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有考试必有分数。在放学路上,我们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
家长:今天数学考了多少?孩子:八十九分。家长:怎么连九十分都没有?你们班最高分是多少?你是多少名?
分数和名次让孩子之间的上下高低陡然明晰,让家长的心顿时焦虑起来。其实,八十九分和九十分之间,孩子的学习水平到底能有多大差别?可是,因为有具体量化的数字,就可以方便比较。一比较,焦虑就不请自来。尤其是,当分数作为一种筛选工具时,这些量化指标中的分毫差别,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前进方向。
看一个家长是否称职,要看家长如何对待分数这些外在的量化指标。若是家长眼里只有分数,对孩子发展而言恐怕是本末倒置。我以为,分数只代表孩子某阶段某种知识学习的结果,不能替代孩子发展本身。就比如体重计上的数字,本身不能说明我们的生活和身体是否健康。同一个体重数字,对有些人是胖,对有些人则是瘦。因为每个人身高不一样,先天的身体禀赋也是不一样的。这个道理,理解起来再容易不过。
可是,换成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家长却似乎接受不了这个观点,一般要求孩子必须向某个高分数看齐。若是分数不达标,就开始急急忙忙地寻辅导班,请家教,目标是要把分数提上去。假使成绩还没有起色,家长会更加焦虑。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身心发展等教育目标仿佛被弃之不顾。事实上,若是通过提高分数来获得孩子的发展,基本算是缘木求鱼。
可是,在这个一切都进入数字化的时代,要回避量化指标很难。分数是用最简单的量化手段来用于各种比较,比较则带来了巨大的同伴压力。上学时比成绩和排名,同样的卷子,同学考了优秀,而你勉强及格,你就可能会与好学校错过。工作时,比的可能就是职位或者收入。等到做了家长,很多人就开始比孩子,若是自己的孩子比人家的优秀,那是一种多么大的荣耀呀。
比较无休无止恐怕会贯穿一生。这种从小到大的对比,我以为其实质是同伴竞争,现在有个专有名词叫作“内卷”。所以让人在考试面前压力山大的,其实是每个人在各个时段逃脱不了的一次又一次的同伴竞争。当然,有同伴压力并不全是坏事,它作为一种外来的压力,能促使人们不断去努力进取。
可是,若是将人生的进程设定为迎合外在的竞争,将分数这一内卷的工具当作追求的目标,那么孩子的成长难免就会走形。因为成长原本是由内部驱动自然发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先天禀赋,也有着不一样的成长节奏,理应有不一样的成长路径。可是,为了能在各类竞争中取得优势,为了能有个好的分数,很容易异化成由外部压力驱动的成长,其典型的表现就是对分数、名次、名校的膜拜。
但是,由外部压力驱动的个体成长和发展是没有持续性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观察到,为了有个好分数,有些家长让孩子参加了无数辅导班,可是最后收到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那是因为孩子的学习完全是由外部驱动,孩子的内心没有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不到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好成绩反而是欲求不达。
所以,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差距在于如何对待分数。在真正懂孩子的家长看来,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学业并不科学,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成绩说明不了问题。所以他们并不看重一次考试成绩,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
学者们的研究也发现,在最高科技领域里,科学成就和考试分数也没什么关系。孩子的自我驱动能力,自我认同感,自信心等发展品质才是更重要的。
因此如何将内卷(同伴竞争)转变为自我超越,将横向比较转向纵向比较,让孩子找到真正的学习的乐趣,应该是家长着重解决的问题。
其实,越是内卷,家长越应淡化分数、名次这些外在的量化指标,把精力用在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去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孩子不是机器,不可以只用冷冰冰的数字来衡量,家长要学会模糊处理孩子卷面上的那个数字。正如同减重过程中,不要老是盯着体重计上的数字,只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目标迟早也会实现。
当然,让家长暂且忽略分数,关注成长,确实非一日之功。我发现,那些本身是外部驱动型的家长,更喜欢用分数、名校等外部因素来衡量孩子成功与否。而一些自我驱动型的家长,更善于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自我驱动能力。其实将孩子的与他人竞争引导到自我较劲,并不需要秘法,不过是价值观的转变和引导。古人很早就讲过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胜己者强。
那么,在无法回避分数的情况下,家长该怎么引导孩子正确认知分数呢?我和自家娃一直是這么说的:学习的目标不在于分数成绩本身,而在于你通过学习得到了多少乐趣,长了多少本事。学习就像是你追着太阳在跑,分数就像是你的影子。只要你向着太阳前进,影子永远会追随你。可是你若是为了追逐影子,背着太阳,那么影子也会越来越弱。通过这个拟人化的比喻,孩子在年龄很小时,就能理解学习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地看待分数,极少产生焦虑。
亲爱的家长们,你们不妨也试着这样去看待分数,帮助孩子去寻找他们心中的太阳,而不是让他们朝着影子奔跑。
人生若是考试,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路径,都有不同的奔跑姿势。重点是家长千万不要举着鞭子驱赶,而是让孩子自己去迎着太阳主动奔跑。
我们都想要有自主和有目标的生活,这才是让人类学习、成长和快乐的原因。若是家长只是要求孩子掌握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控制他们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孩子就没有机会去实践自主权,也缺少成长目标和动力。只有具有内驱力的人,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目标,实现自我的完善与发展。
编辑 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