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朋:自强不息战穷魔

2021-06-15 17:56
老区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养鸡养殖爷爷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勇敢面对家庭的困境,在艰辛中自强、在逆境中奋斗,不畏困苦、自力更生,用勤劳战胜苦难、以自强战胜“穷魔”,演绎着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人生故事,刘志朋就是这样一位励志典型。

家庭变故,撑当顶梁柱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新干县溧江镇堆背村,见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搬运饲料,打扫鸡棚,忙得不亦乐乎,疲惫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他就是刘志朋。

原本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上有爸妈,下有弟弟,四口之家,其乐融融。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刘志朋的父亲刘武如因病突然去世,整个家一下子失去顶梁柱,当时,刘志朋才10岁,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弟弟刘志强还不到9岁,母亲徐五女顿时觉得天翻地覆,摊坐在地上,不知道何去何从。为了赚钱养家、供孩子上学,徐五女被迫背起行囊南下打工。刘志朋和弟弟刘志强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当时的刘志朋非常懂事,在家里既要帮爷爷奶奶割稻子、做饭、放牛,又要帮弟弟辅导功课。”溧江中心小学班主任老师刘艳说。在刘志朋即将初中毕业的2005年,疼爱他的奶奶也去世了,家里只留下刘志朋兄弟俩和爷爷,那年刘志朋考上了樟树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中专部畜牧兽医专业学习。他一边学习,一边参加成人自学考试,经过不断努力,2012年拿到自考大专文凭,正当他沉醉在喜悦中时,老天竟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2017年11月他妈妈徐五女被检查出肠癌晚期,不久就匆匆离开人世。面对亲人的先后离去、面对家庭的不幸,刘志朋默默忍受心中的痛苦,化悲痛为力量,照顾爷爷和弟弟的生活起居,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

为尽孝心,回乡干事业

2018年1月, 72岁的爷爷刘保根突然中风,卧病在床,无人照顾,刘志朋听闻后,立即辞掉在樟树花庆牧业的工作,回家照顾病重的爷爷。为更好地照顾卧病在床的爷爷,刘志朋只能在家附近打些零工补贴家用,维持基本生活。每天他早早地把饭做好,照顾爷爷吃完饭,把爷爷安顿好,就骑着摩托车赶到打工的地方开始一天的工作。为了多挣点儿钱,有时一天要打好几份工。他坚信,只要依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他深知产业发展对脱贫致富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在思索在家附近发展一份稳定事业,既能致富,又能照顾好爷爷。他说:“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发展产业有保障。”通过参加县就业局和溧江镇劳保所组织开展的贫困人口创业意识培训班,刘志朋打开了脱贫致富的思路,結合自己所学的畜牧兽医专业,他觉得养鸡最合适,但是缺乏资金一直是个问题。“政府有支持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政策,可以解决资金这个难题。”帮扶干部的一番话,为刘志朋发展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紧接着,在哪养殖又成了一个难题,刘志朋找到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一起商量、规划,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决定在堆背山上养鸡。2018年4月刘志朋投入11万元,在堆背山建起5座鸡棚,2座饲料棚,还购买了料桶、水桶等养殖器具120余具,铺设了水管300余米。养鸡事业就这样开始了。

学习养殖,实现脱贫梦

刘志朋虽然一直在外务工养猪,但对于怎么养鸡可是个门外汉。刘志朋想到姑父何江平也在养鸡,立马到他那里取经,学习喂料、打针、管理等技术。为了科学养殖,刘志朋还积极参加县里、镇里开办的养殖培训班,向专家现场请教养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缺乏经验,刚开始养殖时还碰到几次流感,驻村帮扶干部黄建军及时帮他联系镇里农综站技术人员一同控制病情。“我的鸡棚建起来后,帮扶干部给我送防疫药、送技术,有时还请专家上门给我作指导;县扶贫办的领导也帮我指导产业发展,真是太感谢他们了。” 刘志朋说。

在养鸡过程中,刘志朋不断摸索,积累经验。2018年他养了3批鸡,每批2000羽,共6000羽鸡。经过精心饲养管理,一年赚了2万余元。2019年,刘志朋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至1.1万羽鸡,2020年上半年成功售出6000羽,扣除成本,获得经济利益约2万元。 同时,刘志朋在养鸡棚旁边养殖了20羽鹅和鸭子,在堆背村的油茶基地认领了1亩油茶,自主经营管护,预计3年后进入挂果期。稳定增收让刘志朋的致富信心更足了。“今年养殖比较顺利的话,全年预计可增收5万元以上。明年我还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刘志朋充满信心地说。因为养鸡,他成功摘掉了“穷帽子”,培养弟弟读完了大学,自己也娶了媳妇,日子是越过越好。

■责任编辑:程文燕

猜你喜欢
养鸡养殖爷爷
养鸡趣事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柬埔寨磅湛省每月出栏约23万只活鸡
冬爷爷
站着吃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的实践探讨
爷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