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林
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展开以来,着力在打通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关爱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真正把中心(所、站)建设成服务百姓、温暖群众的“精神家园”。
打造“百姓宣讲团”,让老百姓在文明实践中爱上理论。2010年,我区成立了“草根宣讲团”,党的十八后改称“百姓宣讲团”,实现了基层理论宣讲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并受到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的称赞。河南省委宣传部在这里召开现场会,在全省推广其“宛城模式”。百姓宣讲团常年坚持到田间地头、机关学校等用基层干部群众最喜欢、最听得懂的语言和风格,坚持不懈为党发声,生动地把党的创新理论“飞进寻常百姓家”,为百姓解思想扣子,每年在基层宣讲超过200场(次),成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张鲜亮的“名片”。
打造“百姓服务队”,让老百姓在文明实践中得到实惠。 为让群众在文明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党的温暖,我们发挥好“两支队伍”的作用。一是区委宣传部鼎力支持画家郑嵩山,在画家村开设了“爱心学堂”。5年来,2000余名留守儿童在“爱心学堂”接受免费的文艺素养教育。文明实践中心建成后,在中心布设了“留守儿童书画室”,常年布展,让留守儿童有了新的更好的阵地,也吸引了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了这一爱心团队。二是为宛城区“百姓科普队”队长陈增喜,在中心建立了“增喜工作室”,积极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一系列的科技志愿实践活动,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打造“市民打卡地”,让老百姓在文明实践中凝聚爱心。我区文明实践中心建成一年多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次,40多个单位在这里举行志愿服务启动及授旗仪式,举办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举行了全市“志愿服務乡村行”启动仪式。郑州幼师高专和南阳市直单位等经常到中心共创共建,文明实践中心实现了“一专多能”。 中心实践广场上树起的“防疫志愿服务”宣传墙、“我与国旗合个影”、道德模范人物谱,使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传递爱心的加油站。
(责任编辑:仇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