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昊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100)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1]是教育部在2008年4月颁发的,该方案要求“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自本评估方案发布起,每学年度必须按要求填报“数据平台”,从2008年数据采集工作开始至今已经有十三年。状态数据平台设立的初衷是把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即重点指标进行量化,从而形成推动规范办学和系统开展内涵建设工作的科学管理平台。教育部在2015年连续出台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2](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形成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诊改工作机制,通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诊改工作中起到基础作用的是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各学校要建立自己的校本数据管理系统,与数据采集系统一起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并由此加快推进相关信息化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因此,状态数据平台的“深度应用”和“高效采集”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部分和重要趋势[3]。
状态数据采集工作从2008年开展以来,已经经过多次改版,由早开发的标准版进而发展到现在的网络版。标准版(见图1)是一个单机的Excel表格,又将之称为单机版,采集时由采集人直接在相应的分表上填写,再由校级数据采集负责人汇总导入至总表上,由于是单机采集,各个采集人填写的数据并不标准,导致汇总时会有大量的格式错误,使采集工作效率低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审核、修改。
2010年,上海行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推介网络版(见图2)校级采集平台,并由3个学校分别组织经验交流研讨会。2014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经过进一步完善后成为了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同时将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发的版本确定为“国家版”。至此,数据采集系统从单机时代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使数据采集与管理工作更规范、更方便,还为数据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状态数据中心(简称数据中心,见图3)创立,如今的数据中心里可以随时查看本校2012年至今的数据,同时各项核心指标、案例分析指标跟全国、全省中位数、合格指标的比较也一目了然。2016年,进一步提升为职业院校“诊改”服务,推动数据的应用。
图3 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中心
诊改又叫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是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职业院校能够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而建立的,其根本是高职院校能够完善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其工作机制就是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之上,状态数据平台为其提供数据系统的支撑。诊改实施的内涵则是“55821”即五纵五横、八字螺旋、两链、一平台。诊断和改进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在今天,主要依靠大数据。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诊改不可能实现“三全”,做到“常态”。诊改的支撑是平台,瓶颈是平台,成败也在平台。信息化中的数据是支撑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实现的关键要素。平台作为诊改关键点之一:支撑数据。状态数据平台和校级数据中心的数据都可以为诊改校本数据平台提供数据,数据平台采集的数据主要有院校基本数据和教学数据,院校基本数据一般为核心数据,是能够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基本情况,教学数据则是包括校内外教师授课及学生培养等情况,如果要对学校更好地进行诊断,最好是将状态数据平台连同学校诊改数据平台结合起来,并且数据平台也是作为“诊改”数据提供给诊改专家分析。
学校办学能力的核心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在数据平台里可以通过“7 专业”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问题,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职业资格证书与社会培训、顶岗实习、产学合作等,可以从数据中分析这一专业办学规模、开设课程门数、理论和实践课程门数占比、公共课和专业课课时占比,从而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体现学校办学能力的基准。数据平台“7.6招生就业情况”中的招生、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上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能够了解学生区域生源情况、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使我们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学校学习成长情况,能否把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合理运用,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8.7评教情况”能够体现校领导是否参与到日常教学中,教师之间是否有相互促进作用,教师上课的质量能否得到保障。
除诊改外,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等职业教育重点工作都需要数据平台的支持。例如数据综合应用,就能为质量年报六张表格提供多项参考数据。
“数据中心”的建立,让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及时了解学校在同类院校中的地位,分析与同类学校存在的差距和自身的不足,从而制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而科学制定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状态数据平台选取多条数据汇总生成11个案例分析指标,每项指标以项目数据汇总表加圆形图的形式展现。通过对这11个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整理、分析,可以清晰看见学校发展现状、专业设置、市场需求、资源管理、财务状况等,例如师资队伍,就能看到学校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的各项数据,可以看到人数、学历、职称分布、年龄分布等情况,这些数据可以为学校领导层提供参考,综合11项指标就能为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等方面提供数据分析保障。
通过“1.5当年9月1日前在校生”、“1.6机构设置”、“6师资队伍”,可以掌握学校师资条件,如“师生比”“学历结构”“学位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等社会关心的学校人才培养资源情况。通过“3基本办学条件”,可以了解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图书馆资料和信息化建设情况,能够分析出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学生宿舍面积、生均图书等核心指标是否满足,如果这些核心指标低于合格指标本院数据就会呈现“红色”,红色就相当于提出警告,连续不合格将会限制招生甚至暂停招生。
4.1.1 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的真实性。状态数据平台需提供客观、准确无误、科学全面的信息,才能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分析奠定扎实的基础。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是公办学校,也就是政府主管的,政府的政策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状态数据平台要为政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政府也好因需施策。其次,高职院校要充分使用数据平台对学校现实情况实施监督,通过分析监测的结果了解学校发展的现状、学校在同类别学校中所处地位,进而科学制定今后的发展规划,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达到科学引领高职院校实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效用。
4.1.2 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的滞后性。数据平台每年都是采集前一学年的数据,这就使数据有了滞后性,而这些滞后性的数据就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甚至发现了问题也不诊改,因为有些数据已经过去近一年了,而且这些数据并未直接阻碍学校的发展,时间一长这些数据也就不了了之。这其中也有少数学校已经开始实时采集,但绝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集中采集。
数据采集平台经过十几年发展,学校通过状态数据平台已经能够满足现有的各项需求。随着时间的推进,之前的“国家示范”“国家骨干”已经满足不了如今社会发展的需求,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现如今各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双高计划”,按照 “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全国1300多所高职院校都想进入50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高水平专业群。那么如何加强学校自身建设从而跻身高水平专业群甚至高水平学校是每个学校近年来的主要目标。数据采集平台如何体现“双高计划”的目标及建设成果是其中长期发展目标。
虽然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已经使用十多年,平台在采集方面也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数据平台也为我们提供了数据分析应用及为学校提供了许多决策参考,我们要对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确定关键的问题,使其不仅能够在数据分析中使用,更能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上提供助力。相信数据平台也会更科学、更完善,能够更好地服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