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
摘 要:本文就连云港港北港区疏港道路隧道路面改造工程实施,在分析原水泥铺装典型病害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工况,提出了单层“白改黑”加铺罩面的方式。对实施过程和现场关键工艺控制进行了论述,应用实践和后期使用观测结果表明:实施的“白改黑”方案可有效提升原隧道铺面平整度、抗滑安全性能指标,节约路面改造资金投入,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可为后续类似项目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隧道;水泥路面;白改黑;单层加铺;橡胶沥青;接缝
众所周知,与水泥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行车噪音小、舒适性好、抗滑安全性好等性能优势。早期修建的隧道铺装以水泥混凝土路面居多,随着隧道路面服役年限的增长,特别是重载交通作用下,隧道水泥铺装病害逐渐增多,且养护维修不便,大大影响了路面通行质量。在隧道内加铺沥青路面是解决水泥路面平整度差、抗滑安全性差、行车舒适性差最有效的办法。本文结合连云港地区北疏港高速公路单层加铺沥青路面的有效应用,在详细分析原铺面病害基础上,详细阐述具体实施过程中难点和质量控制点,为以后类似项目实施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经验。
1 工程概况
隧道位于连云港市墟沟城区西部,属于港北区疏港道路北固山段。隧道左线长2 830 m,按80 km/h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4 m,建筑界限高5 m。原隧道路面铺装结构为:28 cm厚水泥砼面板(弯拉强度不低于5.0 MPa)+15 cm~20 cm厚C20水泥砼基层。
2 路面病害类型及分析
随着服役年限增加,隧道內水泥路面出现的病害类型主要有板角破损、板块裂缝、局部板块间错台、构造深度磨损衰减。改造前对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详细检测,检测内容包含裂缝调查、构造深度复测、平整度复测、板块多点横坡度检测、错台检测,其中平整度和构造深度检测数据如表1、表2所示。
检测结果表明:改造前原路面平整度已经远超过规范限值,严重影响路面行车舒适性;从构造深度平均值及合格率亦表明,原路面抗滑性能已严重不足,容易造成行车事故,影响通行安全。
此外,为便于后续单层罩面施工厚度均匀性控制,避免出现因局部加铺厚度波动过大影响均匀性和早期路用性能,对隧道横坡进行了全断面检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每幅隧道间隔30 m测定一断面,每个断面选择4处代表性观测点测定横坡,以此确定出每个断面的坡度变化情况,分析数据波动趋势和范围,找出局部横坡过大路段进行提前预处理。
右幅横坡数据汇总如下:
从图上可知,右幅隧道横坡波动较大路段基本集中K2+460-K1+440段。
3 关键设计方案
从提升路况指标出发,考虑综合路用性能、经济性等因素,综合方案比选,确定设计方案如下:
(1)主体加铺方案:考虑隧道内温度范围适中、无路面流水、现有净空充裕、交通量较小,主体采用单层铺筑4 cm沥青罩面;考虑综合耐久性,加铺混合料类型采用改性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
(2)界面处理:原路表面先做抛丸处理,对于平整度波动较大路段,进行局部精铣刨方式处理,为加铺层平整度和厚度控制提供良好条件。
(3)层间粘结:采用热喷橡胶沥青加撒布碎石,同时应保证混凝土板块间填缝料满足要求。
4 实施过程关键工艺质量控制
4.1 原水泥砼路面精铣刨处治
根据测量结果对横坡波动性较大路段提前进行精铣刨处治,需要加深铣刨才能确保行车道单层沥青加铺的厚度。根据现场量测,同一断面精铣刨的深度在0.5 cm~3.5 cm之间,现场采用2 m宽精铣刨机由高点往低点铣刨。铣刨后采用山猫清扫机进行全断面清理,清理后采用高压水车冲洗表面,确保表面干净、无浮灰。
4.2 板块横向接缝处治
为保证水泥砼板块正常热胀冷缩,在水泥砼板块施工时进行了横向施工切缝,以保证后期水泥砼板块完整无破损运营。经水泥砼精铣刨后,水泥砼板块横向接缝宽度在5 mm~10 mm之间,局部因水泥砼强度不足,接缝处边口破损较大,如不进行合理化处治,后期路面将很容易产生反射裂缝,对于单层加铺,需要预防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快速发生,避免影响路面使用寿命。实施过程中先对水泥砼横向施工缝进行人工清理,确保每条横向接缝清理干净,然后实施灌缝、骑缝粘贴抗裂贴,灌缝施工均要求浇灌饱满,以增强接缝处粘弹性。
4.3 板块纵向接缝处治
本隧道内水泥砼板块施工的纵向接缝恰好位于行车道轮迹带,运营期间纵向接缝破损、啃边病害较为普遍。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隧道板块纵向接缝处治采用热沥青灌缝+骑缝粘结抗裂体贴施工方案,自粘式抗裂贴宽度为33 cm。
4.4 层间处治的选择
目前在“白+黑”结构上常用的抗反射裂缝结构主要有满铺聚酯玻纤布、满铺加强型抗裂贴、热喷改性沥青+除尘碎石、热喷橡胶沥青+除尘碎石,几种结构施工工艺均较为成熟,考虑到施工造价和使用效果,本次应力吸收层选用热喷橡胶沥青+除尘(5~10)mm碎石,其中热沥青洒布量控制在1.6 kg/m2~2.2 kg/m2(主要考虑路面单层加铺,泛油考虑),碎石选用(5~10)mm,覆盖率达到70%~80%,以保证沥青层和应力吸收层的粘结效果,使之成为整体共同承受水泥砼板块反射应力、车辆行驶过程中抗剪切应力。
5 后期性能观测评价
该“白改黑”改造项目于2018年11月底施工结束后即通车,经过两年的服役检验后,对路面情况进行了再次跟踪观测,现场路面未出现任何裂缝、破损、车辙、拥包等病害,裂缝处原浇灌饱满的普通道路石油沥青也未发现任何泛油情况,整体表现出较好的后续路用性能。
6 小结
本文结合连云港港北港区疏港道路北固山隧道路面改造工程实施,采用单层“白改黑”罩面设计方案实施过程进行阐述,主要结论如下:
(1)随着通车年限增加,隧道原水泥铺装路用性能衰减主要表现为平整度、抗滑性能严重不足,此为铺装改造的重点。
(2)早期修建的隧道,铺面受当时工艺控制限制,存在局部横坡不均匀现象,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给予充分重视。
(3)采用严格的精铣刨界面处治,辅以灌缝、贴逢和设置应力吸收层等综合工艺,是避免单层加铺方案过早出现反射裂缝的保证。
(4)后续观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单层4 cm改性SMA-13“白改黑”隧道铺装罩面方案,对于保证路用服役性能、控制造价、保证隧道净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技术经济性,可为类似工况项目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梁启省.高速公路隧道路面加铺材料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0(5):141-144.
[2]王水声.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改善措施及效果[J].广东公路交通,2019,45(6):46-49.
[3]陈庭光.超薄磨耗层在隧道路面加铺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19,45(6):50-55.
[4]傅永强.浅谈福宁高速公路隧道路面加铺改性沥青混凝土工程[J].四川水泥,2019(5):54.
[5]曹建新.薄层沥青铺装在路面改造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194-197+23.
[6]何伟南,陈海峰,马燕华.隧道水泥路面加铺SMA抗滑耐久性室内试验研究[J].石油沥青,2018,32(5):33-37.
[7]杨丽芹.已通车隧道加铺SMA沥青的施工技术要点[J].西部交通科技,2018(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