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德 李丹莹
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名城。时至今日,一些主要街道和列入保护地区的胡同,还保留着元代的建筑风貌和规格,明、清两代的老院落也存留不少。我家几代居住北京,南锣鼓巷是我的出生地。这里的老宅院和民俗给小时候的我留下的印象甚是深刻。因故土难离,几十年来,我对胡同里的古迹和有特色的建筑都很是留恋,更愿意用相机拍下来。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初,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四合院、古建遗存、庙宇等很是留意,利用节假日查找资料、研究分析,并及时拍照,确实感到有些收获。
意园的石屏门
在建国门内大街路南,有座名为“意园”的清代老宅院,原是清协办大学士敬徵的府第,里面的花园亭台、假山秀石很美。在古老的银杏树旁有一座石砌的屏门,横额为“春谷”二字,两旁大青石上刻有楹联,正面是:“泉淙涧底琴音写,峰倚天边画景收”;背面为:“松老龙鳞皆合抱,山连螺黛自回还”。这楹联皆为乾隆御笔,是圆明园的遗物。进石门,东边是假山,西为二层小楼,名为“清风阁”,楼上可欣赏园中风景,下边还有走廊与北房的前廊相通。
九十年代,此名园被拆除。我曾赶至这里,拍摄这座石屏门。后来经呼吁,此座景观被异地移建,最终重建在京城东四五条一个机关的院内,并外加防护玻璃罩,加以保护。
一对铁狮子
北京城内的王府前,均有汉白玉狮子一对,在故宫或颐和园等处多摆有铜铸的狮子,铁铸的狮子就极少见了。据史料记载,在明代崇禎皇帝的宠妃田贵妃的原住府第大门前,矗立着一对铁铸的狮子,故此街也被命名为“铁狮子胡同”,在清乾隆京师全图中可以找到。这对明代的铁狮子,后来移至东交民巷,再后来就不知去向了。
前几年,有一次我在收听广播节目时,听到广播员介绍了一句:“北京的一对铁狮子,现在大钟寺博物馆存放。”我家住在北三环,离大钟寺仅有一站地。我抽空去大钟寺院里寻找这对铁狮子,却没有看到。我只得来到博物馆的办公室,找工作人员询问。工作人员说:“那对铁狮子在我们东跨院里的门道前摆放着,但这院子暂被一个单位租用着,现在无法开此院门。”这位工作人员还让我坐下,认真地听我讲述这对铁狮子的历史。随后我和工作人员互相留了电话,我讲明了想给铁狮子拍照的愿望,他让我等机会。
不久,我接到了这位工作人员的电话:“您明天上午10点可以过来,因为要检查消防通道,需要开此院门。”因我的老朋友,北京出版社的编审杨良志先生也很想拍下这对铁狮子,我立刻也通知了他。第二天上午10点,我们一起来到大钟寺博物馆,进入东跨院,顺利地拍下了这对高近两米、造型精美的明代铁狮子。
公主府的“十字廊”
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是乾隆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和敬公主的府第。和敬公主府现存府门三间,门前有石狮一对,甚是壮观。府内三进院落的建筑均为清代风貌,其中最大的院落中建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十字廊,正中是亭子,为全木结构,造型独特。廊子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与各屋相连接,可谓古建中的壮观一景。这组建筑为府第主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在京城府第中更是仅此一处。
和敬公主府现为一所招待单位,一次我来这里开会,发现了这座巨大的十字廊古建筑,因带有相机,就找了个最佳的角度,拍下全景。没有想到的是,只过了五年,我再次到这里开会,闲暇时来找这处十字廊,竟然仅剩下空空的大院子,我心中想念的这组文物,怎么如此快地就消失了呢?
小玲珑
在东城区府学胡同路南的北京市文物局院内,有一块宋代奇石,名为小玲珑。一次我到这里的《燕都》杂志编辑部办事,午饭后,杂志的主编带我在院里遛弯儿,他说:“我们来看看这块奇石吧!”这块奇石通高3米,呈桃形。该石生得小巧,晶莹剔透,具备太湖石秀、瘦、皱、漏、透的五大特点。据考证,清代住在这里的主人,特爱奇石。此石来自宋代开封,是皇宫中的物件。此石左上方有一处仅10厘米长、3厘米宽的刻平位置,上面刻有“小玲珑”三个字,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因字体过小,找起来还颇费眼力。此石可谓院中一景,夏季还可在石底水池中种荷花。我掏出随身背包中的相机,听着这位主编的叙述,随手拍下了这块奇石。
婉容故居
东城区南锣鼓巷内帽儿胡同35号、37号两座旧宅院,原为清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婚前的住宅。婉容被册封为皇后之后,其父也被授予内务府大臣,此宅因此得到重修。该院为四进院落,正房还建有前出廊,后带抱厦。屋内明间有一镂雕凤绕牡丹的落地罩,极至精细。西侧间镶有一整面墙那么大的水银玻璃砖镜。精致的陈设,令人流连忘返。35号院是带有假山石的长条形院子,其北房三间北墙面装有一块从地面直达屋顶的水银玻璃镜,宽达3米。婉容进宫前,曾在这里演习礼仪,至今保存完好。
前几年我去拍照时,院门正开着。来至北房前,工作人员招呼我进去,并向我介绍这面墙上的巨大水银玻璃是清代从外国购进的。光绪大婚时,婉容即由此迎出,经地安门进宫,当时京城百姓都出来看热闹,后门桥一带茶楼酒肆的临窗座位都占满了。这位工作人员还陪我到院内假山前,让我选个角度拍下了婉容进宫前演礼的三间正房。
北京胡同里的宝贝数不胜数,每个胡同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源。一块老城砖、一块老门板、一堵迎风的影壁,无不透出历史的沧桑。
小朋友们走在胡同里,不要忘了拿起手机,拍下那些即将消逝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