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行业双重预防机制分析

2021-06-12 02:56高大容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危险源双重排查

高大容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交通运输局,山东 济宁 272000)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应急管理与双重预防机制成为管理方面规避风险的重点,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应该在管理上充分体现安全风险控制的要求,为此对道路运输行业机制建设进行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1 双重预防机制的相关概述

双重预防机制主要是对风险分级管控、隐患审查治理二者的总称。在2016年我国曾经提出双重预防机制的要义,并于2020年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分析,要求相关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生产体系,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近几年来,随着政府的治理力度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也在制度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完善,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因此管理者应该对双重预防机制进行研究,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以及社会发展的形式进行改善[1]。

2 发展环境分析

双重预防机制是一项贯穿企业管理全部门的战略要求,因此对于企业来讲十分重要,必须根据以下几点不断进行完善。

2.1 宏观政策

为了能够促进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与规划,国家以及政府地方机构都已经设计出了不同形式的标准政策,我国在2016年推出了《关于促进安全生产中的双重预防机制发展意见》,该文件中指出了安全与管理体系的重点,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设监督检查体系,强化企业的隐患管理力度。在地方政府方面,以河北省为例提出了《河北省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治理规定》。这种国家与政府之间的共同保障,可以完善该层面的法律法规,使企业在发生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寻求法律的帮助[2]。

2.2 行业发展政策

道路运输行业发展政策是保证企业安全质量的关键,在2018年,交通运输部门为了能够保障道路运输的安全,出台了《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条例》,包括对风险管控、分析评估、隐患排查、整改监督的研究。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行业细化的能力,完善行业标准建设。现如今很多企业已经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发展的关键,将其视为生产安全的重点核心任务。

2.3 行业准入规范政策

我国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时间较短,在国家层面上还没有及时纳入到道路运输行业的准入规范中,但是也一直没有停下研究的步伐。例如,对于危险物品的运输来讲,将双重预防机制与企业提升运输能力相结合,或者将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作为企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大管理层对于机制完善的重视,充分发挥机制管理的作用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贯彻落实。相关部门应该在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两个方面加大关注力度,交通运输部门要持续提升道路运输的能力,加大危险货物运输的能力。此外,为了能够进一步达到相关标准,部分地区还对双重预防机制的标准进行了设计,通常企业会有以下两种建设形式,一方面是标杆企业成立的机构,另一方面则是在企业管理要求下安全评价体系的建设[3]。

2.4 标准规范

现在道路运输行业已经出台了与双重预防机制有关的相关措施,部分省份也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以山东省为例,为了能够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在全行业内都进行了不同运输渠道的建设体系,包括后续的实施标准等。

企业要想在安全管理上进行根本的管控,就应该进行制度的规范,保障行为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不仅是指货物的安全更是指运输人员的安全,因此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建设,对运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加大管理,利用规范化与科学化的控制降低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

与此同时,责任人要拟定文件并签署姓名,在文件中对每一环节的行为要求进行批示,并赋予文件法律效用,明确人员责任分工,以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的关键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在管理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还要保证能够在全单位以及运输全过程使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提升运输管理的水平。

与此同时,监督防范制度也是双重预防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机构应该按照要求选择定期或者随机的运输管理检查,在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寻找责任人,并根据事故情节的严重情况和等级划分进行下一步举措。此外在进行员工招聘时,能够保证每一位新员工都能够熟练的应用《交通法》《安全法》,拥有较为优质的安全意识,在出现问题时可以采取有效的应急预防措施,保证路程安全。对于监督工作的开展来讲,企业必须建设一支安全管理的队伍,在每一趟货物运输完毕之后,都可以第一时间根据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内容应该包括基础设施的安置、交通运输标准、工作职能的履行等,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要求,加强对运输质量和运输过程的管理,并进行定期的问卷调查,工作人员可以在调查问卷中填写自己认为企业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和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以此让管理者加大对道路运输实际过程中问题的关注,并进行优质的改善。总而言之,双重预防机制涉及管理层面以及行为层面,应该从多角度的进行思考,降低阻碍因素的产生[4]。

3 双重预防机制与道路运输管理体系的关系

3.1 相关性分析

长期以来道路运输行业始终秉持双重预防理念指导具体管理的实践,在原有道路运输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聚焦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发展特色,明确隐患排查的重要性,为道路交通管理体系的建构与思维路线的完善提供有效借鉴思路。在此背景下,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在现行管理体系中位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彼此依附、互为依托,但也在具体实践层面存在一定差别。其中,风险管理主张从全局视角出发,以道路交通运输中存在的危险源作为具体管控对象,依托动态风险管理体系的建构实现对危险源所处位置、产生原因、处置策略的动态识别,根据危险源等级划分和评定结果生成具体解决方案,并且致力于阻断1 类危险源向2 类危险源的过渡与转化;而隐患排查侧重于从局部细节入手,以现行道路运输体系中存在的缺陷作为目标对象,分类、分级别开展逐层排查工作,及时排查、处理1 类风险隐患,并且对于排查过程中发生的2 类风险隐患采取具体整改措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3.2 二者的主要区别

在明确二者共性特征和内在关联的基础上,还需审慎识别、辨认二者的差异性。其中,隐患排查并非等同于常规检查,二者主要差别在于参考依据不同。常规检查是一种参考过往检查经验采取的一般性管理方法,具有滞后性特征;而隐患排查侧重于收集整合风险管理经验成果进行隐患推测,具有超前性特征,用于辅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在实际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还应在明确基本概念差别的基础上,搭建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间的有效协同机制,更好地拓宽双重预防机制的适用范围、提升应用效能。

3.3 转化机制建构

从道路运输企业视角出发,风险管理主要把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设施设备、工作场所作为管控对象,识别其中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进行限制,使风险因素趋于暂时稳定状态,但该限制条件、干预措施往往存在一定时效性,当超出时限后将解除限制,由此使危险源转化为风险隐患,增加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对于道路交通运输中的突发性事件进行分类,大体可分为常规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起火或爆炸、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及安全事故等类型,不同突发性事件对应的评价等级各异。其中以因恶劣天气引发的交通事故为代表,此类事件通常具有明显征兆,存在可预见性,可通过及时干预来减轻后续严重后果、减少损失,因此应将其纳入隐患排查范围中,形成应急管理体系,并生成此类事故的应急预案。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得出,风险管理是隐患排查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而隐患排查则是风险管理体系延伸出的重要分支。

4 理论研究与发展

4.1 理论研究进展

通过整合现有关于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研究成果,从中可发现其研究重点主要围绕风险隐患概念界定、识别依据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等层面入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隐患排查步骤的梳理,生成具体解决策略。在概念界定方面,有学者认为危险源是一种固有、静态因素,无法实现根本性遏制或消除,而隐患则属于危险源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之下衍生出的一种有害因素,可采取及时干预和处理措施实现有效消除。在二者关系研究方面,有学者提出危险源、隐患之间在内因、外因方面具有一定共性特征,在危险源、隐患内外因的共同交互作用之下将诱发安全事故,对此还需通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机制与隐患治理程序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在管控与治理路径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应建立风险的分级管控机制,结合不同隐患类型、发生诱因进行治理措施的编制,并强调风险排查需依靠企业自身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明确风险事故防范机制建构的重要性,而隐患治理可依赖于政府的外部监管及跟踪督导,引入执法与监督机制强化有效干预,实现隐患治理目标。

风险管理、隐患排查二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具有互为依存关系,禁止将其割裂。需要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建构,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建立系统性、规范性风险防控机制,融入缺陷管理与排查内容,更好地发挥双重预防机制的实际应用价值。

4.2 应用研究进展

4.2.1 企业应用层次

结合现阶段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实际可知,双重预防机制已在客运、货运及旅客运输等环节得到推广与普及。有学者以公交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公共汽电车在日常运营环节存在的人流密度大、道路交通拥堵情况频发、突发事件社会影响力大等特征,建立企业行车风险评估模型,并提炼出其中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动态管控措施的编制,致力于将安全管理融入日常业务运营过程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学者以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作为研究切入点,根据两个风险级别较高行业的实际运营特点进行风险隐患来源的排查,并明确行车环境中隐含的复杂性、动态性干扰因素,为行车风险分析与评估机制建构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将实践应用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仍可发现道路运输企业存在的双重预防机制认知薄弱、忽视过程执行监督、盲目套用模板、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还需聚焦外部监管与内部创新动能两个层面进行具体整改措施的编制,引导同行业经营管理主体树立自觉意识。

4.2.2 行业监督方面

针对道路运输行业外部监督机制进行分析可知,现行监管模式主要以综合性监管、行业内部监管以及专项检查三种形式为主,且现行监管制度体系仍未步入成熟阶段。有学者从双重预防机制建构主体的责任界定研究入手,明确道路运输企业的主体性责任,而政府在此过程中仅承担外部监管、督促作用,无法真正替代企业进行相关管理机制的建设,由此进一步制约外部监管对于行业自律意识的养成、企业自身防控水平提升的实际效力。有学者引入先进企业案例进行行业监督先进经验成果的解读,该企业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整合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以及一线员工进行具体执行队伍的组建,并依托现行政策、分类精准投放、强化信息支撑等举措落实具体工作,配合政府部门执法监察与外部评估验收形成多重保障,更好地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进行隐患、危险源及缺陷的动态纠偏,实现双重预防机制的常态化运行。有学者聚焦信息化时代背景进行双重预防机制建构创新思路的规划设计,提倡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进行风险分级管控平台建构,将道路运输企业历史经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别建立危险源、隐患排查数据库,并引入行业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壁垒,配合动态预警、实时监测等功能模块的设计,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提升双重预防机制的运行实效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运输行业管理的风险防控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安全性,降低资源消耗,保证成本管理的有效开展,提升经济效益。此外,很多企业的制度建设并不彻底,存在很多不足,必须将双重预防机制完全融入企业文化之中,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危险源双重排查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美国煤矿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如何排查并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