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3月12日植树节,大家总会想到种树。可能你也会问,作为小朋友的我们,怎样才能参与到种树的活动中去呢?其实方式有很多种哦,例如:在班主任带领下在校园里种下一片绿,或者和好朋友种一棵“友谊树”,也可以和爸爸妈妈种一棵“家庭树”,还可以养树护树、“网上”种树……种树快乐多多,好处多多,大家赶紧参与进来吧!
植树节的起源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我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两次改定。
辛亥革命后,1915年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了纪念这位伟人,1930年国民党政府把植树节改为每年的3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名人植树小故事
沙俊其庆功栽杨
西周“常胜大将军” 沙俊其,每次打胜仗后, 他都会下令将士们在获胜的战场上广种杨树,以示胜利。后来就连抓到的俘虏也要参加种树, 作为“同庆” 活动。 随着他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栽杨”发展到栽柳、植槐,后来,许多诸侯国受其影响,把这种植树活动作为一种庆典延续下来。
苏轼植树
宋代文学家苏轼,少年时就喜种松树,在《戏作种松》中说: “我昔少年日,種树满松冈,初移一寸根, 琐细如插秧。”在他两任杭州知州时, 都曾在湖边筑堤种芙蓉、杨柳等树。“杨柳满长堤,花吹路不迷。”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使西湖增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问柳花”的美景。
冯玉祥写诗护树
爱国名将冯玉祥一生非常爱树。他带兵, 无论是行军或驻营, 都是严格要求部下官兵, 爱护当地的树木。他时时身体力行,参加当地的植树活动, 被誉为“植树将军”,成为广大官兵民众爱树护树的典范。在驻军徐州时,当地一个县长为修造自己的府第, 要砍县府门前街边的一株古树。当建筑工人拿起斧头正想砍树时, 被路过的冯玉祥制止。冯玉祥还写了一首护林诗谕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我们都知道,植树是为了增加绿化,保护环境。但我们也许不知道,有些人,为了改变严峻的生存环境,付出了何等的艰辛……
平凡人的植树故事
陕西榆林,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有一半在这里。曾经的毛乌素,沙尘暴是一种常见的天气,“黄沙蔽日”是一个写实的词。村庄、农田、牧地,随时都有被吞没的危险。人们一出门就灰头土脸,一张嘴就是一口沙。洗澡是种奢侈,连饮用水都要省着喝。
可现在,这片存在了上千年、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的大沙地,被陕西人民“干掉”了。毛乌素,即将从陕西版图上消失,几乎全部变成了绿洲。
从1959年起,这里的人们就开始了与毛乌素沙漠的“战争”:“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能叫沙漠欺负死!”他们自学背苗、扎林、剪枝,一个坑一个坑固沙,一铲子一铲子种树。爷传父,父传子,种树造林,引水治沙。一干,就是70年。
这里面有太多名字:
牛玉琴,曾经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 却硬是顶着狂沙,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带领村民种下了2700万棵树。
殷玉珍,1986年,她用家里唯一值钱的羊换来600株树苗种在了房子周围。冬去春来,栽下的600棵小树存活了100多棵,这使殷玉珍看到了希望。从此殷玉珍和丈夫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人沙之战。他们掏粪干活不要钱,只要树苗。背苗、扎林、剪枝,种上被吹倒,吹倒再种上。三十多个冬去春来,在他们的努力下,7万多亩沙漠变成了绿洲。
还有石光银、乌云斯庆、王果香、边兆芳等千千万万的平凡人。就是他们咬着牙的坚守,才有了毛乌素如今的奇迹。如今的毛乌素,风里不再裹挟着沙子,庄稼不再一种就死,草滩、湖水美不胜收。这些治沙植树的平凡人,正是这一片天地的英雄。
植树趣闻
家庭树:波兰的一些地方规定:凡是生了小孩的家庭均要植树3株,称之为“家庭树”。
树木银行:为了防止建筑工程毁坏树木,日本开办了“树木银行”。凡施工单位,必须把清理场地挖出来的带根树木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在工程结束后,必须及时把树木取出来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绿化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