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玲,陈薇钜,王小丹,刘希文
(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教研室,海南 海口 571199)
碎片化时间(fragmented time)是指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所呈现出的短暂的、空闲时随机的、闲散的、零碎的时间,它相对较短,是穿插在某一个整体时间段内的一种相对零碎而短暂的时间[1]。碎片时间个体化现象十分明显,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说尤为明显,不仅空闲时间多且分散,而且由于各种移动电子产品的使用导致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被碎片化,从而很难静心下来完整地只做一件事情[2]。多水平模型分析又称为多层模型分析,用于分析多层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海南大学生碎片时间应用情况和时间碎片化的影响因素可能存在层级关系,有必要考虑层次结构带来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海南大学生碎片时间应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时间碎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结果可靠性,为大学生控制自身碎片化时间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及理论依据。
1.1 研究对象 于2017 年10 月20 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医学院、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经济学院四所高校的本科学生大一到大四(五)年级各一个班(每班约100 人)学生开展调查。纳入标准:海南省4 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且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或调查当天不在场的学生。
1.2 调查工具 ①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所在学校等。②碎片时间应用情况调查表:包含课间、吃饭、休息等方面碎片时间中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等)情况,如打电话、刷微博、微信以及使用的时间长短情况,调查在校期间大学生使用手机等工具的每天平均时间。③时间碎片化情况调查表:包括课间、自习、体育、午休等时间使用手机的时间长短。④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S):包括时间价值感量表、时间监控观量表和时间效能感量表,共44 个项目。此量表由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张志杰[3]等编制。
1.3 构建多水平模型
1.3.1 碎片时间应用的多水平模型构建 本研究数据存在三个水平,学校(0=海医,1=海大,2=海师,4=海经)为水平3 单位,年级(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大五)为水平2 单位,个体为水平1 单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每天碎片时间应用的总时长为应变量Y,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即TMDS 总分、性别(0=男,1=女)、文史类(0=其他,1=是)、理工类(0=其他,1=是)、医学类(0=其他,1=是)、艺术类(0=其他,1=是)为自变量进行多水平模型模拟。建模步骤:
第一步:空模型的建立:以每天碎片时间应用的总时长为应变量Y,指定水平3(水平2)为高水平进行空模型的建立;
第二步:在空模型中加入解释变量,进行模型拟合。加入的解释变量为:TMDS 总分、性别、文史类、理工类、医学类、艺术类。
1.3.2 时间碎片化的多水平模型构建 参照碎片时间应用情况,对时间碎片化情况建立多因素模型:学校为水平3 单位,班级为水平2 单位,个体为水平1 单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时间碎片化总时长为应变量Y,TMDS 总分、性别、文史类、理工类、医学类、艺术类为自变量进行多水平模型模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0 进行数据双人双份录入,SPSS 19.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检验行Z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碎片时间应用和时间碎片化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学生2407 名,其中男生833名(34.61%),女生1574 名(65.39%)。海南医学院626 名(26.01%),海南大学611 名(25.38%),海南师范大学564 名(23.43%),海口经济学院606 名(25.18%)。专业为文史类778 名(32.30%),理工类727 名(30.20%),医学类542 名(22.50%),艺术类76 名(3.20%)。平均每日碎片时间应用总时长为(213.18±100.50)min,每日碎片时间主要用于刷微博、微信、QQ 和浏览新闻、视频。平均每天时间碎片化总时长为(110.00±66.73)min。
2.2 碎片时间应用情况的多水平模型
2.2.1 多水平模型的空模型建立 空模型得出截距项的方差为=394.63;残差为=9790.10,进一步得出组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ICC=≈0.0388,总变异中约有3.88%是由学校(年级)不同造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P=0.0126),不同学校(年级)的每天碎片时间应用的总时长存在聚集性,即自相关,因此该数据可以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见表1。
表1 大学生碎片时间情况空模型参数方差估计结果
2.2.2 多水平模型的影响因素模型建立 在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TMDS 总分、性别、专业等变量进行模拟。最终模型结果显示为TMDS 总分、性别、艺术类专业进入模型,结果显示,TMDS 总分、性别、艺术类专业是每天碎片时间应用的总时长的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大学生碎片时间情况最终模型参数方差估计结果
2.3 时间碎片化情况的多水平模型
2.3.1 多水平模型的空模型建立 空模型得出截距项的方差为=336.46;残差为=4111.22,进一步得出组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ICC=≈0.0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P=0.0049),不同学校(年级)的每天时间碎片化的总时长存在聚集性,因此该数据可以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见表3。
表3 大学生时间碎片化情况空模型参数方差估计结果
2.3.2 多水平模型的影响因素模型建立 在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TMDS 总分、性别、专业等变量进行模拟。最终模型结果显示为TMDS 总分、性别、文史类专业进入模型,结果显示,TMDS 总分、性别、文史类和理工类专业是每天时间碎片化的总时长的影响因素,见表4。
表4 大学生时间碎片化情况最终模型参数方差估计结果
碎片化时间是指人们因需求多元化后,其工作生活中所呈现的各种零碎时间段,分散性的,短则一分钟,长则半小时。碎片化时间按行为可分为三类:出行、工作、休息[4,5]。碎片时间的特征具有随机性、零散性、随意性和个体差异性[6]。本次研究发现大学生平均每日碎片时间应用总时长和时间碎片化总时长较长,且主要用于刷微博、微信、QQ 或浏览新闻、视频,即大学生碎片时间中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等)情况严重,这与王晓明[7]的调查结果一致。频繁的使用移动电子产品不仅占据了大量的碎片时间,同时也将大量的时间碎片化。而大学是系统学习知识的阶段,实际上大学生学习生活时间也被碎片化了。手机、平板等移动电子设备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手机里的娱乐软件也会干扰了他们的学习和休息,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总是会忍不住地去刷屏,造成时间碎片化。
时间碎片化和手机成瘾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影响了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了解大学生碎片时间的应用状况后,需深入探讨大学生碎片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自身管理控制碎片时间提供帮助。应用多水平模型对碎片时间情况分析表明:时间管理倾向是大学生碎片时间和时间碎片化情况的保护性因素。即对于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的大学生,碎片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越少,对于管理和安排时间的能力越强[8];时间管理水平越低,越容易造成时间碎片化,同时碎片时间使用手机总时长越高。时间管理水平高的大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学习作息生活有一个很好的规划,空闲之余可能不会过度地使用手机而造成大量的碎片时间化。同时在轻松自由的大学环境下,时间管理意识薄弱的大学生不能很好的意识到时间的快速流逝,沉浸于网络中,忽视现实世界的需要,作息开始不规律(晚上迟迟不能入睡等)、课堂不专心听讲,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9]。性别与艺术类专业是大学生碎片时间的危险性因素;性别也是影响时间碎片化的因素。在性别方面,可能是因为男生大多数比较理性,善于做好时间的规划,且男生偏好动,而女生偏感性,内心情感更多表露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中,她们在课间更倾向于刷微博、微信[10]。在专业方面,可能是因为相比其他专业如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平时课时少,时间较为宽松,且自身纪律性缺乏,艺术类学生要求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情感丰富,可能会从使用移动电子设备中获得。
综上所述,海南高校大学生碎片化时间较多,碎片化的空闲时间大多被手机所占用,导致手机依赖现象严重。时间管理水平、性别和专业是大学生每天碎片时间应用总时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应向学生提倡时间的重要性,合理规划学生的课余时间的安排,加强制度管理;班级应该加强对于课堂纪律的管理,使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最大化;而对于学生来说,需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作息规律和学习习惯,合理地使用手机,减少每日碎片时间应用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