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柱,彭妙莲,罗朝阳,杨孝庆,许 惠
(1.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2;2.咸阳温氏种猪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咸阳 712000;3.广东温氏种猪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云浮 527400)
种猪场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全局的重要指标,利用好基础母猪、提高基础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养猪目标的关键,同时也是养猪业取得效益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科学的批次化生产管理下,有效把控基础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就可以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而降低基础母猪的非生产天数,首先就要保证断奶母猪在断奶后适时配种,最大程度降低失配率。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是指母猪断奶日(0 天)至母猪表现发情(呆立反应)的天数[1],是母猪非生产天数的一部分,受泌乳期、胎次、产仔数、季节、营养、公猪刺激、遗传、疾病、管理等方面的影响[2]。控制好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对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故本研究对温氏西北区域某原种场批次化内所有断奶母猪的失配率、总产仔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本场基础母猪配种时的最佳断奶天数。
数据来源于温氏西北区域某原种场一线大白(W64)基础母猪,存栏数为2 406头,该原种场批次化生产间隔时间为18天。试验期间通过EAS数据库共统计收集了2020年4—10月(即7~17批次共11批次)的数据。
统计温氏西北区域某原种场大白纯种母猪不同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断奶时间、各批次胎产总仔数、失配数(返情数、空怀数、流产数)、配种数、配种占比、窝产仔数,计算配种率和失配率。
妊娠母猪饲养在半漏缝地板上,实行单头限位栏饲养,每天上午7:30和下午2:30分2次加料,自由饮水。常规免疫保健工作按原种场规定进行,每日清晨观察猪群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及粪便情况,做好巡栏工作,一旦发现猪只生病,立即对症治疗,若母猪因繁殖失败(返情、流产、空怀)、肢蹄问题或者较差产仔性能而被淘汰,详细记录死淘猪数,做好对应耳号、时间记录。哺乳期人工饲喂湿拌料,仔猪21日龄断奶,分娩舍单元实行全进全出制。其他方面按照原种场常规饲养管理正常进行,保持饲养试验环境一致。
本场采用的配种模式是深部低剂量连续两次深部输精,配种遵循“早定迟配,迟定早配”的原则,母猪配种次数为每头两次。
对一线的第7批次(4月25—28日)、第8批次(5月13—16日)、第9批次(5月31日至6月3日)、第10批次(6月18—21日)、第11批次(7月6—9日)、第12批次(7月24—27日)、第13批次(8月11—14日)、第14批次(8月29日至9月1日)、第15批次(9月16—19日)、第16批次(10月4—7日)、第17批次(10月22—25日)共11个批次断奶母猪的配种、分娩、失配等数据,用Excel进行导出归纳整理。试验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描述性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LSD),所分析指标以重复为单位,采用Duncan氏多重比较检验,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
由于第12至第17批次尚未分娩,故只对第7至第11批次进行了窝产仔数分析。由表1可知,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分布较为广泛,最低2天,最高达到了8天。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为4天、5天、6天的配种率分别为21.50%、16.46%、48.15%,较为集中。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分别为3、4、5天的窝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断奶至配种间隔3天的失配率最低。随着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的增加,窝产仔数降低。断奶至配种间隔2天的窝产仔数也较低,为11.51头。
表1 第7至第11批次不同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对大白纯种母猪失配率和窝产仔数的影响
以下对11个批次共3 134窝的生产数据进行了整合,由于后续部分批次尚未分娩,故只对失配率进行了分析,并附加了超期猪和后备猪的相关数据。由表2可知,在11个批次化生产中,后备猪和断奶7天配种的母猪失配率分别达12.48%、12.82%,断奶8天配种的母猪失配率甚至达37.5%,为最高值。超期猪的失配率也较高,为10.20%。同样,配种率较高的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集中在4~6天,分别达到了14.26%、17.61%、23.10%。单从失配率指标考虑,断奶后3~6天失配率较低,断奶后4天配种失配率最低,为4.25%。
表2 第7至第17批次不同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对大白纯种母猪失配率及窝产仔数的影响
有资料显示,在2 0世纪8 0年代母猪的哺乳期为35天左右,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在11.5~20.5天之间,间隔较长。但随着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已经逐渐减少到5~7天。在现代化猪场,多数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达到3~5天,90%以上的母猪在断奶后7天内发情。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对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不可小觑。国内外学者同样做过类似的研究,如Poleze等[3]对巴西一个猪场的15 600胎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与繁殖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平均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为4.8天。但无论初产母猪还是经产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在3~5天的母猪返情率最低。本试验得出的结果与之相似,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在3~5天的纯种母猪失配率最低。同样国内学者也有相关研究,如蒲红州等[4]对不同猪场内的225头杜洛克母猪、441头长白母猪、489头大白母猪进行每个生产周期内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胎次、产仔数、活仔数等数据的收集和追踪,结果表明,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对母猪年生产力影响显著,通常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在3~6天时母猪年生产力较高。同样,郭建凤等[5-6]以法系皮特兰母猪212窝次、法系长白母猪1 219窝次的生产繁殖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62.74%的皮特兰母猪在断奶后0~7天发情配种,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平均为4.98天,75.88%的长白母猪在断奶后0~7天发情配种,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平均为4.33天。单妹等[7]对新法系大白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与母猪胎次和繁殖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新法系大白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与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关系,断奶后第2至第5天发情配种的母猪下一胎繁殖成绩相对更稳定。本试验得出的结果与之均为相似。我们分析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取决于卵泡发育所处的阶段,断奶后3~5天内正常发情配种的母猪能获得较佳的繁殖性能,断奶至配种间隔时间较长的母猪因体况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所以生产成绩也较高。相反在短时间内母猪的子宫恢复不完全、激素代谢调节不平衡、卵泡发育也不够充分,所以导致了一些数据的不乐观。
本试验还存在一些情况,如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过少(1天或2天)、过多(7天或8天)的母猪失配率和窝产仔数不理想,分析原因可能是对于一部分基础母猪,在断奶前或者断奶不久的时候就已经有发育成熟的一组卵泡,这可能在断奶之前就已经发育好了,断奶后饲养员没有及时发现母猪发情的情况,以致于后面的人工授精时间对于这部分基础母猪来说时间过晚,从而使失配率大幅提高。倘若部分基础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时间过长,其卵泡发育缓慢,卵子健康水平低,低质量的卵泡也随之增多,故而降低了母猪窝产仔数,加上断奶至配种间隔时间过长,还会与人工授精的时间不匹配而造成失配率升高。因此合适的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应该是母猪有着更加健康的卵子、更加高质量的卵泡,以及更为适合的人工授精时间,发情鉴定更为准确,改善了精子在体内的运输。况且本场采用的配种模式是深部低剂量连续两次深部输精,结合以往的经验,深部输精可减少精子到受精部位的时间,我们认为相对常规断奶母猪发情规律及配种时间推迟一点才是最佳配种时机[8],但是通过本次试验分析看来这种观点不一定完全准确,在配种时发情早的不一定往后推迟配种,提前配种可能顾及到了一部分发情早的母猪,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失配率。因此整合以上说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的秩序下,配怀舍母猪有可能在出现呆立反应后,早点配种繁殖成绩反而会更理想。
综上所述,在考虑失配率和窝产仔数两个指标的情况下,可得出以下结论:1)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影响显著。2)基于本场深部两次输精的模式,断奶后适当提前配种,有利于提高繁殖成绩。3)本试验条件下本场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为3~5天配种可获得最佳的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