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鱼嘴城市湿地公园于2014年竣工,是一个集娱乐游玩观赏、自然科学科普、湿地保护为一体的自然亲水湿地公园,宽阔的江面自带豪迈之气,耸立其中的灯塔为这里增添了文艺的氛围。湿地内有与南京青奥运动馆建设相配套的设施。本文根据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进行分析,精心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关键词:南京市;湿地;城市湿地公园;环境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0 引言
鱼嘴湿地公园内,落日景观独特,有广阔的江景,一览无余的江滩吸引着无数的旅客来到此处。
1 “鱼嘴”背景研究
湿地分布于长江、夹江、秦淮新河三水交汇处,形状特异,一头尖尖,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鱼嘴”,湿地围绕着长江,总体上看是一览无余的大江景。湿地有大量湿地树木,自然基础较好,是南京居民以及游客观鸟、认植物的自然小课堂[1],因此湿地内建设了湿地游赏区供游客戏耍,使得“鱼嘴”本地知名度很高,有“南京小垦丁”之称。
落日余晖下,整个公园闲暇惬意,有情侣在淌着水鸣的站台前依偎,有人在洒满阳光的椅子上静待黄昏,有银发苍苍的爷爷奶奶牵手遛狗。南京鱼嘴湿地公园面积大,物种丰富,具有很多自然资源,地优景美,湿地建设以尊重自然为主旨[2],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突出了当地生态环境水处理的技术,南京鱼嘴湿地公园身为城市内生态发展公园,维护着自然生物的多样性。
2 城市湿地公园的相关概念和功能
南京鱼嘴湿地公园内分布着大量的湿地景观,有大量天然湿地,每当汛期以及洪水袭来,自然湿地便能以其优势起到调节水位的重要作用。城市湿地公园和普通城市水景公园不同,还需要发展湿地景观。自古以来城市的建设多多少少都会影响自然环境,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干扰[3],解决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迫在眉睫,因此在设计中建立了多个树屋、湿地工作站等设施。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4],湿地公园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而湖泊水庫也同样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了重要资源,美观的绿化也吸引着游客的到来[5]。
3 场地研究
南京本地湿地文化特色知名度高,而南京鱼嘴湿地就充满南京文化特色。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南京本地设施,建设中依据面积以及各个场所位置,进行了良好精心的把控,依据湿地尺寸比例严格进行计算。人的生存状态依赖于环境,康养环境的理念在保证质量和高效的同时也做到了美观大方,一步步推动现代园林的发展[6]。
湿地也叫“地球之肾”,对环境保养起防洪、蓄水、调节气候等作用。湿地的开发设计遵循生物多样性的理念。作为度假型公园,湿地公园城市景观设计的关键是布置多个景观节点,桥、灯塔相互照应,美观大方,达到景观艺术化建设效果,进行局部艺术化的改造,将桥景、灯塔落日景观相互融合,从而成为观光吸引物。因地制宜地规划发展布局,使人耳目一新,扩大人与自然的接触面,设计多种驳岸形式,将湖泊周边的大片芦苇打造为“万鸟齐飞”的壮观场景。湿地的教育管理功能也需要人为开发,通过不同的植物配置技术进行管理[7],例如丛林和特殊灌木,实现了美学和生态的包容协调[8],在具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还为当地带来生态效益。园内的两个大水池使湿地内污水污染水资源问题大大减少[9],减少水面蒸发,节约景观建设成本,使湿地储藏雨水以及周边城市排入雨水变得更加高效便携。
鱼嘴湿地有不规则的外观轮廓,在对外观轮廓进行设计时保留了原有的不规则形态。游客在湿地游玩过程中能欣赏沿路风景,体验公园的各种植物和湿地类型。水池区域是当地小动物栖身的主要场所,是儿童游客天然的知识教育课堂[10],沿着各条路径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风景[11]。湿地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构筑了一个能造福于民的良好湿地生态环境,而在追求湿地审美价值的时候往往会破坏自然的生物多样性,水质不经过净化流入港湾难免破坏环境,因此池塘水质净化必不可少[12]。在园内浇灌植物时可用净化后的水[13],减少用水量,一举多得,做到高利用率、低维护要求,建设城市绿洲,既美丽大方也舒适宜人。湿地本身具有较强的水体净化功能,水体在湿地中停留时间加长,减少水分的蒸发,成为一个可持续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为鸟类在此栖息提供绝佳场所,将自然湿地景观打造成良好的水上鸟类栖息地。
4 景观构成
4.1 自然景观
4.1.1 水体景观
水体是湿地保护系统的主人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当地可利用水体产生独特的小气候,美化周边环境建设。
4.1.2 动植物景观
舒适宜人的湿地吸引大量的湿地植物以及动物居住,鸟类成群,鱼类游弋,周围种类各异的花草树木搭配成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14],和居住此处的动物相互依托,给湿地公园带来了生命力和朝气。
4.1.3 文化构成
湿地文化的传承展示着美丽中国,使人们更加了解湿地生态文化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湿地保护建设和弘扬湿地文化相辅相成。
4.2 休憩设施景观
4.2.1 中小型体育项目设施
设置于灌木植物、花草丛中,既科普知识,也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多为游客儿童参与性游戏项目,占地面积较小。
4.2.2 观赏区
多数建立于湖泊岸边,设立观景台,在方便观景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休憩场所,占地面积较大。
在思考生态自然问题、尊重生物多样性的同时,遵循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合理有效地配合自然景观,进行以人为本的建设,使人们从各种的角度感受到湿地中水景与植物相辅相成的美,营造出良好的空间环境。
5 节点设计
鱼嘴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斑驳的岸边围绕种植了大量狗尾巴草和芦苇,它们就像是自然生长一样,向世人描摹湿地的自然样貌。开放各种户外艺术活动使得这片湿地公园成为了一处架构着城市形态的空间并且融于城市之中,市民及游客闲暇时在这里工作交流,悠然自得,吸引着游客来往,使这片湿地变得生机勃勃[15]。
“曲线”的理念一直贯穿在鱼嘴湿地公园的建设中,空间具有线条感,由于鱼嘴湿地天然的蜿蜒曲线,设计也运用放松的曲线进行设计。在植物的种植效果上,利用不同品种的观赏植物勾画边界,柔化空间、淡化边界,在保证安全、具有艺术美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16]。
在湿地周围的海岸线上用芦苇丛弱化硬质边界,沿途的每一条游览栈道上都精心种植了大量的乔木和芦苇丛[17],不仅促进了水循环,而且还保护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因地制宜,在对每一条游览栈道的设置中都体现着水的资源特征,充分利用现有的湿地条件,使曲线流水的场地精神自长江穿经人们行走的公园路径,融入城市,使人们在湿地周围游逛时得到心灵触动,提升游客的欣赏水平,丰富市民的休闲生活,缓解人们在生活中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人行通道上,通过对公园表里范围的切割重组,使其边线范围更加模糊,以流动、弹性、边界为主题,形成和以往不同的不固化的公共空间体系。利用树、灯具等标识营造多样性,使人们对湿地的视觉感知与周边环境发生联系,强化空间关系[18]。
为了使游客更好地观察到湿地全貌,南京鱼嘴湿地公园结合地形在湖泊岸边设计了形式简单的栈道观鸟塔和观景平台[19];对湿地进行水处理,引进少量外来沉水和引草植物,分析并结合鸟类生长的栖息地,种植了适量的鸟类食用植物,在观赏和实用方面做到统一完善;公园配套设施的筹办中以广场区为中心,搭配极限运动区,提升游客游玩体验,在配套设施周边组织了观览游线,贯穿游客路线,方便简洁;中心区附近设置洗手间等相关设施,在将来会大量加入无障碍设计设施,方便人们使用;为了保护环境,同时为湿地的野生动物例如鸟类提供舒适宁静的夜晚,湿地公园内只提供临时服务设施,并取消照明系统,细心保护动物的生长环境;广场入口处有各种各样的信箱,便于游客为工作人员提供建议,更好地打造公园环境。
园区内利用地形在两侧绿带形成一个缓冲带,把从扬子江大道传来的交通废弃尾气污染通通隔离在湿地外,同时也带有净化效果,将湿地与外界生态隔离开来,保护生态平衡,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强化当地市民对湿地的感知,同时也保护了原有湿地的面貌,减少投入的浪费[20]。
整个园区可以看到白鹭和其他的鸟类在湿地、周围植被丛中游玩,鸟鸣声遍布在整个园区中,充满生气。主干道利用横跨扬子江的城市大道为主要的出入口,方便游客随时快速安全到达公园。交通路线的设计在方便游客的同时也保护了湿地区域,车辆无法直接进入湿地,大大减少了对湿地的破坏。总路线与城市文化广场相连接,有一个广场区用于汇集和扩散人流,减缓人流车流对湿地的冲击,公园的游览路径明确高效。在着力打造特色湿地公园的同时,增强国家公园游览服务活动的丰富性。
6 结语
南京鱼嘴湿地公园在自然原始生态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设计准则和丰富的创造力,在性能、设计手法、空间联系和全体格调等方面突破惯例,融入天然元素,运用各种丰富的景观改造小品设计手法打造出一个自然生态空间。设计风格表现为功能规划的合理分配划分以及外观外形的设计。千百年来,湿地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有了人类的痕迹,丰富了各地湿地的文化底蕴,有效衔接并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迸发出自然与人文共同发展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孔祥炎,王玮.基于三生融合理念下的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以沛县樱花主题小镇为例[J].大众文艺,2018(18):68-69.
[2] 岳子楠,李雪艳.艺术向公众延伸——城市公共艺术调研[J].美术教育研究(下),2018(6):74-75.
[3] 王雪婍,丁山.导视系统设计在当代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48-49.
[4] 丁润依,吴冬蕾.体验性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2):80-83.
[5] 白丽君,田晓东.基于生态美学的生态公共艺术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60-61.
[6] 王晨曦,张耀.论景观中场所精神的塑造对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以南京明城墙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下),2018(13):72-73.
[7]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8] 董利婷.南京月牙湖公园小水域植物造景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3-104.
[9] 李欣,王夕茜,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10] 刘婷,何佳.大运河文化带遗产品牌设计研究——以南京青果巷历史街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86-87,98.
[11] 高婧.敘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32-33.
[12] 杨婧熙,丁山.基于自然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以南京珍珠泉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20-21.
[13] 吴丛杉,回钰. STEAM教育实践营地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以福州赤壁森林生态风景区为例[J].艺术科技,2020(10):17-20.
[14] 郭笑妤,黄滢.基于色彩分析的儿童空间视觉传达设计[J].艺术科技,2020(13):88-91.
[15] 熊瑶,严妍,张秀.生态文明背景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8-109.
[16] 成明,熊瑶.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占川河改造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1-102.
[17] 张知祺,吴曼.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和人文研究——以镇江金山湖湿地为例[J].艺术科技,2020(19):115-118.
[18] 白云,回钰.枯山水在庭园微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1-2.
[19] 骆皓伟,金晓文.基于生态理念的古运河景观设计——以京杭大运河广陵段为例[J].艺术科技,2020(21):193-194.
[20] 彭浩楠,张耀.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68-169.
作者简介:吴海燕(2000—),女,江西赣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王锐涵(1988—),女,江苏常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