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农业的压舱石作用再次突显。
同样是在这一年,伴随我国农业从重规模的“吃饭农业”向重质量的“品牌农业”转化,区域农业品牌突出重围,价值与影响力齐升。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航。
农业品牌化建设越来越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以及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迎来发展新阶段。
“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暨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系列活动盛大举行,梳理成绩、总结经验,观点碰撞,区农人共话发展,拉开品牌强农新的画卷。
百年交汇 品牌强农任重道远
2016年,农业品牌化成为重要发展战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农业农村部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来到2020年,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第5年对农业的品牌建设指明方向:将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
夯实农业基础,在今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被强调,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成为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在现代农业转型中的战略意义,将品牌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品牌强农战略不仅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更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为进一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品牌强国战略,由《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品牌网、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办,央视网、微博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暨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据悉,作为我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权威的全国性顶级年度盛会,该系列活动已经举办三届。
本次活动将主题定为“聚焦百年交汇新机遇 开启品牌强农新征程”。农业品牌建设离不开各界的共同探索努力,论坛上政府、企业、学界、第三方平台、媒体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共享经验,碰撞观点,共话中国区域农业的品牌强农之路。
品牌赋能 推动农业高质量转变
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已经成为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尤其是在即将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品牌建设和区域农业品牌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葛志荣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农业品牌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品牌保证人民对产品质量的信心,打造高质量有口碑的农业。这为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加强农业品牌,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区域农业品牌的发展,必须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问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表示,“国际上,我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我们国家的消费市场已经发生了快速、明显的变化,需求已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重视产品质量,到关注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全球化时代,品牌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农产品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农业经济风险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引领农产品消费、抵御市场风险、推动农业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金发忠认为,“在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上,从生产源头入手,重点要以县域为单元培育独具县域特色的“优质特质好产品”、生产过程积极推行全程控制和良好行为“好技术好模式”、全力推广应用生态环保优质化的“好农业投入品”、针对性选择使用生态环保优质化的“好包装标识”、不断扩大创建点面结合的“好试点基地”。抓农产品品牌培育,要从传统的产品宣展、到企业宣传、再到基地彰显、最后达到县域或地域整体表达模式,迅速转向从县域地域特色优势入手,逐一彰显基地、拓展企业、畅通产品宣展转变。”
“品牌的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我们市场主体和各类企业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各级政府、中介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还需要与世界各国、各地區的广泛合作与交流。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的论坛,对进一步加强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郑志受表示。
生动实践 探索区域品牌发展新模式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消费的提升,市场环境的日趋健康与成熟,我国区域农业品牌也在近几年加速发展,数量、规模的扩大之外,在品质升级、品牌创新上成果显著。
天赋河套、武夷山水、丽水山耕、济宁礼飨、武夷岩茶等一系列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和区域农业产业品牌脱颖而出,持续领航,展示出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的强力发展势头,也为更多正在培育的区域农业品牌作出示范。
“天赋河套”是2017年巴彦淖尔市立足河套平原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创建的区域公用品牌。“天赋河套”的推出,正在引领生态保护治理和现代农业发展,让更多优质特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中共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表示,“品牌发布以来,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先后荣获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十余项大奖,授权产品实现溢价30%以上,带动全市优质农畜产品整体溢价15%以上。”
如今,“天赋河套”品牌正在成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成为有效提升巴彦淖尔形象的重要抓手和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
通过建设武夷山水品牌,南平市探索了一条依靠品牌带动,经济生态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南平市政协副主席余建坤介绍了武夷品牌建设的三大做法,包括注重质量第一,以品质铸品牌;注重市场导向,以运作强品牌;注重要素保障,以机制护品牌。
目前,武夷山水质量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体系实现了修订完善,品类从13类扩大到22类。武夷山水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已与66家武夷山水品牌授权企业,303家武夷山水生产主体共同开展市场化运作。品牌效应带动了溢价增值,首批33家武夷山水授权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3.62%,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断完善。
特色区域农业品牌的变革模式和创新思路为全国范围的其他特色农产品集群及区域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参考学习的路径。
平台助力 多渠道打造品牌声量
依托参与数字经济、线上直播营销等创新渠道放大品牌声量、打造品牌IP已不仅是快消、美妆类企业间的模式专利,众多区域农业品牌也在积极改革创新,多元发力。区域农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适应新的消费模式和升级需求,在产品品质提升之外,寻求电商和社交平台合作,实现价值转化,探寻农业品牌创建新思路。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战略实施,同区域农业品牌的快速发展一起,引发了包括阿里巴巴、微博等在内的企业的共同关注,并成为其发展的新兴热门领域。
“农业农村是阿里巴巴的三大战略之一,”阿里巴巴集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总经理胡雪莺表示。通过对平台业务及背后数据的思考,基地直采、游戏助农、淘宝村成为新农村、乡愁对农业产业的推动等有望成为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几大趋势。
微博平台则通过打造区域一县一品、建立媒体扶贫与乡村振兴联盟等方式,帮助一批农业品牌提升特色、挖掘价值。
权威发布 聚焦《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
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国际贸易走向,到微观政府政策鼓励、质量安全监管,企业转型、品牌打造,中国区域农业品牌一直在前进探索的路上。会上,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重磅发布了《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这份被称为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的年度风向标的报告已经连续发布了三年。
《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将我国农业概括为一个“稳”字。从“稳”出发,将区域农业公用品牌在2020年的突出特征以及对2021年的憧憬进行诠释:中国经济稳中有升,农业品牌稳成长,特色品牌稳发展。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已稳定在97%以上,全国农产品注册商标数量已超500萬件,累计认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06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8个,今年在品牌强农的道路上,我们向前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品牌网)副总编辑、中国品牌研究院副院长宛枫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上,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新闻事件、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人物及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重磅发布。
“区域农业品牌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探索领域也越来越多”,发布现场《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品牌网)社长、总编辑、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张超感慨连续三年农业指数发布以来,区域农业品牌的强大发展动能。
作为行业的权威发布,影响力指数既是对一年来区域农业品牌建设的肯定,也鼓励着更多农业品牌突破地域局限,走向全国。经过“媒体传播力、区域形象力、资源开发力、社会认同感”四个方面的大数据梳理及专家评审修正,“粮油、果品、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畜牧、水产、小宗特产”9个产业小类的2020年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从600个入围品牌中脱颖而出。
“十三五”以来,品牌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品牌强农为人民带来了美好生活,在不平凡的2020年,中国一批优秀的区域农业品牌应对了国际局势、疫情黑天鹅以及自然灾害重重困难与挑战,为经济与社会稳定贡献出了农业智慧和农业力量。
在政府、企业、平台等多方助力下,更多区域农业品牌将走向全国。聚焦未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和产值有望继续增加;高标准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对公用品牌建设的持续示范、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同质化问题得到改善;区域农产品爆单量不断增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区域农业品牌正在新征程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