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玉
【摘要】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更多“说”的机会,促进学生有效发展。文章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语用;表达能力;小学语文
一、引言
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各科教学也应该积极做出转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往往侧重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考点来组织开展,而且教师在课堂上盲目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语用的时间与机会,表达能力难以得到锻炼与发展,未来发展受阻。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关注语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意义重大。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学生可以有条理和逻辑地讲解自己的所见所闻,能自由地表达自己;二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通过概括的方式将文章内容转变成自己语言的能力。不过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都不是很成熟,在语言应用与词汇掌握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进而出现词不达意等情况。具体来说,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教学观念滞后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觉得教学水平高的重要标志就是班里学生考试成绩好,进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考点转,旨在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于其他方面比较忽视。此外,还有部分教师觉得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不足,仅靠他们自习很难达成理想的效果,从而在具体教学中理所当然地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这种认知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锻炼,未来发展也会受到较多不良影响。
(二)忽视了学生课堂主体性
由于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旧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成为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学生沦为观众,只能被动接受,毫无自主性可言[1]。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很难得到体现,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遇见稍难的问题就退缩,等待教师的解答,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受阻,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自然很难有效地达成。
(三)学生方面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各方面能力不是很成熟,在课堂上时常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难以很好表达自己的意见。再加上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不愿意浪费过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觉得时间长了这一问题自然能够得到解决,导致学生越来越不敢表达,能力提升自然更加无从提及。
三、提高表达能力的措施
(一)借助多媒体有效激起学生的表达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整节课基本都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开展教学,课堂氛围十分枯燥无趣,学生毫无学习与表达的欲望[2]。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将枯燥的文字转变成为图文并茂的形式,从而有效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最终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坐井观天》这一课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借助动画的形式将课文动态地呈现出来,对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制作动画时,教师可以在结尾處设置一定的悬念,比如:“某天下大雨,井口里的水涨了上来,小青蛙也顺势跳了上来,后面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之后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勇敢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最终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在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即便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也基本能不加思考便得出答案,毫无意义。这样的课堂氛围十分严肃与沉闷,学生即便有表达的欲望也不敢表现出来,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升,同时还会极大限制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对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做出改变,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并为学生创造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
例如在《妈妈睡了》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之后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有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将自己观察到的妈妈分享给大家吧。”之后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必定会积极踊跃地表达[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参与进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很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拉近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设计详细分层的板书,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板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师生沟通的重要介质,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所以,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板书合理利用起来,将无声语言转变成为有声语言,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最终使学生实现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发展,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春夏秋冬》这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四季对应的各种景物写在黑板上,如春芽、荷叶、雪人等等,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四季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充,如春天对应的有小燕子,秋天对应的有谷穗等等。因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所以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板书的补充贡献一份力量[4]。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实现对课堂知识重点的有效提炼,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有效锻炼学生结合板书复述课文内容的能力,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关注文本留白,让表达在想象中飞扬
有的作者为了表达需要,往往会在行文过程中预留一些“空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经常直接忽视这一点,没能将其合理利用起来。对此,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借助留白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促进他们表达能力的发展。具体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留白部分,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文本进行补充与创造。这样可以很好地丰富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做好铺垫。
例如在《彩色的梦》这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做过梦吗?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吗?”等学生回答之后再引入正文。学到課文结尾处“在溪水里流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其进行补充和续写。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五)关注文本内容,使表达在复述中生成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加关注文本内容,从整体角度开展复述训练,从而使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促进表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自身则扮演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效果。
例如《小马过河》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小马在过河的时候不敢尝试,在咨询别人之后更加不敢尝试了,最终自己勇敢踏出第一步之后才发现小河并不深。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文章描写的主人公是谁,围绕主人公描写了怎样的故事。这一问题学生可以轻松回答出来。之后教师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一步步引导学生实现对课文的学习[5]。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课堂教学质量自然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激发他们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发掘他们的潜能,借助多样化的活动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和兴趣,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有效发展,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种莉.关注文本语言提升表达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6(34):52.
陈志.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关键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8(19):41-42.
莫岱林.立足文本,提升表达能力[J].新一代(理论版),2019(18):181-182.
申洁.关注文本形式,提升表达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5(31):58.
王菊亚.巧抓“空白”,践行“对话”——以“文本空白”为契机,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