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海燕
沈从文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有特色的一位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尤其是反映湘西文化风俗精神的小说作品,如《边城》《长河》等,这些小说情节相对简单,其中蕴含丰富的湘西文化内容。在这些小说中,沈从文以传神的笔触描写了湘西那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具有丰富的乡土人情和湘西风味,这促使沈从文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味,并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沈从文曾说道:“我只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的石头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建筑,这种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湘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及他们生老病死的各种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湘西土地和人们深沉的热爱。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丰富的湘西文化是一个典型特征,这表现在小说的背景、人物、情节和风土人情等之中,促使他的小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本文以《边城》为代表,分析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文化。
一、沈从文小说的湘西文化来源
沈从文出生在湘西,自小在湘西文化的浸染下成长,这是沈从文成年以后在小说中呈现出浓厚湘西文化的主要原因。湘西文化在沈从文看来,是淳朴的乡土文化,具体来讲,是湘西这片土地上简朴的生活、当地居民身上的纯美的人性以及具有神秘色彩的巫鬼文化。成年以后的沈从文虽然生活在北京等城市,但是故乡的一草一木都牽动他的心弦,沈从文始终难以忘怀湘西土地上纯粹的生活和美丽的人性以及湘西土地上的文化。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沈从文写下了大量小说,这些小说大都以湘西为背景,描写了湘西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哀乐和悲欢离合。沈从文在他的《自我评述》中写到:“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那些描写我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描写了湘西土地上大佬、二佬与少女翠翠之间的感情,这部小说情节比较简单,但是其中扑面而来的湘西文化、淳朴风土人情、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以及丰富的地域文化使得这部小说拥有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小说中大佬二佬两兄弟对翠翠纯真的感情显得真实自然。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描写了翠翠和傩送的爱情,也描写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得小说充满了湘西文化。
二、《边城》中的湘西文化
(一)湘西世界的风土之美
湘西地区故名思义就是湖南的西部地区,多为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很多区域没有得到开发,甚至无人居住。因此湘西地区长期与外部隔离,在这种环境下,当地居民的生活保留了很多原始居民的习俗。不仅如此,湘西地区还存在大量的少数民族,因此这一区域的民族文化也异常丰富。
湘西文化中的民俗文化在小说《边城》中也有体现,具体来讲,小说中对湘西文化中的风土民俗的描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端午节的描写。小说对湘西地区的端午节进行了详细描写,具体包括当地举行的赛龙舟、捉鸭子等节日活动,这些描写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也展现了湘西土地上特有的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是一幅幅独具特色的湘西生活风景画。二是男女婚恋的描写。在小说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求亲传统。从小说提供的信息来看,当地茶峒人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求亲,一是比较传统的请人说媒,另一种则是由男子亲自出马为心仪女子唱歌。女子听到歌声以后可以选择。在《边城》中,傩送就为翠翠唱了山歌。可以发现,这种求亲方式比较原始,而且具有比较强的地域色彩,其中蕴含着原始生活的思想和内涵。三是对湘西土地丧葬文化的描写。小说中,老船夫死后,作者描写了湘西地区对待死者的方式以及丧葬的各种礼节和习俗,展示了湘西地区人们对人情的关注,以及具有强大感染力的人性的力量。
(二)湘西世界的人情之美
沈从文在小说《边城》中塑造的人物虽然不多,但是无论是青春少女翠翠或者青年男子天保、傩送,还是年纪很大的船夫,都是健壮美好的人,都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在沈从文笔下,湘西的女子翠翠不是白皙的弱女子,而是生长在自然中的带有野性的健康自然的姑娘,这也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子的典型,他们身上蕴含着湘西这片土地的精神和文化,也是湘西土地文化的外在表现者。小说中的翠翠,善良勇敢,重义轻利,对爱情怀着最美好的愿望。其他人物如傩送也是湘西文化的代表,他对翠翠的爱情显得健康自然,他与大哥天保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因为同时爱上翠翠而发生变化,这些人物无不展现了人性中的善与美,无不表现了湘西土地上的健康淳朴的风俗人情。在沈从文笔下,湘西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原始封闭的宗法制社会,这里虽然存在阶级的差异,但是不存在阶级矛盾,不同阶级的人们均能和平生活,人们的关系非常融洽,因此湘西文化中充满了人情味,这也是湘西文化的一个特征。
三、《边城》中湘西文化的具体表现
(一)歌唱习俗
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拥有丰富的歌舞文化和歌谣文化,在日常生活以及婚丧嫁娶中人们习惯用歌舞和歌谣表达感情。当地的苗族、土家族拥有独具特色的舞蹈,如摆手歌、巫歌、梯玛神歌、哭嫁歌、山歌等。沈从文在小说中对这些歌舞进行了细致地描绘,展现了丰富的湘西文化。在小说《边城》中,从小说提供的信息来看,当地茶峒人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求亲,一是比较传统的请人说媒,另一种则是由男子亲自出马为心仪女子唱歌。女子听到歌声以后可以选择。在《边城》中,傩送就为翠翠唱了山歌。可以发现,这种求亲方式比较原始,而且具有比较强的地域色彩,其中蕴含着原始生活的思想和内涵。
(二)巫鬼文化
湘西文化中很具特色的就是当地的巫鬼文化,沈从文在很多小说中对这种文化都作了细致描写,比如在《神巫之爱》中,沈从文就描写了神巫跳舞的场景,围观的人也会跟着神巫跳舞,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湘西土地上特有的巫鬼文化,也展示了湘西这片闭塞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精神状态。在小说《阿黑小史》中,沈从文描写了巫师吹牛角,拿宝刀和鸡蛋打鬼治病的情景,展示了湘西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独特的巫鬼文化,这种文化深深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思想行为和生活。《长河》则介绍了沅水流域辰河一带的居民用公鸡、鲤鱼和刀头肉祭祀神灵以及盖新房请阴阳先生的迷信习俗。除此之外,沈从文的其他作品还分别描述了湘西赶尸、落洞、苗子放蛊等习俗,其中尤以用一碗水来赶尸最为神秘。
(三)丧葬习俗
小说《边城》中船夫死后,小道士拿着纸幅在前面引路,孝子马兵跟着,还有长工敲着锣。老道士且唱且哼,马兵向棺木散着纸花,最后马兵还要唱丧葬歌。整个过程的描述充分展现了湘西的淳朴民风。湘西地区由于长期与外部环境隔离,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保留了很多原始居民的习俗,因此这里的丧葬习惯与其他地区也很不一样。比如人死后会请道士唱歌,不仅如此,还有当地民众唱的丧歌。这些都是湘西地区特有的文化的体现,展现了湘西土地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
(四)侠义之风
《边城》中还展示了湘西人们的侠义精神,这具体表现在天保和傩送两兄弟身上。小说中写到,无论天晴还是下雨,严寒还是酷暑,天保和傩送必定是穿着草鞋赶路,身上带着短刀,他们懂得如何维护自身名誉,在生活中坚持锄强扶弱还是维护正义。这种侠义精神在小说中得到深刻体现,这也是湘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人历来好武,但是不是好勇斗狠的武,而是维护正义还是保护所爱之人的武勇。这种精神在《边城》中也有所体现,天保和傩送喜欢带着短刀,看到不平的事,他们喜欢打抱不平。在小说《凤凰》中,展现了湘西人好斗但不以强欺弱、好抱打不平的侠义之风。
四、小结
湘西在人们的印象中神奇而又神秘,这里流传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和各种巫蛊文化,如早期的湘西赶尸等,至今还是一个谜。这种湘西文化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地理受限,山区的封闭没有被外来文化侵扰。此外,从历史角度来看,湘西这片土地上拥有丰富的楚文化,比如远古时期的巫风以及游侠气概等,这些都是湘西文化的根源。沈从文生长在湘西,对这些文化耳濡目染,在小说中进行描写,使他的小说极具个人特色。《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天保、傩送、翠翠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淳朴的人情和风俗,是健康的人性,是丰富的民族文化,是原始的生活状态。从今天的目光来看,《边城》中体现的湘西文化依然极具吸引力,也是对当前精神生活的一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