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防控

2021-06-20 11:59回瀛瀛
新农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白蛾悬浮剂防治效果

回瀛瀛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别名秋幕蛾、美国灯蛾、秋幕毛虫,是国际性检疫对象。刚产下的卵呈圆球形,后由浅绿色变为灰绿色,在进行孵化之前变成灰褐色,属于外来的入侵物种,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属于危害农林植物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我国首次是在1979年丹东市发现,经过不断的传播蔓延在局部地方已经暴发成灾,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不仅生态景观遭到破坏,也严重影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

1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

1.1 传播形式广泛、危害性强

美国白蛾暴发时发生量较大,传播速度快。在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深入介入,美国白蛾的传播通常集中发生早苗木、木材等物流量大、交流频繁的集散地或加工地区,可以实现远距离传播蔓延。有美国白蛾经过的地方,其植物叶片基本上会被吃光,受害的植物会呈枯黄状态,受害严重时会导致树木枯萎,影响树木生长,会被称为“无烟火灾”。

1.2 食性杂,寄主范围广

美国白蛾寄主范围广,可对200多种林木产生危害,主要危害农作物、果树、花卉、杂草等其他植物,特别是杨树、柳树、杏树、李树、桃树、梨树、苹果树等阔叶树种具有较强的危害性,同时会对树林植物周边的蔬菜和玉米等农作物构成危害。

1.3 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

美国白蛾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极恶劣的环境下生存。耐高温、耐寒冷,可在40℃的高温环境下生存,也可在-16℃以上的低温环境生存,即使是在没有食物的条件下,白蛾幼虫也可生存两周左右。美国白蛾的繁殖能力极强,雌蛾每次的产卵量高达1800粒,每年最多可繁殖后代超过2亿。

2 美国白蛾的预防及防控

2.1 预防预测

预防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力度的过程,是一种对有害生物实施风险评估及管理的措施。通过使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价体系对美国白蛾进行分析,判断出该地区是否为美国白蛾的适生区,判断风险级别并选择适当的防治措施。

2.2 防控措施

2.2.1 药剂防治 在美国白蛾幼虫3龄前,用2000倍液的25%灭幼脲Ⅲ号、40倍液的24%米满胶悬液防治。在4龄前,用1200左右倍液的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的2.5%三苦素水剂、900倍液绿灵等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对各龄幼虫使用3000倍液的1.8%阿维菌素、1000倍液的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的5%氯氰菊酯乳油、1200倍液的40%久效磷乳油对周围树木进行环绕立体式喷洒药物防治。

2.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是害虫综合防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环境及其他生物比较友好的方式。对第一代、第二代2~4龄幼虫期,使用0.25%阿维菌素+Bt32000IU/毫克悬浮剂稀释2500倍,1周后的防治效果较好,校正死亡率在95%左右,使用苏云金杆菌+Bt 8000IU/毫克悬浮剂稀释2500倍,1周后的防治效果较好,校正死亡率在85%左右。

在美国白蛾第一代、第二代的2~4龄幼虫期,应用印楝素、苦参碱、虫酰肼等仿生药剂进行防治。进行5天给药处理,其中应用4000倍液的5%印楝素乳油,给药后第5天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在95%以上,应用4000倍液的0.3%苦参碱水剂,给药第5天的平均校正死亡率高达98%以上,应用2000倍液的20%虫酰肼悬浮剂,给药第5天平均校正死亡率超过94%。由此可以看出,3种仿生药剂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94%,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若采取交替用药,则可避免产生耐药性,减轻美国白蛾带来的危害。

2.2.3 利用天敌防治 在美国白蛾的老熟幼虫和化蛹初期,分别利用超过美国白蛾数量5倍的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白蛾,连续防治2代,即可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

3 结语

美国白蛾是我国第二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给其林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需要更加重视美国白蛾的防治。而对于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来说,不能仅仅只靠一种方法需将多种方法合并到一起使用才能達到理想效果,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联合防治。因此,在美国白蛾发生灾害之后,需采取综合性的手段去应对,将实际的防治技术更好的发挥效能,还需提早建立相对应的预防机制、防疫机制、治理机制,更好驱动美国白蛾的灾害风险控制。

猜你喜欢
白蛾悬浮剂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生活史及其性诱集监测预报
微囊悬浮-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不是同种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