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五育”融合的七条路径

2021-06-15 04:17郑瑞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五育育人融合

郑瑞芳

为推进“五育”融合教育改革,学校确定了七条路径,进行全面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在机制保障方面,成立“五育”融合中心,融合教育、教学、课程、科研等多个部门,统筹课程设置、学科教学、活动策划等工作,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评价的功能,保障“五育”融合的培养目标能够落到实处。

第二,打造“五育”融合的教师队伍。要改变教师的育人观念,从学科本位、各自为政向“五育”融合转变。另外,要培训教师“五育”融合的教学新基本功,如备课中要从全人的角度出发,发展各学科教师协同教学的能力。

第三,设置“五育”融合的综合课程。开发了从低到高全系列的综合课程,体现了对“五育”的贯通培养。先系统梳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提炼学生应该具备的“五育”融合素养和能力结构;然后,将学校层面所有的课程打通、整合并进行分类,使其与学生的“五育”融合素养和能力结构相匹配;最后,形成结构清晰、相互关联的一体化课程方案,各种课程之间的搭配和结构思路要清晰、合乎逻辑,涵盖学生发展的必备知识领域和关键能力,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养。

第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五育”融合目标。教師要站在全面育人的角度从事教学工作,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第五,开展“五育”融合的学生活动。要将“五育”融合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五育”融合素养,关键在于学生内在的吸收和转化。学校应重视学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

第六,建立体现“五育”融合的评价新标准,包括学校评价标准、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标准和教师评价标准等。学校应整体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的课程化表达与活动性落实,系统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化规范,协调考虑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相关问题等。积极探索将学生纵向学习的全过程与横向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整合起来,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突出评价的教育作用、推动作用、导向作用和贯通作用。

第七,结成以“五育”融合为共同目标愿景的教育共同体,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协同共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五育”的培养需要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学校可以起宣传、引领、指导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大的课堂和舞台。

七条路径构建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生态,将学校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

本文系2020年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五育融合路径的研究”(课题批准号:CDAA2020061)研究成果

编辑 _ 汪倩

猜你喜欢
五育育人融合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