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蝶》影片赏析

2021-06-15 18:56闫杰
艺术科技 2021年7期

摘要:人根本无法抵达天堂,因为人死后,灵魂会飞向天空,在碰到云彩的一刹那,就会变成雨落下来。燕尾蝶作为本部影片《燕尾蝶》的题眼,贯穿影片始终,它象征着在最绝望、最黑暗的人生中,仍然留存于人心中的,对于自由的向往和一切的希望。本文对影片《燕尾蝶》进行深层次的赏析,结合故事梗概和影片的结构特点,将导演拍摄手法、镜头语言、风格特点、影片历史背景进行剖析。

关键词:燕尾蝶;岩井俊二;电影赏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02

0 引言

希望就像黑夜里的灯塔,任凭海浪击打在早已残破的身体上,仍坚定地将光明送往难以抵达的远方。燕尾蝶代表着希望,代表作在经历生死后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热爱。只要心里还怀揣着代表着希望的燕尾蝶,即使处于灯塔也无法企及的黑色彼岸,即使生活依旧艰难,也无法湮灭人内心对“生”的渴望。岩井俊二的《燕尾蝶》是一部充满希望的影片,它将现实与超现实的情境融为一体,它们反复交织刺激着观众的感官。

1 电影《燕尾蝶》的概述

《燕尾蝶》上映于1996年,是一部由伊藤步、恰拉、三上博史、江口洋介等主演的犯罪剧情片,是岩井俊二个人执导的第七部长篇电影,岩井俊二广为人知的作品还有《情书》《梦旅人》《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丝》等。

本片主要讲述的是:日元成了全世界最强的货币,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日本淘金,并将日本称为“元都”[1],日本本国居民痛恨这些外来者,将他们称作“元盗”。一个无名少女在母亲死后,被送到妓女固力果那里,好心的固力果收留了这个少女并为她取名雅佳。因固力果的关系,雅佳在名为青空的废品修理站结识了飞鸿等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元盗,众人通过违法的途径在一夜之间从最底层挣扎的人变成了富豪,也因此有了新的机遇。固力果与唱片公司签约,凭借自己的音乐天赋成了当红歌星,在成名后她不得不与曾经一起共事的元盗们断绝关系;飞鸿最终也因曾经违法的行径被捕入狱,他没有出卖曾经的伙伴,最终死于狱中。一系列风波过后,众人重聚于青空修理站,他们点燃成箱的钞票,用燃烧的火光为死去的飞鸿送别。最后,众人重新过上了最底层人群的生活,但此刻的他们对“生”也有了执念[2]。

2 现实与隐喻的交织

燕尾蝶在本片中寓意着希望,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一座架空虚构的城市——元都,但元都又并非是一个纯粹的虚拟世界,从很多角度看,元都很像东京,影片充满着浓烈的现实主义的色彩却又不乏超现实主义的戏剧色彩[3]。正像导演岩井俊二所说:“我认为元都中的所有人存在于现实的东京,他们是这里的边缘人群,我们在无意间无视着他们。”

影片营造了一种压抑感伤的氛围,演绎着青春的残酷、梦想的破灭、现实的黑暗以及人们对成长的迷茫[4]。

元都就像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绝望的挣扎体,无数背井离乡的人们满怀着憧憬与梦想在这片土地艰难地挣扎着,但雅佳、固力果、飞鸿等元盗们对命运的执着和不妥协又触动了不少观众的内心。“即使在最艰难最绝望的至暗时刻仍对于生有着坚定不移的希望。”也许他们就像燕尾蝶一样,即使生命短暂,它们也在虫蛹破茧成蝶的那一刻,在变迁的时光之中寻找到了光辉,飞舞散落,留下了自己存在过的证明[5]。

导演岩井俊二很明显地在影片中映射了现实的种种,大量的元素使影片结构变得十分饱满。妓女、嫖客、毒品、黑帮、警察、杀手、摇滚乐队成员,等等,这些人物设定虽然看起来充斥着阴暗、压抑和暴力的元素,但事实上却是理想与现实、亲情与友情、尊严与信仰的巧妙串联[6]。这些人物设定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的隐喻意义使影片富有深度,耐人寻味。另外,不同肤色的角色与多个语种的对白同时出现在一部影片之中,也说明了这部影片主题在探讨更深层次的社会现实与人性价值观的观念。导演致力于将元都刻画成一座支离破碎的城市,影片中充斥的一种末世来临前的喧嚣,这映射了现实世界中的东京乃至当代的日本早已丧失了生命的活力,人们丧失了对于未来的向往[7]。导演向往这种单纯且执着的活力,他认为这是对日本来说极为珍贵的东西[8]。

3 独特的散文式叙事与镜头语言

岩井俊二能绝妙地把控各种视觉元素,他对于各种难以察觉的细节的处理值得观众反复推敲。《燕尾蝶》的拍摄手法和镜头语言,非常值得大家探讨。如果想充分理解这部影片,可以从视听语言角度去剖析影片中的细节。导演岩井俊二的作品常给观众一种朦胧梦幻的唯美感受,他高超的拍摄手法给故事的主题增加了一种视觉外化效果。岩井俊二善于运用大量的元素调度影片的点、线、面,这使影片的视觉焦点和画面更具有空间感,增强了影片画面元素的秩序感。我们可以结合影片场景的布置以及人物的运动,用电影画面去剖析岩井俊二绝妙的镜头语言以及电影艺术的魅力。

岩井俊二的电影具有极强的故事氛围渲染能力[9]。他在作品中,常用独特的散文叙事手法推进故事情节,用跳跃的剪辑和叙事结构将时间与时间串联起来,并且在后期揭示前期做好的铺垫,这样的手法不仅增强了影片的严谨性,还将故事整合得更加紧凑饱满,让观众时刻都能从画面中接受大量的信息[10]。

大量晃动而快速的手持镜头、安定平稳的长镜头、碎片化的交叉跳跃剪辑构成了这部影片[11]。在《燕尾蝶》中,岩井俊二使用了大量的手持镜头的拍摄,但是即使是晃动的手持长镜头,其视觉中心也依旧十分明确。手持镜头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是导演岩井俊二很喜欢的一种表现手法[12]。岩井俊二早期就是依靠拍摄MTV等类型的影片起家的,而前文提到的跳跃的剪辑和叙事手法,以及大量手持的镜头也为影片增添了不少MV式的艺术美感[13],丰富多变的摄像风格使影片节奏错落有致,给观众带来了极佳的观感[14]。《燕尾蝶》中对于不同场景的画面的布置也十分耐人寻味,场景符号在影片中运用的可谓是淋漓极致,在剧情的推进过程中,场景符号的表意和隐喻有着十分鲜明的对比,这能够很好地呈现导演想表达的含义,同时还能很好地呈现影片的主题。另外,观众很容易在本部影片中发现影片主色调的频繁切换[15],影片的情绪也随着色调的烘托而发生了改变,整部影片不仅营造了赛博朋克般的超现实年轻感,也有着浪漫暗调的爵士风情,同时也不乏孤独压抑的悲愤感,影片风格极为独特[16]。在影片的光线处理上,岩井俊二则使用了大量的逆光与柔光,这种朦胧的质感以及强对比的明暗關系也为影片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质感[17]。

4 音乐的情绪渲染

岩井俊二极其擅长使用音乐并结合碎片化的镜头进行情绪化的渲染[18]。贯穿全片的主题曲《MY WAY》(我的方式),是法兰克·辛纳屈创作的英文原版,它以悠扬且感伤的爵士乐旋律为主,先后四次出现在片中[19]。《MY WAY》本是一首由成熟男子演唱的拥有悠扬曲调的歌曲,但是它在影片中以其哀伤的爵士旋律与主题相映生辉,好似是在淘金浪潮之中的元盗们压抑却又对生活抱有期望的生活状态的写照[20]。歌声几次响起的片段都具有不同的内涵。固力果首次在乐队前献上自己的歌声;飞鸿回首望着缓缓升起的元都乐队海报;成箱的钞票化为舞动的火苗为逝去的飞鸿送别;纷乱完结后,雅佳和固力果在青空修理站再次哼唱。在变迁的时光中,或许他们一直追寻的幸福只是片刻的安定[21]。比起已经逝去的以及仍在继续挣扎着的,毛毛虫在那一刻破茧成蝶,雅佳在那一刻成长,在那之后,雅佳更加充满生命力,对自己和元盗人未来充满期望[22]。影像与音乐营造了一种感伤哀婉的抒情氛围,这种氛围贯穿着影片的始终,岩井俊二细腻的表达让所有的情绪在某一刻无声地在观众脑海中炸裂,感伤哀婉悄然无声地从四面八方扑来[23]。

5 结语

蝴蝶向往着窗外广阔无垠的蓝天,折翼的翅膀被碾碎在窗角,它最终扎根在少女的胸间,化为坚定的希望。“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但这碎银几两,断了儿时梦想,让少年染上了沧桑,压弯了脊梁,让世人愁断肠。”越来越多的人将金钱视作为梦想,于是乎变得沉闷、压抑。被雾蒙蒙的昏黄笼罩着的元都的空气中弥漫着贪婪的血腥味,曾经的梦想,都在现实的挤压下被一点点撕碎。满地是钱的元都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不羁的理想需要一份成长的力量,才不至于让人空虚与绝望。燕尾蝶只有在能够自由飞翔的地方,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天堂。

如果说本部影片严密的叙事结构能使影片变得工整且富有张力,那么导演岩井俊二电影镜头语言中的视听艺术美学,才是影片最丰沛的灵魂。《燕尾蝶》不仅为观众奉上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岩井俊二运用了绝妙的拍摄手法、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以及高超的拍摄手法,将故事主题进行了视觉外化,他通过极具戏剧化的表现批判了现实社会的矛盾,展現了非同一般的人文关怀。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其社会和经济都处于混乱动荡之中,或许也正是这种无法看清未来的迷惘环境催生了岩井俊二对电影艺术美学的独特理解。处于后疫情时代环境下的我们是否也应该着眼思考将至的未来,拾起自己曾在某个时刻掉落下的对于未来的期望?《燕尾蝶》是一人的狂欢,我们每个人的胸前都有一只属于自己的燕尾蝶,或许它还只是一只毛毛虫,还未破茧成蝶,但是眼前湛蓝的天空和辽阔的天际,让我们不可抑制地渴望飞翔,我们终将有那么一天,会凭着坚定的希望,拥抱蓝天,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堂,即使那曾是不敢想象、无法抵达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岩井俊二,燕尾蝶.日本[M].角川书店,1996:7-28.

[2]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31-35.

[3] 岩井俊二,庵野秀明.多媒体制作[M].日本:数字好莱坞,1998:99-103.

[4] 唐明,曹磊.赛博朋克美学的视觉表现形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56-57.

[5] 张宁,颜莹露.解读现代摄影的人文关怀[J].大众文艺,2019(22):172-173.

[6] 张宁,李君娴.从《绿皮书》看当下美国黑人的处境[J].大众文艺,2019(23):188-189.

[7] 彭俊,杨晓林.中日动画电影产业比较研究[J].电影新作,2016(01):19-26.

[8] 刘雨柯,骆玮.摄影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再思考[J].艺术科技,2020(1):57-59.

[9] 张宁,李蕙廷.《绿皮书》主题内涵之解读[J].大众文艺,2019(24):182-183.

[10] 陈倩,贾文婷,浅析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J].艺术科技,2020(23):124-131.

[11] 温再骞.变与不变的语境[J].美术观察,2019(03):150-151.

[12] 沈诗琪,骆玮.浅谈光影在摄影表现力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下),2019(4):20-22.

[13] 盛家琛,张宁.浅析摄影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52-53.

[14] 杨韵蕾,骆玮.观念摄影在自媒体环境下发展趋势的研究[J].艺术科技,2020(23)43-48.

[15] 彭宇冰,骆玮.东方美学下的王家卫电影[J].大众文艺,2019(22):196-197.

[16] 彭婷,骆玮.中国“照相馆”的历史变迁探究[J].大众文艺,2019(15):179-180.

[17] 刘雨柯,骆玮,葛雪恒.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摄影艺术[J].艺术科技,2020,33(3):97-98.

[18] 张景淼,湛磊.感受单色摄影的无“颜”力量[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40-41.

[19] 高琴.《航拍中国》的“点线面体”叙事结构[J].艺术科技,2020,33(23):91-92.

[20] 陈思妤.简述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方法[J].艺术科技,2020(13):84-87.

[21] 甘思文,湛磊.浅谈视觉影像互动装置设计——以室内影像互动装置作品为例[J].艺术科技,2020(17):86-89.

[22] 严浩,贾文婷.电影《龙猫》与《罗小黑战记》镜头内外成长思辨[J].艺术科技,2020,33(24):16-17.

[23] 杨韵蕾,骆玮.现代女性自拍的特征研究[J].大众文艺,2019(18):173-174.

作者简介:闫杰(1999—),男,内蒙古包头人,本科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摄影。

指导老师:华阳(1986—),女,江苏泰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