶、白茶、绿茶、黑茶、黄茶、乌龙茶这六大茶类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么多的茶品类已经让人头晕眼花了,更复杂的是茶的冲泡方法,它对水质、器皿、置茶量、泡多长时间都有要求,想要真正了解中国茶,没有几年工夫恐怕连门儿都入不了。
以前我们说“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但是如果稍微深入了解一下喝茶的圈子,那比摄影可“烧钱”多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一泡茶,几口就喝没了。这个消费门槛实在太高,比买奢侈品的门槛还高,同时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懂行。
很多人说,中国茶适合走高端奢侈品路线。但即使我们把一部分高端茶作为奢侈品,依然没有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大品牌。酒我们有茅台、烟有中华,茶却没有响当当的品牌。
奢侈品通常都有两个属性和功能,第一是炫耀性,第二是金融属性,这两点要有标准、有流通性,要具有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和大众认知度。而高端的茶叶其实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虽然当年普洱茶曾被炒得很热;近几年白茶发展也很快,储存很好、品质很好的老白茶拿出去也可以变现。但这个圈子很小,还没有建立起权威的、被市场广泛认可的标准。
在发展高端化品牌之外,茶作为一个大众的消费品类,更多的必然是要走进大众市场,也就是让大众都喝得起、愿意喝、方便喝的茶,能同时做到这三点并不容易,喝得起,那就是价格适中。目前全国消费中,绿茶占比是最大的,超过一半,这是因为绿茶的产量高,大众认知度高,整体价格较低,一些传统消费者还保留着在菜市场买塑料袋散装的茉莉花茶,北京人称之为高碎,相比之下红茶价格就要高很多。
在价格合理的基础上,消费者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有人愿意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白茶,但这又有一个要求,就是能否持续喝到品质稳定的茶。由于我们的茶产业工业集约化程度还不够高,像天气、地理位置、制作工艺等环节都可能影响茶的口感。
再一个关键因素是饮用是否方便,这是品牌能否做大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到茶叶产区去的时候,看到大家从早到晚都喝茶,这种茶在当地被称为“工作茶”,口味还可以,质量也比较稳定,价格还不高,像柴米油盐一样的口粮,是大家的日常消耗品。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在福建、广东这样的核心茶产区,不管是在家里、办公场所、酒店,到处都摆着茶具,很方便冲泡饮用。到了其他地方,尤其是北方就不一样了,如果是在公司,除了一些老板的办公室,很少能满足这样喝茶的条件,最多也就是喝个袋泡茶,这个最没要求,有杯子有热水就行。所以,是否方便饮用是限制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茶产业的机会和使命
笔者曾多次到浙江杭州、福建福鼎与武夷山、云南普洱考察当地的茶产业,在这些地方喝过的很多茶非常好喝。但很多茶我们自己拿回来泡,味道却不一样了,没有在当地好喝。我们想要喝一杯一模一样口味的茶其实很不容易。解决不了标准化的问题,也就很难进入更大的流通渠道。
1992年立顿正式进入中国这个喝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在中国百家商城系列调查中的茶包销售额就占据了第一名,同时市场占有率也是第一名。立顿当时主打的就是一个品类:红茶,压根推不出什么正山小种、金骏眉的概念。
同理,如果雀巢、星巴克极致苛求咖啡的口味和饮用方法,也难以成就如今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规模。咖啡的种类、口味也多如牛毛,但是消费者不需要先成为咖啡的行家再去消费,他只要选择是喝星巴克还是雀巢,是自己买咖啡豆现磨现泡,还是速溶解决就够了。
在茶的新品研发上,除了原茶,茶饮料、茶食品更是潜力巨大,喜茶、奈雪的茶等都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奈雪的茶背后的供应链就是八马茶业,这也是他们品质稳定输出的重要保障。
数据显示,在2020年数千亿元的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中,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预计在2021年会突破1100亿元。还有数据预测到2025年,中國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400亿元,也就是未来短短几年时间之内,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就会赶超传统市场,这其中商机巨大。
同时,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全球茶叶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健康消费需求,去年3月之后,全球茶叶批发价飙升了50%。在我们国内,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加入到制茶队伍当中,中国的茶产业正在向着现代化、工业化的方向前进,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商业和文化并非二元对立的产物,未来我们的茶叶既要有高端的奢侈品,更要大力发展市场空间巨大的快消品牌。接下来,将茶业和文旅相结合,做茶文化旅游、研学教育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健康、可持续化是重中之重。中国茶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对土壤的保护,而不是为做有机而有机,真正做到保持茶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养护土壤、保持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干净的土地,这是中国做茶人未来的希望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