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少印 王幸
吞咽障碍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研究指出,30%~78%急性脑卒中患者伴随不同程度吞咽困难[1]。吞咽障碍不仅会造成吸入性肺炎、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且会增加患者病死概率,延长康复时间,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口肌生物反馈训阿练可提高口肌力量,重建吞咽反射,改善吞咽功能。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为一种可起到调节神经兴奋性作用的神经治疗技术,其阳极侧阈下刺激能促使神经细胞去极化,提升神经细胞兴奋性,研究报道,将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提升患者吞咽功能[2]。本研究分析tDCS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6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72±5.29)岁;病程2周~6个月,平均病程(1.64±0.49)个月。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2.95±5.74)岁;病程2周~6个月,平均病程(1.79±0.5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例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3]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头颅MRI或CT检查确诊;病程2周~6个月;伴随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知晓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双侧半球脑卒中;既往有口咽部或者颈部手术史;由于其他类型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吞咽障碍;存在认知、交流、听力障碍,无法配合完成治疗及训练。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包括摄食训练、门德尔松吞咽训练、空吞咽训练、发音训练、吞咽肌肉有关训练、口咽交界位置予以冷刺激等,训练0.5 h/d,5次/周,干预4周。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口肌生物反馈训练:仪器选用双通道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由加拿大Though公司提供),协助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向患者讲解干预目的与方法,改善训练依从性;电极片置于颈下,选择双向方波,频率为50 Hz,脉宽为0.2 ms,刺激强度0~100 mA,刺激时间与间歇时间分别为5 s、10 s;指导患者观察肌电反馈信号,了解扬声器声音信号特征,并配合采取吞咽动作,0.5 h/次,1次/d,5次/周,干预4周。观察组予以健侧吞咽运动皮质1.5 mA阳极电流刺激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口肌生物反馈训练方法同对照组;健侧吞咽运动皮质1.5 mA阳极电流刺激:仪器选用武汉亿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电流刺激仪EM8060,渗盐水明胶海绵电极为刺激电极(规格5 cm×7 cm),阳极电极放置在健侧脑半球的吞咽运动皮质,参考电极放置在对侧眼眶上部;电流强度1.5 mA,治疗20 min/次,1次/d,5次/周,干预4周。
1.4 疗效评价标准[4]干预4周评价疗效,患者吞咽障碍未见缓解,无法自主进食为无效;吞咽障碍有所改善,能缓慢自主进食为有效;吞咽障碍基本消失,能正常饮食为显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①疗效。②干预前、干预4周后吞咽能力,应用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价,共12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吞咽能力越强。③干预前、干预4周后吞咽功能损害程度,应用吞咽障碍的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评估,依据吞咽功能损害程度计为1~7分7个等级,分值越高吞咽功能损伤程度越轻。④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集患者3 mL空腹肘静脉血样,离心处理,取血浆,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测定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操作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执行。
1.6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纳入SPSS 21.0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经干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MMASA、DOS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MMASA、DO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4周后MMASA、DOSS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干预前Hb、Alb、PAB水平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4周后Hb、Alb、PAB水平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MMASA、DOS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MMASA、DOS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MMASA=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DOSS=吞咽障碍的结局与严重度量表;与本组干预前相比,a P<0.05。
?
表3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s)
注:Hb=血红蛋白,Alb=白蛋白,PAB=前白蛋白;与本组干预前相比,a P<0.05。
?
临床研究认为,舌压力与口肌(唇肌、舌肌)的肌力在吞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吞咽过程第一环节[5]。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属一种口肌主动抗阻运动训练方法,不仅可训练舌肌力量,尤其是提高舌骨上肌群力量,增强吞咽反射,于咽期保护气道,避免误吸;且舌压与口肌力量的提高,能增加吞咽反射持续时间,减少咽部残留,下调食管括约肌压力,提高口腔与咽部压力,促使食物顺利进入食道;同时,有研究报道,口肌训练可增加肌肉数量与体积,形成有力口腔,促使大脑得到有效反馈,产生有效吞咽反射,有利于中枢可塑性,从中枢层面提高吞咽功能[6]。本研究结果中,对照组给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后总有效率为81.40%,且临床各指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与上述研究符合。
近期,有关研究报道,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tDCS可显著提升患者吞咽功能,效果优于单独采取吞咽训练[7-9]。本研究发现,经干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MMASA、DOSS评分与Hb、Alb、PAB水平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相互支持。表明应用tDCS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与营养状况。分析原因与健侧吞咽运动皮质1.5 mA阳极电流刺激可刺激并激活患者皮质吞咽中枢下有关脑区密切相关。研究报道,吞咽过程由3个层次神经所支配,包括脑干吞咽中枢、皮质吞咽中枢、外周传出传入神经,其中皮质吞咽中枢可启动吞咽,同时向脑干传递吞咽指令,促使吞咽完成,故刺激皮质吞咽中枢利于改善吞咽功能[10]。且吞咽活动受到双侧大脑支配,刺激患侧大脑半球易引起继发性癫痫,而通过刺激健侧大脑半球也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此外,吞咽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患者摄食,补充机体所需营养,进而改善营养状态。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tDCS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能增强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与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