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花,张 英,王 轶,米 裕,郑慧媛,贾 娟,史凯方
(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青海 西宁 810000; 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耳鼻喉科,北京 100730;3.青海大学 水利电力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鼻出血(epistaxis)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诱因众多,一般认为与鼻局部因素和系统性疾病相关。文献上报道气候因素对鼻出血发病有影响[1-6],有报道冬季鼻出血高发[4],另一些报道春、夏季高发[7],还有报道鼻出血与环境温度、季节无关[8]。青海省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2 261 m,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属于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鼻出血发病较多。迄今西宁地区未有鼻出血与气候因素相关性的报道。本研究回顾了西宁某三甲医院1年内接诊的全部自发性鼻出血患者病例资料,与来自西宁气象台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西宁地区气象因素是否影响鼻出血的发生。
统计 2017-01-01—2017-12-3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急诊和门诊接诊的全部鼻出血患者,排除鼻外伤、鼻腔肿物、鼻腔异物、鼻部手术后、凝血障碍性疾病导致的鼻出血患者,仅纳入自发性鼻出血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
1.2.1 病例资料分析:回顾鼻出血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日期、病史、并发的系统性或局部疾病等,以排除鼻外伤、鼻腔肿物、鼻腔异物、鼻部手术后、凝血障碍性疾病导致的鼻出血患者。
1.2.2 收集气候数据:西宁地区气候数据包括每月的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来自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西宁站(站点编号:52866)。
本研究采用Pyhton3.5 统计分析库函数scipy.stats.pearsonr 对气候变量与鼻出血人数变量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分析鼻出血患者人数与当地气温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2017年接诊鼻出血患者共1 238例,排除鼻外伤、鼻腔肿物、鼻腔异物、鼻部手术后、凝血障碍性疾病19例后,本研究共纳入自发性鼻出血患者1 219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52例(61.7%),女467例(38.3%),男女比1.6∶1。患者平均年龄(49±21)岁(5~98岁),≤18岁青少年132例(10.8%),成人1 087例(89.2%)。男、女患者高峰年龄均在56~60岁。
11~40岁各年龄段鼻出血发病数差距不明显,鼻出血在41~75岁发病数明显增加,特别是41~60岁随年龄增加发病数逐渐升高,最高发年龄在56~60岁,60岁后发病数逐年下降(图1)。
图1 不同年龄段自发性鼻出血人数Fig 1 The variation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presenting spontaneous epistaxis according to age
12月自发性鼻出血患者人数最多(150例,12.3%),其次是11月(131例,10.7%),再次是2月(128例,10.5%)和1月(122例,10.0%);鼻出血发病最低在9月(65例,5.3%),其次是8月(72例,5.9)、10月(78例,6.4%)、3月(85例,7.0%)。冬季(11月~次年2月)鼻出血最多。夏秋季(8~10月)和3月鼻出血最少(表1)。
表1 2017年西宁地区月自发性鼻出血、气温、相对湿度情况
最低平均气温是1月(-6.29 ℃),其次是12月(-6.10 ℃)、2月(-1.77 ℃)、11月(-0.23 ℃),最高平均气温在7月(20.31 ℃),再依次是8月(16.81 ℃)、6月(15.36 ℃)、9月(12.80 ℃)。
最低相对湿度在2月(32.5%),其次是1月(33.39%)、12月(36.47%)、11月(37.63%)。最高相对湿度在10月(65.03%),然后依次是9月(64.20%)、8月(61.5%)、6月(50.21%)(表1)。
经过皮尔逊相关分析,鼻出血与月平均气温相关系数Pearson’sr=-0.71(P<0.05),鼻出血与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关系数Pearson’sr=-0.81(P<0.05),表明鼻出血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呈负相关。
鼻出血是常见的急诊,占全部急诊接诊患者的1/200[9]。鼻出血病因分系统性和局部性两大类。文献报道鼻出血高峰年龄有两个,有研究发现韩国鼻出血年龄双峰分别在10岁以下及71岁以上[1], 有报道巴西鼻出血高峰年龄在11~20岁和51~70岁[4],也有报道英国因鼻出血住院患者高峰在10~14岁和40~85岁[10]。本研究发现鼻出血年龄也呈双峰分布,双峰年龄与参考文献[4]报道一致,其中56~60岁为发病最高峰。
本研究发现男性鼻出血发病率高于女性,与以往报道一致[1,4]。本研究中男女患者鼻出血高发年龄均在56~60岁。有报道在15~49岁男性鼻出血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50岁以后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减小,15~49岁相当于女性月经初潮和更年期之间的年龄[10],作者推测雌激素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女性雌激素水平影响了男女鼻出血发病率的差异[10]。
鼻出血按出血部位分为鼻腔前部出血和鼻腔后部出血。鼻腔前部出血绝大多数是Little’s区的Kiesselbach’s 丛鼻出血,出血一般是局限性的,症状较轻,多见于儿童;鼻腔后部鼻出血占5%~10%,主要是蝶腭动脉分支的出血,弥漫性出血较多,症状一般中-重度,成年人、老年人更常见[4]。
既往对鼻腔局部或全身因素引起的鼻出血报道较多,对气候因素与鼻出血的关系报道较少,而且文献上对于气候和鼻出血关系的报道不尽一致。浙江大学儿童医院统计杭州2年内儿童鼻出血6 805例,平均年龄4.99岁,发现儿童鼻出血与气温和空气能见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无明显相关。杭州梅雨季节后的7月,当地气温升高,儿童鼻出血病例达到高峰[2]。有研究报道土耳其1 330例儿童鼻出血病例,发现鼻出血与每日平均气温和每日温差呈正相关,即气温越高,鼻出血发生率越高;鼻出血与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湿度差成负相关,湿度越低(越干燥),鼻出血发生率越高;并且儿童鼻出血发生与空气污染程度(空气中直径<10 μm的细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呈正相关[5]。与之相反,有研究报道巴西鼻出血发生率与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水量呈负相关,即气温越低、湿度越低、降水量越少,鼻出血发生率越高[4]。有研究发现加拿大鼻出血病例与气温呈负相关,但与相对湿度无关[3]。有研究分析460例鼻出血患者,发现气温低的10月至次年3月鼻出血高发,空气湿度与鼻出血相关性不明显[11]。有研究统计了英国5年1 373例鼻出血患者,未发现鼻出血与环境温度或季节相关[8]。本研究结果显示西宁地区鼻出血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明显的负相关。鼻出血发生率最高在11月至次年2月,正是西宁气温最低、且平均相对湿度最低的时间。8~10月鼻出血发生率最低,正是西宁湿度最高的夏秋季。 西宁供暖从10月中旬到次年4月中旬,暖气的使用造成室内湿度进一步降低,加之室外湿度低,使得鼻腔黏膜干燥、易结痂,鼻痂划伤鼻腔黏膜和壁薄突起的血管,引起鼻出血。有学者认为寒冷的月份鼻出血发生率高,部分原因是室内启用供暖设备,造成室内空气干燥,鼻腔易结痂,损伤鼻腔壁薄又突起的血管[4,12];加之寒冷的季节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也可能直接损伤鼻黏膜,造成鼻出血[4,12-14];随着纬度的升高,室内供暖,室内外温差增大,鼻出血与气温的负相关更加明显[12]。
通过本研究结合文献复习,笔者发现各地区气候因素对鼻出血的影响各不相同,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各自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特征不同,对鼻出血的影响也不同。
气候因素(低温低湿)影响鼻出血的发生率这一观察结果对预防鼻出血具有指导意义。在寒冷的季节,户外活动时宜佩戴口罩,保护鼻腔免受冷空气直接刺激,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和鼻腔干燥、结痂,减少鼻出血;室内取暖设备使用造成室内干燥,雾化加湿器的使用可降低鼻出血的发生。鼻腔以海水喷雾,加之植物油滴鼻剂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娇嫩薄弱的鼻黏膜,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本研究纳入急诊和门诊就诊的全部自发性鼻出血患者,而不是因鼻出血住院的患者,排除了经济情况不能住院引起的选择性偏移。但本研究仍有几个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系一个三级医院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就诊于一级二级医院的大量患者未纳入本研究,如果统计各级医院鼻出血患者,其结果可能与本研究结果不同。另外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群,未来可扩展为多中心研究,结果会更加客观。第二,西宁地区昼夜温差大,本研究采用平均气温进行统计分析,并未统计温差是否对鼻出血有影响。第三,本研究仅排除了鼻外伤、肿瘤、异物和鼻手术史和凝血障碍的患者,没有排除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因此并未分析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因素对鼻出血的影响。第四,西宁是高海拔城市,患者主要是西宁地区生活者,少部分鼻出血患者来自更高海拔的地区,本研究未涉及海拔对鼻出血的发生率有无影响。本研究亦未涉及不同民族鼻出血发生率是否有区别。未来如增加以上因素对鼻出血的影响,将使研究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