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君:
“他们是为我而死”“一个战士就是一座界碑”“祖国山河寸土不让”……2021年2月19日,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5位戍边英雄事迹一经发布,就在无数人心中激荡着崇尚英雄、缅怀烈士的共鸣与共情。一时间,与此相关的消息持续刷屏,一系列话题冲上热搜榜且热度不减,一天阅读量就高达12亿。有网友说,“这才是热搜该有的样子”。
从公开的现场视频中可以看到,戍边将士在中印边境,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从白天到黑夜,一直到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团长祁发宝在面对外军越线挑衅时张开手臂,把坚强的后背留给战友和祖國的画面,看哭了无数网友。
冲突中牺牲的4位战士,一直都是铁血与柔情并重的汉子:营长陈红军当初本来已经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听到征兵后临时“变卦”走进了军营;王焯冉瞒着家人偷偷在网上报名参军,在最后一次出任务前就写好家书“愿有来生再尽孝道”,做好了随时为国牺牲的准备;肖思远的钱包里珍藏着一张女孩的照片,牺牲当天,他还憧憬着未来能为她“做一辈子的菜”;年仅19岁的陈祥榕牺牲以后,他的妈妈来到部队,没有讲家里的困难,第一句话就是问“榕榕当时勇不勇敢”。对此,不少人直呼“泪奔”。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动情地说:“有关报道出来之后,坦白讲我反复地阅读了好几遍,心中非常感动。我想,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每一位英雄烈士都值得怀念,值得我们尊敬。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英雄虽已离去,精神永驻边关。
祁发宝
张开双臂,以一挡百
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祁发宝所在团不成文的“规定”
那天,印度士兵带着钢管、长棍、盾牌冲过来。祁团长赤手空拳,挡在他们面前。他张开双臂的背影,感动了全网。军医韩子伟说,祁团长被印军重击,左前额骨破裂,伤口有十几厘米长。被救出后,包扎伤口时,“他一把扯掉头上的绷带,还想起身往前冲。”
这个驻守边关18年的甘肃汉子,已经多次跟印军遭遇。一段最新公布的视频显示,去年1月,有印度士兵跑到我方控制区域。祁团长操着硬气的西部话大吼:“现在立马给我滚!不想打仗就滚!滚!”有一次,祁团长带队骑马巡逻,途经一个悬崖,军马走在不到半米宽的陡峭马道上时,突失前蹄摔下悬崖,瞬间被河水吞噬。幸好祁团长反应快,及时跳马。但他被重重地摔在悬崖边上,直接摔晕,醒来时发现后背被划出六七道口子,鲜血直流。这种命悬一线的经历,祁团长遇到过十几次。
2015年之前,祁发宝在巡逻执勤过程中曾40余次遭遇暴风雪和泥石流,他的战友中有16人掉入冰河和雪坑遇险,2人长眠于雪山。
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因为我们的岁月静好里,有他的功劳。
【素材运用】张开双臂,前是重围,身后是祖国,你给你的部下作出了军人高尚的示范。负伤、牺牲从来不是带兵人的追求,却是国家召唤面前,一腔赤诚的表白,高原看到了,祖国看到了,人民看到了,你,你们,视死如归,为国尽忠的那一腔热血。
陈红军
我的祖国,我用生命捍卫守护
党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陈红军
那天,营长陈红军带人突入重围营救,最后不幸牺牲。据说,战斗到最后,陈营长的10个手指全部被砸断了。这位33岁的营长,是位心理学硕士,2009年从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毕业,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可听说要征兵就临时“变卦”了,最终走进火热军营。营长牺牲时,妻子已经怀孕5个月,为了不惊扰孕妇和胎儿,人们暂时向她隐瞒了丈夫牺牲的消息。10月25日,营长的遗腹子出生了。那一天,正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营长的妻子得知不幸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她说:“我要把孩子好好养大,让他成为像爸爸那样的人。”
【素材运用】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若无壮士抛生死,哪有悠悠静好天!陈营长,你用青春、鲜血、生命筑起的巍峨界碑将永远矗立在喀喇昆仑高原,永不倒下。
肖思远
赤胆忠诚,皆为祖国
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肖思远的战地日记
肖思远,24岁,河南延津县人。他是带着一张女孩的照片入伍的,家里也早早给他准备好了婚房。牺牲前,他还在憧憬未来:“我想给她做一辈子的菜。”那天,看到团长营长都被围住,他毫不犹豫地冲进去营救。他的职责,本来是录像取证,不必加入战斗。但他无法袖手旁观……家里有个房间,摆满了他的衣服、鞋子等遗物。大年三十晚上,妈妈坐在那个房间,从微信给他发了一个压岁红包。“新年了,给你压岁钱,大儿子。”这份压岁钱,永远不会有人接收了。希望英雄,能化作星辰,永远和妈妈相伴。
【素材运用】山总比人高,可现在你比山还高。身后皑皑的白,如同格桑花盛开的海,淡淡而笑的你,是高原上最美的雕塑。你的年龄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四岁,但你的英勇献身精神,将与天地同在,你的英灵将永驻守在我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喀喇昆仑高原!
王焯冉
我有义务冲在前、站在前
我向组织请战,如果能上场杀敌我愿站在排头。——王焯冉请战书
那天,在前去支援的途中,有战士在河中遇险。王焯冉为了救助战友脱险,一只脚被卡在了水下巨石缝中。危急时刻,他猛地把战友推向岸边:“你先上,如果我死了,照顾好我老娘!”战友获救了,王焯冉却永远倒在了冰冷的激流中。执行任务前,王焯冉写下一封简单的家书:“爸妈,儿子不孝,可能没法给你们养老送终了。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还给你们当儿子,好好报答你们……”每一个字,都很朴实,也都催人泪下。
2020年6月,王焯冉牺牲的消息传来,乡亲们静默。英雄逝去,本就悲恸不已,他年过古稀的奶奶身体条件差,不能再受打击了。于是,全体村民形成了一个“条约”:王焯冉的事,谁也不议论,谁也不乱说。8个月过去,这个善意的谎言还没露出破绽。王焯冉奶奶已经74岁了,身体不好,至今全村只有她一人不知她的孙子已经殉国。她每天坐在家里,笑呵呵地盼着孙子回来。
【素材运用】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烈士王焯冉,你没有不孝,你是祖国最骄傲的儿女、兄弟姐妹们心间的英雄!
陈祥榕
宁洒热血,不失寸土
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还顶着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陈祥榕对一次战斗的记录
格外让人心疼的,是战士陈祥榕。他2001年出生,牺牲时还不到19岁。那天,陈祥榕跟随营长陈红军,冲进包围去救团长。战斗结束时,有人发现一名战士紧紧趴在营长身上,死死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那就是陈祥榕。这个吃到橘子都好开心的戰士,曾写下自己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曾经,看到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班长问:“你一个‘00后新兵,口号这么‘大?”他说:“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陈祥榕牺牲后,部队问他的妈妈有没有什么困难。英雄母亲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只想知道我儿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这句话,让人们瞬间泪奔。向人民英雄致敬,也向坚强而伟大的母亲致敬。
【素材运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为什么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会用“清澈”来形容对祖国的爱?答案可以从边防军人的声声誓言中找到。他们说:“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这样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真的就像一个过滤器,让浮躁和畏惧远去,只留下最清澈、最纯粹的初心。
链接清澈的爱,喀喇昆仑的石头为证!
视频中有一幅画面格外显眼:在边防官兵们列队准备迎敌反击、准备用生命捍卫祖国领土时,在他们前方的石头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中国。在喀喇昆仑高原,每一位边防军人都有“石头情结”,因为每一块石头的背后,都承载了他们的故事……官兵们说,这些石头是“龙的鳞甲”,作为“龙的传人”,他们在“龙的脊背”上坚守。而这些石头也见证了他们的忠诚。每当到了交党费的日子,战士们会挑一块石头,写下姓名、党费和日期,还有自己最想说的话。“守土有责”“寸土不让”“一炮歼敌”……他们把青春誓言写在石头上,立于喀喇昆仑之巅。即使离开军营,老兵也要用石头写下誓言:“若有战,召必回”,希望留下的石头能够代替自己,继续在边防站岗。而特殊的石头也成为官兵们的寄托。
致敬英雄
英雄们的“热搜榜”,折射出时代应有的英雄史观
有人说,“他们才是我们该追的星”;也有人说,“这才是让人民有信仰的热搜”。的确,戍边英雄连续上热搜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足以说明英雄事迹具有穿透人心的能量,英雄精神也在激发着人们内在的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榜单上的英雄话题越多,所能呈现的英雄故事就越全面、越生动,让卫国戍边英雄赤胆忠诚、无畏献身的精神品质不仅回荡在风雪边关,更能内化于每个人的价值信仰之中。爱英雄、爱祖国,正是人们的共同心声。那张开的双臂,护卫着亲爱的祖国,那么,也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敬爱的英雄吧!
(作者:梁言品,摘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
寸土不让,寸土不丢
脚下的土地,再小也属于中国
请放心吧,亲爱的祖国
当我在战场上倒下
请别难过
那鲜血染红的大地
明天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请放心吧,亲爱的祖国
当我在战斗中牺牲
请别难过
我化作翱翔的雄鹰
也要守卫着祖国的山河
——《请放心吧,祖国》
写在最后:多希望他们都在人间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