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3C”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2021-06-15 12:55于海艳赵卫锋
高教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

于海艳 赵卫锋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重要培养方向,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这种应用性实践较强的专业。针对实践教学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燕京理工学院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了一套全面立体无缝隙衔接的“3C”模式,即课堂(Class)、校园(Campers)、职场(Caree),详细阐述了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并总结了经验、反思了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3C”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4-0155-04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for the major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hich has strong application practice. As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Y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ith its continuous exploration, has summed up a set of comprehensive three-dimensional seamless connection "3C" mode, that is, class, campers, career, and has carried out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details i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and has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reflected on the problems.

Keywords: applied personnel training; "3C" mode; practical teaching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引言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前和未来我国人才培养开发的目标要求,“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重要培养方向。

一、应用型人才的界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有关标准,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种类,主要包括三种:学术研究型、知识应用型、职业技术型。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其创造性劳动,直接为生产或服务领域作出较大贡献的人。直接有用性是应用型人才的本质属性。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要求相对更高。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志和关键环节,完善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二、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部分实践教学体现在大四综合实训部分,开设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实习,校内实训部分大多安排在大四,然后紧接着开始校外实习。理论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实际操作中会发现,这种方式仍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 时间短,细节训练不到位:人力資源管理各模块内容非常多,仅在大四有限的学时中安排专业综合实训,且原则上要涵盖各个模块内容,这必然会在效果上更注重流程和形式。而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传统上更注重的是理论和知识,这样,每个人力资源模块在专业技能细节上的训练往往不到位,而应用场景的复杂性恰恰要求这些细节的反应。

2. 实践场景不够鲜活,应对职场准备不足:目前实践训练较多的形式,一个是模拟,主要依托于实验室建设,另一个是企业真实场景的实习。后者足够真实,但是,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对应岗位是职能性的,每个公司可以提供的实习机会其实很少,所以,很难像有些专业那样在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企业中集中的实习和指导。所以,实际情况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是通过推荐或应聘找到实习岗位,在进入实习阶段,其实就已经进入职场竞争了,很多企业招收实习生的目的其实就是在筛选候选人,而在此之前,学生在学校里的实践大多是脱离真实场景的,进入真实工作场景依然有种并未准备好的感觉。

3. 实践训练的深度不够。多数实践训练,是基于基础教学内容开展,着重于通过训练掌握理论教学中的基础方法和技能,但是,更熟练的应用,在更丰富的场景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模拟的简历筛选和面试场景,跟现实中形形色色的对象和复杂情境,还是相去甚远的。

4. 任务导向突出,综合能力训练不足。我们在进行实验室模拟训练的时候,场景往往相对单一,任务导向突出,强调方法和技巧偏多。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情景中,人的综合素质表现会更加突出,比如,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应变能力等等。所以,只有更真实复杂的情景,才能多方面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设计

基于上述问题,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通过不断尝试和积累,总结了一套相对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将实践教学分成三个场景:课堂(Class)、校园(Campers)、职场(Caree),也可以称之为“3C”模式,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1. 基于“課堂”的模拟实践教学,主要是指依托实验室模拟软件进行的基本技能训练。具体分为两个部分的模拟训练,一是基于各个人力资源模块的专业课程进行的模拟训练,如招聘、绩效、薪酬等等;二是针对所有人力资源内容开展的整体的综合实训,原则上应该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大功能模块,同样依托于实验室建设和模拟软件的应用。基于各模块的模拟训练,侧重于每一个模块技能的细节训练,综合实训则侧重于整体训练,同时注意训练的拟真性。

2. “校园”实操部分的实践教学,主要意图是衔接课堂模拟和职场实际应对能力之间的断层,很多同学只是经历了短暂的模拟,并没有面对真实情景开展过专业活动,一旦面对真实的职业场景,无论是心态还是技能方面,适应状况都会受到影响。刚才有提到,在企业中的集中实训,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是较为困难的,所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探索中,摸索了一条相对有效的实操场景,即在校园内,通过学生的自组织社团,带动整个专业,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面向校内师生和来校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专业服务。例如,每年学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会有百家企业进校园开展校招活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同学,就此开展招聘的实训活动,为企业校招提供服务,同时,向校内同学提供修改简历、面试指导等服务。这一部分的实践活动,在真实的场景中展开,辅助教师指导,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因为真实场景中需要跟各方沟通、协调、交流,甚至处理紧急状况,所以,又能在这个过程中全方位锻炼各种能力素质。

3. “职场”实战这一部分,主要是在校外开展的面对真实行业和职业环境的实际应对,主要有见习和实习两部分内容。见习,是指以参观、观摩等形式,参与到真实的行业和职场中,以了解行业或职业发展现状,了解前沿动态,发展趋势等。目前,主要以学生参加各大人力资源行业发展峰会及人力资源展会等形式为主,真实接触HR的工作实际,通过嘉宾分享收获各种真实案例,在展会上了解人力资源供应商的情况等等。实习部分,主要是学生在真实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从事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检验自己的能力水平并学习提高。实习岗位的获取途径可以是推荐到校企合作单位,也可以自主应聘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指导教师为双导师制,即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业指导教师。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际操作情况

就以上“3C”模式,以燕京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介绍一下实际的操作情况。

1. 课堂模拟实践教学部分

2018年与“浙江精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创建人力资源仿真模拟实验室,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使用,同时,另有分模块实验软件在该公司支持下试用运行。在此合作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实训+分模块模拟训练”的混合模式的实践教学平台。

(1)分模块的模拟训练。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各专业课,配置教学模拟软件,开展各功能模块的实践训练。在与“精创”合作的过程中,试运行了各个模块的模拟软件,辅助专业课教学。以“人力资源选聘”为例,总学时32学时,上机部分12学时,主要是通过“招聘与甄选专业技能实训系统”软件,按照流程进行对应的训练和操作,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将通过所设定的真实招聘与甄选环境,对招聘与甄选专业知识进行实践,包括招聘需求分析、招聘方案设计、人员招募、人员选拔、人员录用、招聘评估等。以此强化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综合实训。2018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向学校申请购买了由浙江精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智能仿真与竞赛对抗平台”。在人力资源管理智能仿真与竞赛对抗平台中,全程采用分组对抗与模拟实战的方式,学生分组组建成不同的公司,并相互对抗竞争,运用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努力提升人力资本回报率和人力价值。学生将通过八个中心模块的操作,真实全景式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进行实训,八个中心分别为:人力资源规划中心、工作分析中心、招聘与甄选中心、培训与开发中心、绩效管理中心、薪酬管理中心、员工关系管理中心、产品中心。组织教研室全体老师参加人力资源智能对抗平台软件培训,将软件平台应用于人力资源综合实训环节,加强了实训效果。同时,从2017年开始,每年参加与实训软件相关的大赛,“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共参加3届,都取得不错成绩,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2. “校园”实操部分的实践教学

2015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立专业性质的学生社团“HR精英社”,以此带动整个专业的课外活动开展,有专业老师做指导教师。活动内容主要两个方向,一个是课下兴趣学习小组,另一个方向是利用所学专业技能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开展专业服务活动,其中最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活动,是向每年的校园招聘会提供服务。

2015年开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联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利用每年的面向毕业生的校园双选会,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平台。在校招季节,校园双选会都有人力学生的身影,一方面,他们全程参与院、校两级的校园双选会,通过前期组织策划、与企业进行细节沟通、招聘现场服务、后期招聘反馈及评价等方式,全程参与招聘单位的招聘筹备、宣讲、笔试、面试等环节,感受和接触真实的招聘情景;另一方面,他们面向全校同学,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服务,例如,职业生涯设计、简历修改、面试辅导。以此“实操”任务场景作为实训平台,训练人力专业同学的专业技能。

自2015年开展的校招实训平台模式以来,人力共参与大型校园招聘会10场,服务企业上千家。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提供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平台,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不但学到很多实务的技能,并及时准确获取前沿理论与实践资讯,增强学生社会性,帮助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过渡。同时,对学生们也是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给企业留下深刻印象,由此收获很多预期外的实习机会。另外,还解决了学生大规模集中实践的困难,因为,如果到企业中才能真正感受真实的职业场景,但与理工专业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大多数是职能类岗位,一个部门能够提供的实习实践岗位,及其有限,所以,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实训实践的平台。

3 “职场”实战部分的实践教学

职场实战部分,分为两部分:见习和实习。

(1)见习。见习主要采取的是“行业平台模式”,即教师和学生对校外行业平台开发和举办的人力资源相关活动的关注和参与。利用行业平台的开发实践教学场景,是近几年人力资源领域第三方服务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人力资源行业平台的壮大,给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很多的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和平台,借此,给学生开发了一条直接接触从业者,了解行业前沿,获取新鲜案例和一手数据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积累了北京地区各大平台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内的大型峰会、研讨会、展会等渠道,并尽可能的积极参与。目前主要合作的平台如:HRoot和三人行。HRoot是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媒体公司,旗下拥有诸多行业领先品牌与平台业务,同时,每年HRoot还举办各种中国高规格人力资源峰会或展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峰会”“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展”等,每年主办活动的参加人数超过6万人次,旗下出版物读者达3.5万人。“三人行HR公益服务联盟”,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在北京地区颇具影响力,每年在京举办HR线下专题讲座以及免费沙龙几十场,以及独家策划主办十几场大型HR论坛,每年为京城上万人次的HR提供专业的学习分享与工作交流机会,已成为京城最大最有影响力的HR公益平台。每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老师都会带学生参加其HR论坛和峰会。

自2015年开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都会分批参加其行业峰会或服务展。以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展”为例,每次活动会安排两类活动,一是人力资源服务商展示最新成果,另一个是提供多达50场的专题研讨会,参与的学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未来趋势,洞察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的最新成果,倾听行业顶级专家和资深专业顾问的经验和意见。丰富的校外行业平台资源,让课堂无处不在,老师和同学们都从中受益。

(2)实习。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在各企业中大多属于职能性的岗位,本身在企业中的职位数就不多,能提供的实习岗位就更少,一般中小企业可以提供的实习岗位大概1-2个,大企业也需要看需求状况,但基本都是个位数,且竞争激烈。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的校外实习,有两个途径,一个校企合作单位,通过推荐和企业筛选进入实习,另一种途径就是学生自主选择合适企业,面试合格后进入企业实习,这其实就是进入择业竞争环节了。为了提供更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近几年,开发校企合作单位时开始更多关注于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第三方企业,例如,猎头公司、背调公司等等。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实现实习效果,学生在实习期间,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重指导,并要求完成针对实习企业相关主题的毕业论文。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实习企业完成手头具体工作的同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五、效果与反思

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积累,“3C”模式的运作越来越成熟,以下就获得的效果做以下总结:

1. “3C”模式基本构建了一个全面立体的实践体系:从课堂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有分项有综合,从基础到实战是渐进的和有过渡的连接,缓解了教学与市场脱节的问题。

2. 模拟实验室建设,为基础实践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尤其是模拟软件的智能仿真性,更好的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情景设计,给学生实践练习提供了方便条件,而且方便了教师教学的反馈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 利用行业平台的开发实践教学,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场景,而且在进入职场之前,就可以以学生身份感受真实职场状态,了解前沿发展和市场状况,从眼界、思维和职场心态各个方面对学生有所助益。

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反思了一些问题,并思考了解决途径。

1. 向学生开放模拟软件的使用,提高学习效果。课上学时毕竟有限,而很多模拟软件的使用,需要熟悉和不断练习,才能改进操作,提高学校效果,所以,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学生课下时间,开放模拟软件系统。同时,注意激励学生的动机水平,例如,增加课下练习时间,而课上操作结果记入成绩,组织模拟软件相关的高规格竞赛等等。另一方面,利用软件开发。

2. 开发软件多种应用场景,丰富和深度开发第二课堂。实践平台软件不仅可以服务于课堂教学,还可以应用于课下第二课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自己的专业社团,他们会开发自己的兴趣小组和以社团名义开展人力资源相关的学生服务,例如,利用“人员素质智能测评系统”软件为其他专业学生提供心理测评服务、职业生涯规范服务等等,也可以利用测评软件中的评价中心部分的内容,为学生干部提供选拔技能培训,测评数据还可以被用来开发学生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真实任务导入实践教学,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打破课时限制。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开展效果,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师指导水平,因此,除了有较深厚理论知识背景,还需要有企业实践的能力,因此,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非常重要。燕京理工学院一直重视这方面的队伍建设,多年来一直积极输送教师去企业挂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部教师有企业挂职经历,并取得丰硕成果。通过挂职锻炼,老师们利用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服务和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的同时,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好准备。但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涵盖内容的广泛与复杂,所以,在实际指导实践过程中,依然会遇到不是非常精通的领域,因此,开发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作为实践指导教师,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目前有部分合作,未來将努力将这一模式常态化。

最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活动开展还是实验室等硬件配备,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所以,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全方位的考量和设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并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共中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Z].20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编号:201802353055,教高司函[2019]12号)

作者简介:于海艳(1980-),女,满族,辽宁营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理论;赵卫锋(1976-),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有趣的动物
人力旅行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