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垄
乡村的暮春或者初夏,万物慢慢被成熟浸润。桑树青青在村庄的周围,仿佛要给老家镶上一道绿色的边框。而青春的桑椹,此刻正如待字闺中的少女,有羞涩的美丽,也有可供期盼的梦。
养蚕的人早已走进了故乡的黄历,桑叶疯长着,一如童年时代的亲切。那时,我们还不知“桑椹”这个学名,“桑树果子”的可爱叫法,至今仍萦绕在心田。
长长的一串,或红,或紫,像不像一根微缩而变色的玉米棒头?猛然一看,又有点本土“毛毛虫”的样子。就是这样青中带白、红中含紫、紫中透亮的果子,给了孩提时代的我们无尽的欢喜和甜蜜。
如今,采桑(打桑叶)和摘桑椹(打桑树果子),都已成为记忆之中的奢侈。唯有被一种土名叫“洋辣子”(刺蛾)的虫子叮过的疼痛,还在常常回首的往事里念念不忘。那些偷吃、贪吃熟透桑椹的孩子,总是会把一张嘴甚至一张小脸,弄得紫不溜秋、黑漆麻乌。那一张张状如舞台上的“大花脸”,又怎能料到日后会成为岁月沧桑的见证,甚至还目睹着人与自然的变迁?
眼下,城市里沿街叫卖或者超市里上架销售的桑椹,多半来自人工培育的“匠心”,天然的能让饕餮者大快朵颐的桑椹,只能在思乡的梦中偶有呈现。叫它滋补佳品也好,叫它“民间圣果”也罢,丰腴的桑椹,高挂在枝头,有时在返乡的路上邂逅,发现的竟是它被冷落到无人问津。
桑椹,从《诗经》里走来,一路穿过千年的风雨,把亘古不变的乡愁和爱情,连缀成不朽的诗篇。凝望与沉思,总觉得桑椹就是故乡的模样;咀嚼和品味,最难忘桑椹蕴含的乡恋与亲情的味道。
在苍翠的梦里,总有辽阔无边的桑田。那漫山遍野紫红的桑椹,带着婴儿的微笑、村姑的气息、母亲的味道,摇曳在生命的枝头,昭示着爱与被爱的力量。故土不远,就在心房!
也许桑叶还有另外的颜色,也许桑椹还有别样的滋味。我看到最像图腾的那一株,扎根在灵魂深处;看到类似宝玉的那一粒,晶莹在精神时空。用诗歌的桑椹酿一壶酒吧,在故乡的桑林慢慢品尝,坐看江山如何变化,岁月怎样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