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慧,原 景,张 炜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内科,北京 1000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1]。COPD主要临床表现以慢性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咳痰、胸闷为主,致残率高、致死率高。COPD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9%~10%,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其致残率、致死率逐年攀升,相关防治工作是医疗机构的关注重点。COPD稳定期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为主。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存在药效持续时间短、激素依赖等问题,且西药价格昂贵,长期服用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2]。COPD属中医“肺胀”范畴,中医药治疗COPD在抑制病情进展的同时,可改善肺脏功能,标本兼治[3]。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肺胀纳入中医优势病种,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治疗COPD的研究进展。本研究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方在COPD稳定期气虚痰瘀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评分、中医症状积分、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积分、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等变化情况。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COPD稳定期气虚痰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51~70岁,平均(61.3±5.7)岁;病程2~10年,平均(5.3±1.6)年。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2~70岁,平均(60.8±5.3)岁;病程2~11年,平均(5.4±1.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西医诊断标准参照《GOLD 2017新版指南要点解读》[4]制定,并通过肺功能检查确诊。中医诊断标准以《肺胀诊疗指南》[5]为参照,临床主症包括咳嗽、咳痰、气喘、气短,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或沉滑;次症包括倦怠、乏力、纳差、咳痰无力、胃脘痞满或腹胀或便溏。病例纳入标准:满足COPD稳定期气虚痰瘀证诊断标准;年龄50~70岁;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接受电话随访,有良好依从性;签署治疗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精神病史者;合并肿瘤或心肝肾病变者;合并糖尿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予羧甲司坦片(规格0.25 g×12片,国药准字H41020533)口服,0.5 g/次,3次/d;噻托溴铵粉吸入粉雾剂(规格18 μg,国药准字H20090279),每次应用Handi Hale吸入装置吸入一粒胶囊,1次/d。连续治疗3个月。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益气活血化痰方。益气活血化瘀方组成:南沙参、黄芪、桔梗、茯苓、法半夏、紫菀各15 g,杏仁12 g,水蛭、百合各9 g,甘草6 g。1剂/d,水煎服,分早、晚两次饭后30 min温服。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评估以下指标。中医症状评分: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评估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胸闷、喘息、气短、咳嗽、咳痰、紫绀、乏力等症状;不影响生活计1分,对生活轻微影响计2分,对生活严重干扰计3分。mMRC:根据mMRC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评估,分为0~4分共5个等级,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呼吸困难越严重。CAT:根据患者咳嗽、咳痰、胸闷、爬坡时喘气情况、在家、外出是否受COPD影响、睡眠、精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5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肺功能指标:检测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7]。血气指标:使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症候积分降低程度判定[8]。显效:中医症候积分降低75%以上;好转:中医症候积分降低25%~75%之间;无效:中医症候积分降低25%以下。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mMRC评分和CAT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mMRC评分和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mMRC评分和CAT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mMRC和CAT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增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S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COPD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闷、喘息、咳嗽、咳痰、乏力等,运动后症状加重。目前COPD病因尚不明确,主要认为与吸烟、粉尘、空气污染等外界环境因素及遗传、肺脏发育畸形、气道高反应性等个体因素相关[9-11]。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关键是保护肺功能,减少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12]。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COPD,支气管扩张剂可扩张支气管,抑制平滑肌受体,进而改善气流受阻情况,缓解症状。西医治疗COPD效果持续时间短,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可出现一定的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降低。COPD属于中医“喘症”“肺胀”“痰饮”范畴。《灵枢·邪客》指出:“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该病病位在肺、脾、肾,脏腑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脾肾阳虚、肺气郁闭、痰湿内蕴是其发病基础,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度疲倦导致反复发作[13-15]。随着对COPD研究的深入,目前普遍认为中西医结合用药可有效提升COPD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本研究选取80例COPD稳定期患者,对照组采用羧甲司坦片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羧甲司坦片属于黏液调节剂,可促使低黏唾液蛋白快速合成分泌,抑制高黏蛋白合成分泌,有利于痰液及时排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属抗胆碱能药物,可结合平滑肌M受体,抑制支气管收缩,作用显著且持续[16-17]。益气活血化痰方具有化痰止咳、益气活血、健脾补肺的功效[18],方中桔梗排脓祛痰、利咽宣肺,黄芪利尿生肌、补气固表,茯苓健脾宁心,紫菀、杏仁平喘、止咳,法半夏燥湿化痰,水蛭通经逐瘀,百合、南沙参养阴润肺,甘草止咳、祛痰、补气并调和诸药。现代研究证实,黄芪可抵抗应激、提高机体免疫力,桔梗具有杀菌抗炎、祛痰止咳的作用,沙参可祛痰、抗真菌、提高细胞免疫活性,半夏可抑制咳嗽中枢、祛痰,紫菀祛痰、抗菌抗病毒、抑制肿瘤,杏仁可促进皮肤微循环。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mMRC评分和CAT均低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FVC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FEV1是肺功能分级的重要指标,轻度肺功能障碍FEV1≥80%,中度肺功能障碍50%≤FEV1<80%,重度肺功能障碍30%≤FEV1<50%,极重度肺功能障碍FEV1<30%[19],本研究结果表明益气活血化痰方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aO2、SaO2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本研究方法可有效降低COPD患者呼吸性酸中毒的风险。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降低发病频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标本兼治[20]。
综上,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气虚痰瘀证患者疗效较好,能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