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艳
【摘要】青年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经济状况,而且关系到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中国青年劳动参与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青年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速度较男性更快。青年失业率较高,但通常在失业后能够较快找到新工作,失业持续时间较短。青年使用网络媒体等数字化方式寻找工作的比例较高。应根据青年就业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挑战,并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青年 劳动参与 失业 就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是最朝气蓬勃、最具奋发精神的群体。青年的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经济状况,而且关系到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青年与其他年龄劳动力就业具有不同的特征,面临的挑战也存在差异。需要准确把握青年就业的独特性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加以有效应对。
从世界平均水平看,近年来青年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青年女性劳动参与率低于男性,而且性别差距持续存在。青年失业率较高,但通常在失业后能够更快地找到新工作,失业持续时间较短。青年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比例较高,即使在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后,很多青年依然无法实现从非正规就业到正规就业的转换。青年中有较大比例的人使用网络和智能手机等,其使用数字化方式寻找工作的比例较高。
本文将从劳动参与率、失业率、就业身份和从事行业的技能水平等角度,分析中国青年就业状况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异同,考察青年就业面临的挑战,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从中国的情况看,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青年劳动参与率明显低于年龄更大劳动力。在青年群体内部,16—19岁群体的劳动参与率又远低于20—24岁群体。随着年龄的提高,劳动参与率随之迅速提高;从25—29岁群体开始,劳动参与率大幅度提高并保持稳定,这一状况大致持续到45—49岁;之后,勞动参与率以较快速度下降。随着年龄的变化,劳动参与率呈现明显的倒U型变动。从变化趋势看,中国劳动参与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青年群体也不例外。从性别角度看,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显著低于男性。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女性劳动参与率正在经历更快速的下滑,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距不断上升。青年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距也是如此。
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青年劳动参与率普遍呈下降趋势。根据国际劳工组织《2020年世界青年就业趋势:科技与未来工作》(以下简称《趋势》)的统计,从世界平均水平看,1999—2019年间,青年(15—24岁)劳动参与率从53.1%下降至41.2%,下降了11.9个百分点。其中,东亚地区的青年劳动参与率下降了22个百分点,降幅最大,远超过世界降幅的平均水平。青年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有双重原因:一方面是青年的受教育年限普遍延长,相当大规模的青年人口仍在学校接受教育,未参与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是青年由于家庭责任、疾病、残疾或在劳动力市场上感到沮丧等退出劳动力市场,造成劳动参与率下降。
从性别视角看,青年女性劳动参与率低于男性,而且性别差距持续存在。在世界范围内,青年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距1999年为18.5个百分点,2019年为16.2个百分点。青年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距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2019年,阿拉伯国家和南亚地区青年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距分别高达37.3个百分点和33.2个百分点,而北美地区和东亚地区分别仅为0.9个和2.7个百分点。
就世界平均水平而言,青年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距近年来略有缩小,1999—2019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北非地区和南亚地区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距下降幅度均为8.7个百分点,是所有地区中降幅最大的。但是,东亚地区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距不降反升,从1999年仅有0.7个百分点的差距上升至2019年的2.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东亚地区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幅度高于男性。
中国青年的劳动参与率状况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相同之处主要有两点:第一,青年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第二,青年女性劳动参与率低于男性,而且性别差距持续存在。不同之处在于,近年来中国青年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距不仅未缩小,反而有所上升。
从中国的情况看,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16—19岁和20—24岁群体的失业率均明显高于年龄较大劳动力。随着年龄的提高,从25—29岁群体开始,失业率大幅度降低,并随年龄增长呈逐步下降态势。青年女性失业率略高于男性,失业率的性别差距较小。从失业持续时间看,青年失业人员的失业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见图1)。
对于青年失业人员而言,失业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比例超过一半,是所有年龄组中最高的;从25—29岁年龄组开始,失业持续时间大幅度延长,失业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比例大幅度下降;随着年龄的提高,这一比例呈下降趋势。失业持续时间在4—6个月的比例在各个年龄组之间差异不大,大致在16%—20%。失业持续时间在7个月以上的人员比例在青年失业人员中是最低的,仅约30%;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比例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
从寻找工作的方式看,青年失业人员通过市场化方式寻找工作的比例更高(见图2)。在16—19岁群体中,这一比例为38%;在20—24岁群体中,通过市场化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比例高达57%,是所有年龄组中最高的。之后,随着年龄的提高,失业人员通过市场化方式寻找工作的比例逐步下降,开始更多地通过委托亲友的方式寻找工作。
青年失业率高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根据国际劳工组织 《趋势》的数据,从世界平均水平看,2019年青年失业率为13.6%,为25岁及以上群体失业率的3倍。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青年群体的工作经验有限,不容易找到工作岗位;二是青年倾向于寻找更好的工作岗位,工作流动率相对较高,在工作转换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失业。但是,青年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相对更短,他们通常在失业后能够更快地找到新工作。
在世界范围内,青年失业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北非地区和阿拉伯国家青年失业率分别高达30.2%和22.9%,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北美地区分别仅为8.7%和8.8%,东亚地区也仅为9.8%。从性别视角看,青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失业率分别为14%和13%,失业率的性别差距不大。在大多数地区,青年失业率的性别差距均较小。但在北非地区和阿拉伯国家,青年失业率的性别差距较大,女性失业率比男性分别高出13.2个和22.5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中国青年的失业状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类似。主要有两点:第一,青年失业率明显高于年龄较大劳动力;第二,青年失业人员通常在失业后能够更快地找到新工作,失业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关于中国青年群体的失业状况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青年失业人员通过市场化方式寻找工作的比例更高。
在中国,青年的就业身份以雇员为主,其比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8年,16—19岁青年中雇员比例高达87.2%,自营劳动者和家庭帮工比例合起来仅为12.1%,雇主比例不到1%(见表1)。20—24岁群体的状况与16—19岁群体非常类似,同样以雇员为主(比例为87.9%)。随着年龄的提高,雇员比例逐步下降,55—59岁群体中,雇员比例下降至61.9%。
我们把三个产业中全部20个行业按照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分为高技能行业、中技能行业和低技能行业三类①。分年龄组看,16—19岁群体在低技能行业的就业份额是所有年龄组中最高的(81.7%),20—24岁群体的这一份额则大幅度降至67.4%,25—29岁群体继续下降至65.6%;之后,低技能行业的就业份额又逐步上升(见表2)。总体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低技能行业的就业份额呈现U字型的变化趋势。
與低技能行业的就业份额状况相反,16—19岁群体在高技能行业的就业份额是所有年龄组中最低的(12.2%),20—24岁群体的这一份额则大幅度升至24.5%,25—29岁群体进一步上升至26%;之后,高技能行业的就业份额又逐步下降。总体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高技能行业的就业份额呈现的是倒U字型的变化趋势。
从寻找工作的方式看,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表明,青年使用网络媒体等数字化方式的比例明显较高。在16—19岁和20—24岁年龄组中,这一比例分别达到25%和19%。随着年龄的增长,使用网络媒体等数字化方式寻找工作的比例逐步下降。
从世界范围看,青年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比例较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趋势》的数据,2016年超过3/4的青年从事非正规就业。这并非他们的主动选择,而是由于青年缺少工作经验,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初期较难寻找到合适的岗位,很多情况下不得不从事非正规就业。即使在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后,很多青年依然无法实现从非正规就业到正规就业的转换。
在世界范围内,青年从事非正规就业比例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南亚地区,青年的非正规就业比例均超过95%,北非地区、阿拉伯国家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地区均超过85%。但是,在北美地区,青年从事非正规就业比例仅为12.8%。
从全世界平均水平看,青年中雇员比例约为54%,自营劳动者与家庭帮工比例总和约为46%,雇主比例仅为1%②。近年来公共就业服务越来越多地通过数字化方式提供,这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青年中有更大比例的人使用网络和智能手机等,使用数字化方式寻找工作的比例较高。
总体来看,中国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主要相同点是:第一,从就业身份看,青年中雇员比例最高;第二,青年中使用数字化方式寻找工作的比例较高。不同点在于,中国青年群体中就业身份为雇员的比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际劳工组织在讨论青年就业时,通常将15—24岁人口称为青年。由于就业统计体系的差异,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起始统计年龄为16岁。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划分年龄组时,一般将青年划分为16—19岁和20—24岁两个组别。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中国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点。应根据每个年龄层青年人口的实际就业状况和面临的挑战,并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要增加劳动供给,提高劳动参与率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青年劳动力较年龄更大劳动力,参与率明显偏低,而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青年女性劳动参与率比男性下降更快,主要是由于其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如照料婴幼儿等。
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人力资本水平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大力发展教育,让更多的青年接受更长年限的教育,由此必然会带来劳动参与率的下降,这是正常且合理的。但是,对于已经完成了学校教育的青年,则需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使其尽快实现就业。与此同时,应不断提高婴幼儿照护和学龄前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水平,促进女性更多地参与劳动力市场。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供给,而且对青年的职业发展和成长大有裨益。
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初期缺少工作经验,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具有一定的难度。青年失业率明显高于年龄更大劳动力,但通常在失业后能够更快地找到新工作,失业持续时间较短。为了促进青年就业和减少失业,要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青年群体普遍使用网络和智能手机等,因此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更加注重使用现代化数字方式和信息技术,提供更加畅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将用人单位和劳动力双方更加高效地衔接起来。逐步消除制度性障碍和就业歧视,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保障所有青年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在转向创新驱动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变化较为迅速。劳动力市场上不断淘汰一些原有的岗位,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劳动力市场对技能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和升级。因此,要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提升其技能,这些培训需要充分考虑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其对技能的需求。这不但有助于促进青年群体实现多渠道就业创业,而且有助于其减少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刘易斯转折期间的劳资关系治理”(项目编号:71473267)成果】
【注释】
①具体分类方法如下: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人员比例低于30%的行业定义为低技能行业,在30%—60%的行业定义为中技能行业,在60%以上的行业定义为高技能行业。
②由于原引报告小数点后数字四舍五入,数字总和不等于1。
责编/贾娜 美编/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