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建设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为了使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能够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们就有必要建立健全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将高校内部控制落实到位。同时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作为不断完善和改进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管理工作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引言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最先出现了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为了使内部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模式,同时提高内部资源的利用率,达到相应的管理目标,从而提出了内部控制这一管理方法。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当前,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基本国情下,企业的经营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企业的规模也呈现出扩大化趋势,但与此同时因内部控制管理失败而倒闭的企业大有所在。由此我们可以知晓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研究内部控制我们势在必行。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融入企业的内部控制理念,推动了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高校管理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展开也更具规范性。同时研究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高校提高内部控制效率,改善内部控制现状。本文首先介绍了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几个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说明什么是高校内部控制,再从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入手,阐述有关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和原则,最后介绍了4种被普遍认同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并对评价方法的选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一、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必要性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能够起到较好的监督反馈效果,是一种必要的系统性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改善。它不是一种死板的制度性安排,而是一个评价、反馈、再评价的动态过程,能够督促高校工作人员定期地审查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以提升高校财务的管理水平。不同的高校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不同,建设规模也是大相径庭,导致每一所高校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都使得高校资源在一定的程度上被闲置,甚至是浪费,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由于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运行机制,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改善,以至于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全盘失败,所以我们需要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执行的全过程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进行有效的监督。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不仅可以发现高校内部控制活动中的缺陷所在,还可以通过再评价过程找到解决缺陷的方法,帮助改善高校内部控制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正因如此,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就成了高校内部控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地有效保证和必要手段。
二、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目标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如果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对内部评价的目标进行合理设定,这个目标是一个系统性的目标,是高校内部控制评价进行设计和运行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框架的核心指导一切内部控制评价活动都不能够脱离此原则,同时。在合理制定目标的基础上,评价才能得以确定,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在目标建立上,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审慎管理原则;第二,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安全;第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第四,促进高校增强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第五,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三、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一)详细全面评价法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基本形式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能指导下一步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根据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义可以知道,现阶段来说,主要有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评价这两种评价方法。
详细评价法在方法构成上涉及的要素比较广,需要建立在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对构成框架的要素进行判断,分析其是否存在;然后对高校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实际结果来判断是否有效;最后做出综合评价,这种评价需要以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和目标实现程度为基础,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用以确定高校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详细全面评价是一种从控制到风险的传统内部控制评价方式,即从内部控制运行到相关目标实现所产生的风险。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在分析内部控制运行过程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所以目前来说比较适合初创型内部控制和维持型内部控制使用。鉴于现阶段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还处于一个增长模式,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还并不完备,选择详细全面法对现阶段的高校内部控制来说,成本太高而且效率低下,还可能会得到不可靠的评价结论。
(二)风险基础评价法
风险基础评价法就是以评估高校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为基础;然后识别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而分析高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对风险目标有完全的适用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结果也就显现出来;再者根据现阶段高校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判断其运行有效性,并给出相关的证据,从而得知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最后是评估阶段,该评估阶段进行评估的是高校内部控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缺陷和不足,判断是否是一个涉及面更广的漏洞,从而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把握。高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不同的目标风险,并且在所面对的漏洞方面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评价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进行。
风险基础评价法与详细评价方法截然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该方法是一种从风险到控制的架构,属于一种全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也就是对于高校来说,目标再到内部控制的运行,需要参与评价的专业人员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型,将评价起点放在高校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上,然后分析影响风险的因素,最后提出可以控制风险的建议和方法,该过程充分的体现了“自上而下”和“风险基础”的理念。
由于风险基础评价法更加全面也更加复杂,并不会从单一的因素或者是单一的层面进行,所以其在评价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方面也更加适用,并且实际使用起来也更加灵活。但是使用这种评价方法的困难就在于需要更专业的判断和更专业的团队,需要指出的是,评价内部控制的主体并非控制本身,而应是在高校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三)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是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两个重要核心,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目标以及实施过程进行灵活选择。这两个评价表现模式在表現形式上不同,其中定性评价需要在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基础上,对评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分析和选择,同时也可以在同一个步骤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也可以将同一个评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拓展到一个步骤之中。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步骤分为很多层次和环节,一般都会包括调查了解阶段、健全性测试阶段、符合性测试阶段和综合评价阶段。
在制度调查阶段,一般使用询问法、观察法和调查问卷法等,其主要目的是了解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为了能获得更可靠真实的内部控制证据,我们可以向不同的岗位人员进行询问,在询问前根据所需信息形成访谈提纲,在询问时记录访问的内容。或者在使用调查问卷法时,尽量扩大对象范围,但是要注意事先保密,设置的题目也应尽量简单易答。
在健全性测试阶段,有很多方法可供选择,以文字记录和展现流程图为主,也会有调查表法等。
在符合性测试阶段,常用的评价方法一般包括穿行测试法、实地观察法。穿行测试法就是指在高校内部控制流程中任意选取一笔交易作为样本,然后追踪该交易从最初开始直到最终结束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的过程,以此来了解高校内部控制措施设计的有效性,并找出关键控制点。实地查验法就是通过使用统一的测试工作表,然后与实际的业务单进行核对的方法。
在综合评价阶段,一般有比较分析法、资料参考法、列举法等。其中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该校的历史数据和现实数据,或是与其他高校标准数据以及最优数据进行比较,然后识别出评价关注点的方法。
(四)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在应用于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环节中时能够反映出其特点和目标要求,并且在评价模型的帮助下,可以量化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结果,得出一系列可用于对比和分析的分值。定量评价法在具体的方法分类上,又可以分为主观法和客观法。主观法就是以人的主观因素为重要考核量度,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经验在分析中占了很大的作用,会根据风险的重要程度进行经验判断,然后再对相关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客观法往往会根据实际的客观情况反馈来确定权数,然后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聚类分析法、判定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都属于该类型下。由于客观法在现阶段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两种主观定权的评价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显得更加实用,其把复杂并且难以分析的项目决策进行系统性分析,从多个层次来解剖决策整体,形成很多与决策有关的元素,比如目标、方案等,然后在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的帮助下进行层次分析。
(1)建立阶梯型结构层次
COSO内部控制框架指明了结构层次,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控制这构成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五要素作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研究指标。在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时,将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分解为目标层A,将五要素分解为准则层B,然后再将五要素的构成分解为子准则层C。
(2)构建判断矩阵
通过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对准则层的五要素进行评分,根据比较结果构成正互反矩阵,也称作判断矩阵。如内部控制矩阵,如表1:
(3)确定权重向量
先建立判断矩阵,需要在一致矩阵法的基础上进行,然后得到相关的特征向量,最后确定权值。
(4)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往往很难满足一致性条件,并且一致性条件的矩阵也很难被建立,所以在判断阶数时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该检验的目的是让判断矩阵的偏离值不能过大,并且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一致性条件。其指标CI决定了一致性情况,该值越小,一致性越好。
(5)建立评价模型
在确定了权重的基础上,构建满足条件的评价模型P=,P指的是要求得的有效性得分,U指的是权重,E指的是准则层指标。
层次分析法是在深入分析复杂决策问题的性质、影响因素及内部关系的基础,对决策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模式以及形成思维进行量化分析,得到量化数据,然后进行数学化处理,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量化数据对比,从而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该方法在某种程度上特别适合于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控制活动。
四、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选择及建议
(一)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选择
总的来说,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多种多样,要在多样化的方法中选择更加适合高校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不同区域和不同研究层面之间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在选择上还是存在着相同点的。国外的许多学者想通过建立各种各样的模型来强调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客观性,但实际上由于操作技术有限或成本过高等原因都会导致完全理想的模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各种差错,以至于构建模型失败,从而无法推广。国内学者虽然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扩展了评价方法的思路,但在定量指标的评价上还存在滞后性。
通过对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和具体实践可以知道,现阶段来说,该评价活动还仅仅只是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在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缺乏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没有一个可靠的参考模型,缺少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方法。在选择评价高校内部控制的方法时,不能只从表面出发,而是要从更加深层次的角度,充分考虑到高校这个主体,研究其内部控制的目标,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的方法,不能只是一味的模仿和效仿。
(二)针对高校选择评价方法的建议
1、推荐使用风险基础评价法
由于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公益性教育机构,在很大程度上高校工作的重心都是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术科研研究,而行政职能部门则一直不被重视,处于一个的弱势地位,这就导致了高校没有足够的原始动力来推行使用内部控制评价。因此,从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以及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选择风险基础评价方法才是最适合的。选择风险基础评价方法,可以弥补高校在内部控制建设上的不足,同时还能增强评价的成本效益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使得内部控制评价的充分性得到广泛运用。
2、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法
企业的内部控制虽然已经成型,有了一定的建树,但是鉴于高校与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已经成型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不能直接运用到高校内部控制的管理中去,高校必须建立属于自己也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同时不同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优缺点都各不相同,我们没办法在使用一种评价方法的同时对高校内部控制过程所有的问题进行评价,因此针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的现状,以及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情况的复杂化,我们可以综合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将不同的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得,使得各个评价方法的优点扩大化,缺点隐藏化,以达到我们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不同目的。
结论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研究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实践中来,发现并提出了潜在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问题,然后不断深入并解决,随着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虽说如此,但是大部分的评价方法还是以COSO的五要素为基础进行评价指标的研究,高校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尚未从根本上脱离会计和审计的范畴。在现阶段,我们已经研究出了一些较为完整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指标体系,但是在应用上還是没办法扩展到更广阔的地方,在使用的时候也没办法更加深入,以至于不能完整的表现出各指标在高校内部控制中的现实意义,所以如何量化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结果目前仍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完善过程的一个薄弱环节。
国家在不断强大,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所以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高校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也需要适时调整。为此就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评价,才能及时发现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在当前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体系中,还存在着评价监督执行力度弱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专业队伍匮乏等问题,所以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了我国高校的有序发展,我们应当加强高校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专业化的高校管理团队,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实现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和监督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谢素华,黄鹂,刘俊民.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方式[J].审计与理财,2018(07)
[2]王敏.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7(05)
[3]罗冬梅.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及其设计思考[J].财经界,2017(08)
[4]侯龙.高等独立学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分析[J].高教论坛,2018(09)
[5]戴薇.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6)
[6]张娜.高校内部控制浅谈[J].中国集体经济,2018(23)
[7]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2008(03)
[8]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J].审计研究,2011(01)
[9]王双,赵毅.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述评——评价标准?指标?方法[J].会计之友,2013(23)
[10]刘威.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财务内控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6(07)
作者简介:税勇霖(1988.02.15),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注册会计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