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叙事学的认知构建

2021-06-15 16:01顾玲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读者

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波德莱尔诗歌中隐喻叙事的认知构建研究”(WGW1509)。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科学的蓬勃发展给叙事学的研究带来了认知转向,产生了认知叙事学。诗歌叙事学的认知转向正是借助认知叙事学的研究范式,将其重心从对诗歌文本的关注,转向对诗歌文本的认知者即读者,以及诗歌叙事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的关注。本文主要围绕诗歌叙事学的认知构建展开,讨论了以下问题:首先是界定诗歌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抒情诗歌;第二是聚焦诗歌叙事学的认知转向的重心——读者;第三是注重诗歌叙事学的认知构建过程——意象延绵;第四是诗歌叙事学认知构建的落脚点——文本可能世界的再现。

关键词:诗歌叙事学;认知叙事学;读者;认知构建

作者简介:顾玲(1980-),女,苗族,湖南邵阳人,硕士,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02

引言:

在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影响下,认知叙事学应运而生。诗歌叙事学也在跨文类研究中逐渐成形。从诗歌文本的意义,以及诗歌文本的认知者与诗歌叙事文本的关系的角度出发,诗歌叙事学的认知构建强调读者在理解诗歌叙事文本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效果,以及诗歌文本的阐释力及其阐释的灵活性。这些不仅仅为诗歌叙事文本的认知者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诗歌文本可能世界的生成搭建了认知平台,更是对已有理论的更新、补充与扩展。

一、诗歌叙事学

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叙事学开始兴起,主要关注叙事文本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热奈特的《叙事话语》奠定了西方经典叙事学的研究基础,随之涌现出里蒙-凯南、巴尔、查特曼、普林斯、斯坦泽尔等大量的叙事学研究者。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学界便逐渐确立和发展了以小说叙事学为主流的叙事研究。20世纪90年代,文学研究强调对作品内在的文本研究转变为文本与其外在关联的研究,叙事学便由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转变。之后,叙事学走向了跨学科研究,跨媒介研究,甚至跨文类研究的理论领域,出现了认知叙事学,电影叙事学,诗歌叙事学等大量的叙事学研究。

叙事研究的后经典转向和“叙事范畴的扩展”或“泛叙事性”间接地催生了诗歌叙事学。诗歌叙事学作为叙事学研究中新的学科分支,其研究对象主要为抒情诗歌。抒情诗大多时候是用来表达由单个抒情人的话语构成的任何短小的诗歌,这些单个抒情人表达了一种思想状态、思考、领悟和感知的过程。许多抒情人被表现为在隐居孤寂中独自沉思和冥想。诗歌叙事学所言研究的恰恰是这种抒情人以缘人、缘事的情感的倾诉。

二、诗歌叙事学的认知转向

认知叙事学是认知科学和叙事学的结合,探讨叙事与思维或心理的关系,聚焦于认知过程在叙事理解中如何起作用,或是读者(观众、听者)如何在大脑中重构故事世界。认知叙事学的发展为诗歌叙事学在学科基础和方法论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读者和作者的关注为诗歌叙事学的认知转向提供了新的视角。

诗歌叙事学的认知转向,即指诗歌叙事学将从诗歌文本的叙事结构、叙事语法和叙事模式的关注,转向对读者以及诗歌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和阐释读者对诗歌文本的认知过程。诗歌叙事主要结合Marie-Laure Ryan的“认知地图”、Marisa Bortolussi和Peter Dixon的“心理叙事”和Ansgar Nunning的“认知方法与修辞方法的综合”来考察诗歌叙事文本中诗人、文本和读者之间多层次的对话与交流。这些对话和交流体现在文本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之间、叙述者与受述者之间。

诗歌叙事学的认知转向不是完全放弃雷马斯、普罗普、热奈特以及托多罗夫等在诗歌文本结构方面的研究,而是对诗歌叙事学理论体系的继承、补充和完善。从认知叙事学的视角审视诗歌文本认知者(读者)的心理和认知过程,拓展了诗歌叙事学的边界,构建了一种新的诗歌叙事学的范式。

三、诗歌叙事的认知构建过程

在诗歌叙事的认知构建过程中,读者和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诗歌叙事的认识构建主要从这两方面来研究。茵伽登把诗歌描述成一种暗示其意向性客体的图示结构。这种图示结构缺乏确定性,并粉碎了文本图示的可联结性,这要求读者必须在一个由他所熟悉的给定位置组成的框架中理解和确认文本,才能完成文本意义中可能世界的建构。在联结文本图示的阅读过程中,文本图示的不确定性对读者诗歌意象的建构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文本图式所提供的知识,或者通过文本在读者方面引起并且引导的知识,读者进行相似物的发挥,创造想象的意象客体,从而产生第一级意象。当读者被第一級意象唤起的期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文本的不确定性悬置了文本图示的可联结性,激发了读者想象的认知活动,接下来产生的一系列意象冲突要求新的意象产生,这时就产生了第二意象。

诗歌文本不能使自身适应每一个开始与之接触的读者。在读者和阅读的相互作用中,通常用来调节文本——读者相互作用的编码被打碎,读者无法确定其观点是否准确。正是这种缺乏可确定性,以及缺乏限定的意象,引起了文本——读者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诗歌文本的不确定性引起了读者的投射,然而文本自身不能发生变化,因此文本——读者之间相互作用只能通过读者投射之中发生的变化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读者只有通过不断对他特有的投射进行重新判断,他才能体验到以前经验中没有的东西,形成新的意象,完成对诗歌文本可能世界的构建。

四、诗歌叙事的认知构建

诗歌叙事尤其是抒情诗歌的叙事具有几种不同于有故事情节文本的独特属性。第一,抒情诗歌具有与故事文本叙事不同的叙述形式。抒情诗不是按故事的逻辑关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串联的由行为者引起或经历的事件进行叙述,而是按照抒情文本涉及发生的事(通常是精神、心理上的,但也可以是外在的,如具有社会性质的)的时间序列,并且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调节行动)将发生的事关联起来而产生连贯性和相关性。第二,抒情诗歌的叙事者不一定是人,可以是抒情人的思想状态。诗歌的序列事件可以理解为抒情人的思绪在睹物思情中发生变化,这一思想、精神、心理上的变化可以看作从一种状况到另一种状况的转变。第三,诗歌叙事行为更多使用非常规的时态和语态,如第二人称叙述、祈使语气、否定叙述等。第四,抒情诗歌文本的形式结构可以作为附加、强化、修正等手段作用于抒情的发展。第五,抒情诗歌常常缺乏对具体场景的解释。可见,抒情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无论是国外诗还是国内诗,都有自己的特殊形式,也可从诗歌的韵律、标点、意象、诗行、排版等形式来考察诗歌传递的内容(情感和思想等)。

在抒情诗叙事风格特点基础上,结合认知学科的方法来构建抒情诗的情感研究。就认知方法而言,再现世界或者建构世界既是构成叙事的一个基本要件也是叙事的一个重要功能。赫尔曼认为,“构建世界”是叙事的基本要件之一。构建世界即为构建故事世界,这是被重新讲述的事件和情景的心理模型。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读者依据自己对真实世界的知识掌控情况,在大脑中构建起一个“故事世界”,自发地在这些事件之间建构一定的因果关系,完成整条故事叙述链和一个可能的故事世界。因此,读者作为抒情诗叙事认知构建的核心,需要结合读者的心理和认知角度来审视抒情叙事的基本问题和特点,从而建构一种新的抒情诗叙事学研究范式。

结语:

诗歌叙事学的认知转向不是对认知叙事的刻意模仿,而是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诗歌的读者、读者对诗歌叙事文本的阐释和反应、读者的心理表征及其与诗歌叙事文本之间的关系。诗歌叙事学的认知构建,引入了西方文论、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话语处理等学科中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为诗歌叙事学的研究开辟的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不仅提高了诗歌文本的阐释度和分析力,而且丰富和完善了诗歌叙事学理论。

参考文献:

[1]David Herman, James Phelan et al. Narrative Theory: Core Concepts and Critical Debates [M]. Columbu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12.

[2]D Herman, M Jahn, M Ryan.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Narrative Theory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5:315.

[3]Herman, David, Introduction [A]. In Narrative Theor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 [C]. ed. David Herman. Stanford: CSLI. 2003:1-30.

[4]Herman. D. 2009. Basic Elements of Narrative [M]. Malden: Wilcy-Blackwell. 李孝第. 叙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诗歌叙事学构建的切入点[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1):138-145.

[5][荷] 米克·巴尔. 叙述学:敘事理论导论(第二版)[M]. 谭君强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谭君强. 诗歌叙事学:跨文类研究[J]. 思想战线,2015(41): 110-118.

[7]谭君强. 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8]谭君强. 再论抒情诗的叙事学研究:诗歌叙事学[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 98-106.

[9]尚必武. “跨文类”的叙事研究与诗歌叙事学的构建[J]. 国外文学,2012(2): 14-22.

[10]申丹.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11]申丹. 叙事结构与认知过程--认知叙事学评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9):1-8.

[12]谭君强. 诗歌叙事学:跨文类研究[J]. 思想战线,2015(5):113-118.

猜你喜欢
读者
高校图书馆细节服务依存于图书馆员素养
“《读者》光明行动”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读者》光明行动”(35)
“《读者》光明行动”(34)
“《读者》光明行动”(33)
“《读者》光明行动”(22)
“《读者》光明行动”两周年特别公益活动(一)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