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红
今天遇见几位教授、博士,和他们在一起,交流的话题都和教育有关。其中,王博士讲的故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博士现在教育部门工作。
他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问:“泥泞”是什么意思?
农村的孩子胆子小,见识少,几乎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泥泞”的含义,每个人都低着头、屏住气,生怕和老师目光对接后被提问回答。
可语文老师偏偏就点了他的名:你来说说“泥泞”是什么意思。
王博士说自己当时鼓足勇气,用家乡话说出了两个字“烂泥”。本以为这土里土气的回答会让老师生气,没想到语文老师却连连称赞:“你说得太好了,太准确了,泥泞就是烂泥的意思。”
王博士说,正是老师的这句称赞让他从此爱上了语文。五年前,他终于联系上了这位老师,并且经常与老师互动。
老师的一句话带给孩子的是一辈子的自信和荣光,但老师的一句话也可能伤害孩子一生。
王博士初二的时候成绩不理想,估计考不上高中,于是留了一级,可是成绩仍然不理想。
有一次考完物理,老师点名报分数,让同学依次上讲台拿试卷。点到他名字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考得不好,正准备迅速拿回试卷时,老师对着他说:“你个越学越差的东西!”并在他后脑勺上使劲拍了一巴掌……
那羞愧无言的滋味让这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一路哭回家,幸好有个细心的小伙伴一路安慰陪伴着……
物理老师的一句话、一巴掌完全无视孩子的尊严,严重地羞辱了孩子那颗敏感的心,也让孩子一辈子都“记恨”着这个老师,再也没有和他联系过。
听了两个故事后,我也说了一个我当老师不久发生的事。
当时我班有个皮肤特别黑的姑娘。有一天,坐在窗口的她突然举手示意,说要申请调换座位。我问为什么,她小声回答说:“因为太阳光照进来,晒到我了。”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你还怕晒?”言下之意就是,你都黑成这样了,居然还怕晒?
当时我觉得这只是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但我肆无忌惮的笑声和戏谑的语气立刻得到了全班的回应,大家立刻都哄堂大笑了起来。
她没再说话,很尴尬地坐下了,再也没有向我提出过什么要求。原本就是无心的我也渐渐地忘记了这件事情,只是依稀觉得她似乎与我疏远了很多,但也没有多想是什么原因。
一直到了毕业的那天,她悄悄告诉我:“郭老师,你知道吗?你的那句话让我难过了很久很久,我甚至都想恨你,从此再不理你……”
当时我感觉莫名其妙,我说什么话了?等我终于回想起来时,我才意识到当时的一句无心之言对孩子有多不尊重。
我立刻向孩子道歉并请求原谅。但我想,无论我如何道歉,如何拥抱,如何安慰,如何解释,恐怕都难以弥补那些日子孩子内心深处的痛楚与委屈。
她正是因为总被别人说“太黑”才会格外在意自己是否被晒,她该是有多么信任我才会当众提这个要求,她一定满心以为这个她信赖的老师能够理解她、帮助她。
可这个老师呢?不仅没有帮助她,反而给了她可怕的一击,让她当众出丑,雪上加霜……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没说什么,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直到毕业才悄悄告诉我“甚至想恨你,从此再不理你”。我知道她是在告诉我,她曾经有多么委屈,她曾经有多么难受,她曾经是多么孤独,又是多么伤心……
愈是知道自己给孩子的羞辱和伤害有多大,也就愈是知道孩子对我们的爱和宽容有多深。她其实是告诉我她已经不再恨我了,这更令我羞愧难当、悔不当初!
美国心理学博士海姆·G·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朱永新老师也说:“关起门来,我们每个老师在教室里都是国王。”身为“国王”,我们有着巨大的能量,可以主宰孩子们的喜怒哀乐,
这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当年的小姑娘也早已成年,我不知道自己在她心中是什么形象,我不知道她在和别人聚会的时候会说“我一辈子记恨这个老师”还是“因为这句话我爱上了……”
现在回忆起这个故事,除了想表达心中的歉意之外,更多是想提醒自己:时时刻刻也不要忘记,自己从事的是和未成年人打交道的工作,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慎之又慎。因为,我们的一句鼓励、一个眼神、一记巴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