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竟涵 杨迪
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2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三农”工作如何定方向、明路径?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请看权威专家的详细解读。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广大农民群众送上一份牛年新春的“政策大礼包”。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情况,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任务书”“施工图”
唐仁健指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征程上“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既立足当前,是管今年的“任务书”,也兼顾长远,是管5年的“施工图”,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
“两个决不能”,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强调设立衔接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明确要求“十四五”时期各省(区、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两个开好局起好步”,就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都要开好局起好步。农业现代化方面,突出部署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现代化方面,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部署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消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和行动。
“一个全面加强”,就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对健全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
“两藏”“两辅”保粮安 打好种业翻身仗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粮食安全是基础。唐仁健指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的粮食供求一直是紧平衡的状态,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唐仁健强调,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好“两藏”,建立“两辅”机制保障。“两藏”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生作物,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下决心打好种业翻身仗,用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强化粮食安全支撑。同时,要“辅之以利”,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能够多得利,在政策手段上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和补贴政策;“辅之以义”,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义务和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确保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有条件的还要不断提高。
保供给既要保数量,下一步还要考虑保多样、保质量,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继续做深、做细、做实,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让生产出的农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优、销路更畅、效益更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张桃林介绍,中央一号文件对打好种业翻身仗作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包括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等种业全链条各环节。下一步,要遵循种业创新发展规律,加快构建种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能力,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种质资源要保起来。抓紧开展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资源的调查收集,实施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二是自主创新要活起来。加强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育种联合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特别是要推进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的建设。三是种业企业要强起来。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四是基地水平要提起来。发展现代化农作物制种基地,建好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和水产原良种场,健全良种供应应急保障体系。五是市场环境要优起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对此唐仁健指出,既要立足当前抓恢复,同时也要着眼长远稳生产,做好生猪产能储备,密切监测生产发展动态,有效应对“猪周期”,确保生猪产业平稳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應看到,“菜篮子”等农产品的价格不是越低越好,要找好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的均衡点。
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 要留住乡情味和烟火气
进入新发展阶段,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为此,中央一号文件对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了全面部署。“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的,一定要考虑他们的需要,照顾他们的感受,一定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唐仁健强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自下而上、量力而行,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吴宏耀介绍,乡村建设行动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抓好四方面重点。
一是抓好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村庄的布局分类。编制村庄规划要在现有基础上展开,注重实用性,不能都推倒重来,搞大拆大建。要保持乡村独特的风貌,留住村庄的乡情味和烟火气,防止“千村一面”。同时,要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二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有序推进、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重点抓好农村污水处理,切实增强农村宜居性和群众满意度。三是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打通仓储、冷链、物流配送从乡到村的“最后一公里”,健全长效管护运营机制。四是抓好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农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吴宏耀指出,乡村建设不是“一呼隆”都去搞建设,要强化统筹、突出重点,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行县乡村统筹,不同层级明确不同建设重点,满足农民不同层面的需要,实现功能衔接互补、资源统筹配置。
衔接过渡不留空档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要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唐仁健强调,今年和“十四五”期间,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首要位置,继续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首先要确保一个底线,就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同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具体来讲,对脱贫群众,要做好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抓住产业帮扶这个根本之策,推动脱贫产业提档升级;对易地搬迁人口继续做好后续扶持,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搬迁群众融入社区;还要注意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对脱贫地区,要作为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加大支持力度,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集中予以支持,同时鼓励各地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其次,还要推进一个转型,就是推进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在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工作体系。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体系有效衔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逐步实现从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唐仁健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大的动力还是改革,但是这个时候怎么改,要求、约束、环境、条件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一定要非常稳慎稳妥,推动一项是一项,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尤其不能出现“翻烧饼”的问题。
吴宏耀介绍,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部署,今年和“十四五”时期农村改革重点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巩固并用好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小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任务。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是承包地和宅基地“两块地”的改革,稳慎推进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推动取得一批实质性试点成果,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解决乡村振兴中的“用地难”问题。三是建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优先发展的要求,真金白银地投,真刀真枪地干,在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等方面综合施策。
唐仁健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到了全面推进、全面实施的时候了,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起更强大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由顶层设计到具体政策举措全面实化,由示范探索到全面推开,由抓重点工作到“五大振兴”全面推進。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赶上全国现代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