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raptor
伪装术,这种生存绝技在战场上流行了几千年,士兵、武器、阵地,一切皆可伪装。一旦骗过敌人,便能以极小的代价获得骄人的战绩。伪装术听起来很厉害,用起来很有趣,一起来见识见识吧!
19世纪初,英国率先让步枪兵团换上伪装色军装,好与周围环境混为一体。之后没多久,英国掀起的军队换装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葡萄牙步枪队很“接地气”地选择了棕色夹克,因为那里的气候比英国干燥,裸露的岩石和土地比较多。为了适应沙土地,英国在印度的部队用当地的原生态染料给白衬衫染色,于是卡其色诞生了(“卡其”在印度的乌尔都语中表示尘土、泥土的颜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只有高傲的法国人还坚持在战场上穿鲜艳的蓝外套和红裤子,但很快就被枪林弹雨“突突”乖了,老老实实地换上了不惹眼的灰色军装。
士兵仿装完毕,该轮到武器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艺术家突然发现,在他们不羁的艺术细胞里,还埋藏着强大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印象派和野兽派的画家,他们掌握了—套破坏物体轮廓的颜色理论,挥动画笔、涂涂抹抹,使画面看起来令人迷惑不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也雇用了艺术家在埃及沙漠里搞起了“创作”。他们的艺术造诣在伯特莱姆行动中登峰造极——真坦克被遮阳棚罩住,伪装成卡车走在前面,而用棉布和棕榈树干做的假坦克则大摇大摆地跟在后面。被骗得团团转的德国人还以为真正的进攻要好几天以后才开始。
船舶的伪装更是大胆出格。当潜艇和鱼雷被发明出来后,军舰上的官兵们整天提心吊胆的,他们迫切地希望能把船“藏”起来。可茫茫大海,就像一块巨大的背景板,什么东西在上面都显得无比突兀,让一艘巨大的军舰隐身,谈何容易!充满创意的英国画家诺曼·威尔金森想了个别出心裁的办法。他给军舰涂上条纹,把它画得跟一匹斑马似的。这样做,虽然不能令军舰在大海上消失,却可以让它在快速前进时轮廓变得模糊不清,使敌人搞不清它的运动方向,避免被鱼雷射中。
飞机的伪装从理论上来说非常简单:上深下浅就行。这样,从地面抬头看,飞机浅色的腹部就与天空相似,而从天上往下看,就会把飞机深色的上部与大地混为一体。在夜间飞行中,隐身术就变得有趣多了:利用主动发光来“发光消影”。由于夜空并不是一团漆黑,有星光和月光,云层还反射大地的灯光而显得很亮,这反倒使一点光都不发的飞机很容易被发现。二战期间,美国做了一次很有说服力的测试——外部有照明的飞机飞到3.2千米外才被看见,而不这样做的飞机因为表现为一团显眼的黑影,在1.9千米外就暴露了。
然而,到了现代战场上,仅仅欺骗眼睛远远不够。雷达、声呐、红外线探测仪,除非伪装成幽灵般的暗物质,什么东西进了战场都能被发现。下面,就来看看几种主要的现代战场“隐身术”吧。
“造型”隐身法。为了在雷达监视中隐身,B-2幽灵隐身轰炸机通体几乎没有直角,这样就不容易让雷达发射的电波被机身反射回去。这种造型极端完美,只有—个“缺陷”——打开任何一扇舱门就会立刻被雷达发现,好在,战斗机没有空中开门的需求。
“消声”隐身法。还有一些武器是通过消声来隐身的。比如,潜艇外壳经过橡胶处理,可以有效吸收声波不让它反射回去,从而规避声呐。而轰隆隆的直升机为了降噪,则在尾翼装了整流罩。
“吸波”隐身法。飞机还会给机体涂上吸波材料来隐身。当雷达电波穿透这种材料时,材料内部的原子会发生共振,电波的能量因此被消耗,就不能再反射回去通风报信了。
“屁股降温”隐身法。发动机喷出的气体温度很高。飞机往往会有一个很烫的“屁股”,这令热追踪导弹刚好可以跟在后面打它。为了躲避导弹,飞机会将发动机排气与从外界抽入的冷空气混合,尽量降低“屁股”温度。
在战场隐身术的“装扮”下,一片看起来并无异样的绿色林地里,可能趴着几辆被迷彩网罩住的坦克,几架刷绿漆的飞机,外加几百号脸上画着黑绿迷彩道的士兵。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隐身术”能帮助军队提高胜算,虽然可能不优雅,甚至有些滑稽,但为了御敌制胜,再奇葩的隐身术都不过分。
小小程摘自《小哥白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