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全面机械化促进屈家岭农民持续增收

2021-06-16 06:36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张林娜花登峰王桂显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4期
关键词:管理区全区机械化

○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 张林娜 花登峰 王桂显

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农业水利局 姚嘉欣

按照农业农村部对司局级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的工作部署,调查组赴湖北荆门屈家岭管理区就如何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对屈家岭管理区以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为案例研究,为农业生产高质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经验和借鉴。

一、发展变化

屈家岭管理区,原为五三农场,是湖北省荆门市下辖的县级属地管理区。1952年农场筹建,先后改名为“国营五三机械农场”、湖北省国营五三农场”“京山县五三人民公社”。直至2001年五三农场由荆门市属地管理,并设立屈家岭管理区。近年来,屈家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目标,积极转变农机发展方式,全力推动农机化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1.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模式发展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屈家岭管理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模式,提高传统种植作物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屈家岭管理区充分利用20余万亩国有农用地规模化种植的优势,借助“千名干部联千企”活动,大力发展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或合作社)参与,集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田野、宝得瑞、聚汇农业、绿普旺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黄桃、蓝莓、莲藕、南瓜、梅花鹿等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区域内已形成3千亩以上产业项目达10个。二是现代农业综合体发展规模逐步扩大。随着人们对农业经营服务需求增长,以农业生产为主导,融合休闲观光、教育培训等功能集一身的家庭农场(或合作社)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带动农户增收。丰盛农场以2000多亩的蔬菜种植为主,新增50亩设施蔬菜休闲观光采摘园,逐步扩大规模,实现了采摘收入超100万元。三是农业共营制经营模式发展变化。以农户流转土地入股农场(或合作社)的共营制经营模式减少,逐步转变为(龙头)企业或农场流转土地+提供就业岗位经营模式增多。屈家岭管理区通过政策扶持,引导龙头企业(或农场)为农户增添土地租赁收入或岗位就业收入带动其持续增收。宝得瑞(湖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259.28亩,开展南瓜种植,提供就业岗位200左右,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南瓜等果蔬3000亩。

2.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促全程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全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创建千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千亩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和千亩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各1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是水稻标准化育秧技术与机械化生产融合发展辐射范围扩大。以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片为依托,通过对示范片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作业规范、机具选配、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对比、测算,形成适合当地水稻标准化育秧所匹配的农机农艺融合方案,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机插秧水稻种植过万亩。二是无人植保飞防技术应用更加广泛,推广使用无人植保机具的数量上扬。全区开展无人植保机飞防技术试验示范,飞防成本200亩/天,日均作业量却是人工喷洒的20倍。以顺达农机专业合作社飞防队为依托,推广无人植保飞防技术,推广无人植保机32台,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三是农机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提高农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农机作业信息平台是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成果,全区通过农机作业信息平台,获取农业生产知识、农机操作指导、农机维修方法等农业生产技术信息,为农业生产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研判依据;采集分析农机作业生产数据、作业面积数据,全面掌握每个作业田块和机具的实际作业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如农机作业信息平台累计监测深松整地面积已达 6 万亩。

3.延伸产业链条,破解薄弱环节,促全面机械化发展。为促进果蔬和特色经济作物全面机械化发展,全区采取政策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破解薄弱环节,带动创建千亩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片和果蔬种植基地各1个。一是争取政策支持,培育家庭农场,破解蔬菜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丰盛农场采用良种、良机与匹配的农机技术,率先突破萝卜机收难题,实现白萝卜种植耕、种、管、收、洗全程机械化作业,每亩节本增收600 元以上,纯利超过150 万元,同比增长50%。受蔬菜种植经济效益上扬和需求上升的影响,全区蔬菜种植总面积达 2.8 万亩,同比去年增幅6%。(种植结构对比见下图)二是补齐农产品深加工短板,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月宝山华缘果林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表示,已投产的果蔬汁饮料生产线,解决本村400多农户9000多亩桃园产出农产品面临的深加工问题,加工黄桃等各类果蔬5.8万吨/年,带动农户纯收入超过5万元。

图1 2018-2020年种植结构对比图

二、主要做法

1.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一是推广水稻精量直播生产技术与机具。通过试验对比精量直播综合配套生产技术相对于机插秧生产技术,每亩节本180元。永祥家庭农场对此技术进行推广,完成了2台智能水稻直播施肥一体机的推广使用。二是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模式。全区推广300余台小麦免耕播种机为依托。三是全区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综合利用,建成锦鸭农民合作社、农森生物质颗粒有限公司、民隆农机专业合作社等5个千吨秸秆收储中心,全年秸杆机械化粉碎还田面积达到14.7万亩,粉碎还田肥料化利用率达91%,打捆回收秸秆0.41万吨,“五化”综合利用率达99%。

2.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向高质高效发展。全区以农机购置补贴、深松作业补贴等工作为抓手,夯实农业机械化生产基础。一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扶持力度,夯实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政策基础。全区共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50万元,购置收割机70台(206.8万元),烘干机5组(34.95万元),拖拉机1台(2.92万元),10台(1.95万元),秸秆还田机9台(1.62万元),播种机3台(1.17万元),共计98台(套),共使用补贴资金249.41万元。二是通过开展深松作业补贴的工作,改善耕地地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区以政府招投标方式确定深松作业主体,明确深松作业要求、补助对象和补助标准等,为符合要求的补助对象发放深松作业补贴50万元。三是做好北斗导航现代农业运用试验示范工作。屈家岭管理区工委、管委会领导重视“互联网+农机”工作,将70万元的财政专款用于补贴北斗终端。全区已安装北斗终端500台(套)(其中拖拉机50台,联合收割机450台)。顺达、众鑫等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机作业信息平台与北斗导航系统的作业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作业机械统一调度,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

3.多种措施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益。全区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等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广“合作社或农场+脱贫农户”模式,以农户流转土地、人员入社等机制创新促农民增收。一是创新发展农机合作社+培训贫困户农机技术模式。邀请贫困户参加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辖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拥有“一技之长”,以技脱贫。若飞家庭农场为精准扶贫对象提供低价种子、肥料外,还聘用贫困户入社工作,每日给予100元/天。二是创新合作社+维修服务模式。合作社通过购置维修新设备,加大维修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社维修能力。顺达农机农业新增2台专业维修发动机检测设备,并安排维修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合作社今年新增实现收入130万元。三是推动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增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动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形势下,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鄂政发〔2020〕6号)》要求落实“农担信用贷”工作。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施300万元以内、省级(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施500万元以内农业机械化发展项目,实行免抵押信用贷款,降低担保费率至0.5%。全区审核推荐19家,金额3600万元,其中成功放款10家,金额213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1.粮食烘干能力有待提高。粮食烘干作为粮食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的重要环节,配套不到位,收获后的粮食不能得到及时干燥和妥善保存,造成大量的霉变,致使农户“丰产不丰收”,成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制约瓶颈。目前,区内粮食烘干服方式单一,服务价格波动较大,不能满足周边农户的烘干需求。

2.农机维修网点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基层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农机合作社虽有维修能力,但是也面临维修人员技术有待提高、维修设备陈旧等难题,这既不利于农机全程全面机械化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农机安全生产。

3.农业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全区以传统种养居多,产业链短,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抵御自然、市场风险能力弱。近年来遭遇多次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产品仅以销售原料或初加工为主(如蔬菜采后处理加工率仅15%,水果初加工率不到20%),未能与农业产业配套衔接的加工、流通、餐饮服务业等同步协调发展,特别是精深加工严重滞后。

四、对策建议

1.合理规划,提高粮食烘干服务能力。一是粮食烘干建设规划要更合理。鼓励和引导粮食储备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粮食经销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实行粮食订单烘干和订单储存,将其引入市场竞争,不仅能提供多种途径的烘干,也能满足周边用户需求。二是要积极引导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与加工收购企业联营合作,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实现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逐步打造自主品牌。

2.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高抗风险能力。一是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业或优势产品为基础化探索合作制、股份制等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与合作社(农场)结成利益共同体进行联合创业,真正助推农民增收,提高抗风险水平。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通过开展统一服务、多种形式合作、信用合作和信息化建设等内容增强合作社服务创新能力。按照提质、规范的要求,分类指导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进利益分配制度规范化,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抗风险能力。

3.加强维修网点能力建设。一是加强维修人员技能和知识培训,当前着力解决电控发动机维修能力问题,保障农业生产。二是加强农机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当前农机维修已以换件修理为主,修理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配件质量的优劣。从生产企业抓住假冒伪劣产品源头,对重要配件实行质量管理,为农业安全生产做保障。

猜你喜欢
管理区全区机械化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