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的建构与运用

2021-06-16 08:19陈笑浪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美育智能化指标

汪 宏, 陈笑浪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 重庆 400715)

一、美育教学评价是“改进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美育的日益重视和不断投入,学校美育工作在美育师资培养、美育课程设置及美育硬件设施配置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美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更高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在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1]。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更明确地提出了推进学校美育评价改革的具体任务,要求把“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2]。可见,学校美育的主要问题已经从为什么要重视和开展美育教学转变为如何开展学校美育,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美育教学的问题。其中,如何评价美育教学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抓手。

目前,美育教学评价实践主要集中在艺术素质测评领域。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之后,各地陆续开展了一些试验性工作。不过,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离美育教学的问题[3],导致竞争性考试与非选拔和非甄别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以及评价客观性与艺术素质独特性等矛盾较为突出,测评效果并不太理想。而且,大部分地区的艺术素质测评仍然采用纸笔测试,这也引发了争议;偶有尝试第三方测评,但标准化和效率又成了问题。如果采用一些尚待验证的测评方法(例如“人机对话”)[4],虽然可以解决工作量的问题,不过测评取向和过程并不一定符合艺术素质的规律,推行起来也比较困难。另外,在当前学校美育工作主要集中在音乐、美术等课程,缺乏系统开展学科美育课程和美育活动课程的情况下,仅仅关注艺术素质测评并以此作为美育评价机制改革的突破口,恐难以实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素养的目标,与改进美育教学的宗旨也存在差距。因此,如何实施美育教学评价,已经成为学校美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是改进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也直接关系到艺术素质和审美素养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思路

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如何界定和评价“审美与人文素养”是学校美育工作和美育教学评价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艺术素质是审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测评学生的艺术素质也要服务于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侧重评价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性及体验性的学习过程。审美素养测评不能以追求技能技巧专业水平高低为标准的艺术考级为目的,但也不能放弃考核学生掌握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艺术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情况[5]。可见,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评价既要符合认知工具取向,还要强调艺术(审美)独特的基本成分;既要关注艺术(审美)素养的知识和技能因素,更要注重学生的人生幸福和积极的价值观目标。因此,应该至少从两个维度四个水平来理解和评价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一是审美维度,包括感知的水平和情感水平,前者即感知引起的愉快感,表现为学生对艺术(审美)对象的直接反应;后者表现为学生建立在环境、自身经历和复杂关系基础上的更深刻感受。二是逻辑维度,包括认知水平和融合水平。前者即艺术(审美)基于逻辑发展激发学生的思想形成和深层次理解,后者指学生通过审美、逻辑的体验和学习实现了延伸和迁移,逐渐形成以整体、和谐的方式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思维和价值观模式。

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多维向度要求美育教学评价摒弃简单的单维评价方法,注重综合化的评价策略,避免陷入评价与教学脱钩、被评价者与评价者脱钩、过程与结果脱钩,以及知识技能与审美感受脱钩的评价误区。因此,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的重点是:首先,明确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既评价学生的艺术素质,也评价学生的审美素养;既评价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也评价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价值观。其次,强调测评对象的多元性,即允许教师、专家和学生进行单向评价和相互评价。最后,保证测评方法的多样性,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知识技能评价和知识逻辑·审美感受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除了对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发展进行评价之外,教师审美发展和学校美育质量也是美育教学评价应当关注的因素。这就使得美育教学评价需从多个层面进行。加上强调对师生发展数据的收集、保存、分析功能,单一的纸笔测验或人机测验显然难以统合和处理信息如此之多的美育教学评价任务。相比之下,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呈现师生审美发展轨迹、展示师生审美表现并智能化处理资料。据此,将美育教学评价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既有可能,也非常必要。

三、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的建构

1. 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指标构成

教育教学评价如在多个层面进行且要服务于不同目的,就需要整合各种测量方法,并通过建立项目反应模型为其提供理论框架[6]。因此,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必须建立在系统的美育理论基础之上,据此设计一套有针对性且具有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而言,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的指标体系基于审美化教学理论的美育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构建。这一理论强调以“两点”(视点和延伸点)、“一线”(审美·逻辑)来构建评价美育教学评价的综合指标[7]。

根据审美化教学基本理论,美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美育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操作和学习(活动)效果三方面构建评价维度,每个方面均紧扣视点及延伸关系,从审美·逻辑发展进行考察[8]。其中,教学(活动)设计评价指标由目标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和评价设计构成;教学(活动)操作评价指标由审美操作、内容(逻辑)操作和评价操作构成;学习(活动)效果评价指标由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内容)和作业表现(审美)构成。各维度指标项参见表1。

表1 美育教学评价指标构成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163份评价数据从美育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学习效果各指标项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认了各维度潜在因子对数据的解释。同时,美育教学设计评价指标、教学操作评价指标及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一阶因素构念间均存在中高度相关,且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可以适配。因此,可以进一步假设一阶因素构念受到一个更高构念的影响,有一个更高阶的概念结构可以解释一阶因素构念[9]。这样,我们可以进行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以确定美育教学评价一级维度指标的解释意义。

图1—图3分别为美育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结构的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查看各项模型拟合结果发现:χ2/df小于3;RMSEA值小于0.05;均方根残差RMR小于0.05;GFI、AGFI、NFI、RFI、IFI、TLI、CFI均大于0.9,拟合指标可以接受[10]。这说明各维度的潜变量因子可以分别解释一个新的潜变量,即美育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学习效果因子。

对美育教学设计、操作和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建立评价指标模型的一阶和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第一,审美化教学理论提出的

美育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学习效果一级维度评价指标构建较为合理;第二,美育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学习效果二级指标评价结构合理,且能够有效解释一级评价指标;第三,以视点及延伸驱动的审美·逻辑发展评价的内核结构得到确认。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在审美化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美育教学评价指标系统效度较好,可运用于中小学美育教学及活动的设计、操作及效果的评价分析。

2. 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的结构及功能

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分为两大系统:手机应用端系统和PC端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手机应用端系统基于微信公众号设计,目的是方便使用,同时也便于美育教学和学校美育工作信息的发布和推广,有利于扩大美育教学的影响。PC端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供系统管理员使用,可完成基础数据的管理,如用户管理、指标管理系统设置,数据导入导出等工作(见图4)。

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的使用和操作有四种不同的角色设定。一是授课教师角色,可进行美育教学(活动)设计、操作及学生作业(任务)评价等操作任务;二是专家角色,可依据审美化教学评价指标,对授课教师上传的美育教学(活动)设计和具体的教学操作进行评价,也可对美育教学现场的学生表现及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三是家长角色,可辅助上传学生的作业材料并将评价反馈给学生;四是管理角色,分为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两个角色,可分权限查看学校或地区的美育教学现状及数据分析结果。

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通过美育教学辅助、美育教学评价及学生美育任务评价三大功能来实现美育教学的多维化测评。第一,教师在美育教学(活动)操作之前须提交美育教学(活动)设计(见图5),期间接受专家对教学设计的指导和反馈,保证美育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审美化教学的基本要求,且从设计、操作到效果评价均贯穿这一要求;第二,允许教师、专家和同行对美育教学设计和操作进行自评、他评和互评,允许对学生美育成果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第三,对教师的美育教学设计、操作评价,以及学生的作业、任务评价实行动态管理,追踪其发展轨迹;第四,提供对学生艺术(审美)表现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通道,允许教师建立学生的艺术(审美)发展档案,允许教师采用自编工具等多种方法测评学生的审美发展。

四、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的运用

根据收集到的专家、教师、学生及学校的相关数据,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可以从教师美育教学发展、学生审美发展及学校美育工作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层级分析、趋势发展分析及相关分析等综合评价工作。

1. 教师美育教学发展评价

教师美育教学发展评价主要基于专家或同行对授课教师的美育教学设计和美育教学操作评价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析教师个体每次或多次在美育教学设计和美育教学操作上的表现及发展趋势,通过呈现各级指标项的评价结果,可以给教师提供改进美育教学的具体建议;二是分析群组教师在美育教学设计和美育教学操作上的表现(见图6),为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美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信息;三是分析设定群组的美育教学设计与美育教学操作的相关关系,为改进美育教学评价指标提供反馈信息。

2. 学生审美发展评价

学生审美发展评价分析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现场)课堂表现评价和学生美育作业表现评价两大部分。学生课堂(活动)表现由教师、专家或同行根据教学(活动)的现场(课堂)观察,对学生的整体表现从审美表达、思维发展、价值观表现、情感、动机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可以参照美育教学评价的审美·逻辑指标,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做相应的调整。

学生美育作业指能够展示学生审美素养的各种任务,包括纸笔作业、技能展示、活动表演等,由教师根据美育教学(活动)内容布置,是评价美育教学效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美育作业表现评价可以对个体,也可以对班级进行分析;可以进行形成性评价,也可以进行终结性评价。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允许学生进行作业互评,以增加评价的参考性和接近性。此外,教师也可采用适合艺术(审美)展示的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portfolio)方法建立学生的审美作业资料库[11],在不同时间段、以不同发展指标观察学生的审美素养变化发展。

3. 学校美育工作评价

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还提供学校美育工作的信息发布和资料交流途径,通过分析学校展示的各项美育教学及活动,实现对学校美育工作的过程化管理。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学校美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平台为学校提供展示美育教学(活动)工作的参考评价模块,包括:美育政策及方案;美育课程开发;美育活动开展;师生美育(艺术)教学比赛;美育师资培训;美育名师工作室;美育特色活动功能室;美育研究课题及美育研究成果等。

学校可通过平台实时发布各类美育教学(活动)信息,并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整理日常美育工作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平台提交。资料上传成功后即发送信息通知相关专家对学校提交的材料进行评价。专家对各校美育工作评估完成后,系统汇总即可呈现评价结果。

五、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的使用效果

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投入使用一年有余,通过分析教师的使用感受和学生接受美育教学的表现效果,可以探知这种评价方式的有效程度。

对参与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的29名评价教师和15名授课教师进行了平台使用有效性的调查。结果发现,根据同意度水平(1为完全不同意,2为不同意,3为一般,4为同意,5为完全同意),70%以上的授课教师和评价教师都认为平台使用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美育教学,前者赞同比例大于后者,但评分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这说明大部分的授课教师和评价教师均认为参与美育教学操作和评价有利于提高美育教学水平。

表2 授课及评价教师对美育平台使用有效性的态度分析

在参与评价是否促进自身及被评教师美育教学水平方面,认同促进自身美育教学水平的授课教师(93.3.3%,f=14)比例多于评课教师(79.3%,f=23),且二者在评分上有显著差异(见表3);认同促进被评教师水平的授课教师比例(86.7%,f=13)则远大于评课教师(44.8%,f=13),且二者在评分上有显著差异(见表4)。这一结果说明,参与美育教学评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还有助于增强被评价人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调查显示美育教学评价对授课教师的促进作用更大,说明授课教师参与美育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作用更为明显。

表3 授课及评价教师对评价促进自身美育教学水平的态度分析

表4 授课及评价教师对评价促进他人美育教学水平的态度分析

对授课教师的调查还发现,86.7%(f=13)的受访者十分肯定专家评价的方式能够提高其美育教学水平。不过,在使用便捷性和时间性方面,更多比例的授课教师认为平台使用不够便捷且花费时间长,这说明授课教师较评价教师在平台使用上遇到更大的困难。

总体来看,无论是评价教师还是授课教师,他们基本认同以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的有效性和便利性。这一点还可从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具体数据分析上得到印证(另文报告)。同时,美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也适用于包括艺术课程在内的所有其他课程的美育教学和美育活动测评,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当然,由于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设计远非完美,以及美育测评的复杂性,这一工作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和挑战:第一,基于第三方应用开发的系统有时存在网络连接延迟或中断的现象,导致使用不畅,影响用户体验;第二,除非使用自己熟悉的评价指标,否则教师需要了解审美化教学的评价思路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平台,这是平台使用和推广可能面临的困难;第三,美育教学评价要求教师更深入理解美育、美育教学、美育评价的基本理论,以及主动、积极地投入美育工作,并养成建立学生审美素养发展档案的习惯。这可能也是教师在转变美育教学思想和观念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美育教学评价研究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先例,探索美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中小学美育教学评价智能化平台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进行一些基础性和探索性的工作,为建立有效、成熟的美育教学评价机制提供参考经验,进一步推动学校美育教学的发展!

说明:本文由汪宏撰写,陈笑浪参与美育教学测评工作。

猜你喜欢
美育智能化指标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论公民美育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