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血症患者中炎症指标联合血栓弹力图的应用分析

2021-06-11 07:16:48邝光华钟振洲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脓血血块力图

陈 焕,邝光华,钟振洲

(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 赣州 342100)

脓血症患者普遍存在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异常,病情严重可发展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机体对抗感染时,通过激活凝血系统来实现自我防护。脓血症患者平衡被打乱,可增加酸中毒、血液淤积和内皮损伤等异常,使得凝血因子和纤溶系统发生改变,引发凝血功能障碍[1-2]。为此,需注重检测脓血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凝血状态,以便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往常用的凝血四项只可反映凝血异常状态,无法对脓血症形成的凝血异常过程做出及时而准确的反映,对血液高凝或低凝状态识别效果不佳。血栓弹力图评估凝血紊乱作用明显,但在判定脓血症患者凝血状态方面的报道较少[3]。故我院对比脓血症患者炎症因子,同时予以血栓弹力图检查,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8 例脓毒症患者,年龄30~80岁,平均(54.78±4.12)岁,病程2~10 个月,平均(6.18±1.25)个月。将78 例患者根据凝血综合指数分为对照组、低凝组和高凝组。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 例,年龄32~78 岁,平均(55.16±2.24)岁,病程3~10 个月,平均(6.21±1.27)个月;低凝组中男性12 例,女性10 例,年龄33~75 岁,平均(54.72±2.32)岁,病程2~9 个月,平均(6.27±1.24)个月;高凝组男性14 例,女性12 例,年龄30~80岁,平均(55.42±2.36)岁,病程2~9 个月,平均(6.12±1.32)个月。纳入标准:(1)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脓血症[4];(2)患者年龄不低于20 岁;(3)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主动参与。排除标准:(1)实质性脏器功能异常者;(2)合并其他类型血液系统病变者;(3)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者;(4)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78 例患者入院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炎症因子水平。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采用镜检法测定血小板计数,另采用美国Haemoscope公司生产的5000型血栓弹力图检测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相关指标,根据凝血综合指数将78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凝血综合指数≤3,n=30)、低凝组(凝血综合指数<-3,n=22)和高凝组(凝血综合指数>3,n=26)。

1.3 观察指标

1.3.1 三组炎症因子对比:比较对照组、低凝组和高凝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内毒素。

1.3.2 三组血栓弹力图指数和凝血指标比较:比较对照组、低凝组和高凝组凝血时间、血块生成时间、血块生成率、血块强度值、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经软件SPSS 22.0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炎症因子、血栓弹力图和凝血功能指标)以(±s)表示,采用F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炎症因子对比 三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凝组降钙素原、内毒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和高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三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1 三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内毒素(ng/mL)对照组 30 43.56±8.12 0.80±0.12 0.22±0.05低凝组 22 46.72±7.56 5.68±0.64 0.45±0.11高凝组 26 45.21±7.78 2.45±0.36 0.32±0.06 F 1.041 933.705 60.449 P 0.358 0.000 0.000组别 例数 C反应蛋白(mg/L)降钙素原(μg/L)

2.2 三组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指标对比 三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凝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块生成率和血块强度值低于对照组和高凝组,凝血时间和血块生成时间高于对照组和高凝组,高凝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三组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指标对比(±s)

表2 三组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指标对比(±s)

血块强度值(mm)对照组 30 125.72±25.48 16.35±4.65 4.32±1.24 4.92±0.84 2.51±0.62 63.24±4.32 63.24±5.67低凝组 22 80.12±15.60 15.21±4.78 3.72±1.15 12.21±3.68 5.42±1.52 40.18±10.15 37.68±4.12高凝组 26 225.18±40.16 13.66±4.27 4.18±1.21 3.16±0.72 0.81±0.14 79.21±13.56 90.21±15.27 F 158.049 2.423 1.650 127.584 159.836 93.582 174.050 P 0.000 0.096 0.199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血小板计数(×109/L)凝血酶原时间(s)纤维蛋白原(g/L)凝血时间(min)血块生成时间(min)血块生成率(°)

3 讨论

血栓弹力图是检测凝血功能的新型模型,可全方面评估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来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发展变化做出准确评估[5-7]。研究[8]发现,脓血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凝血障碍也存在明显差别。文中研究显示,低凝组和高凝组患者内毒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脓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内毒素水平密切相关。脓血症与病菌感染密切相关,发病后,机体大量释放炎症因子和炎性细胞,使得线粒体和各种酶功能紊乱,导致大量代谢产物于患者体内蓄积,增加脏器功能衰竭风险[9]。此外,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可诱发凝血和纤溶功能紊乱,增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量,导致出血、血栓等异常情况的发生。炎症因子和内毒素可对内皮细胞分泌血栓调节素进行抑制,刺激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对纤溶作用的抑制作用,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凝血功能高度可大量消耗凝血因子,朝着低凝状态发展[10]。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常用的凝血检查指标,但二者仅可对凝血过程的部分环节进行反映,判定早期凝血异常的作用不大。

脓血症严重程度也受血小板计数影响,后者的数量和质量共同影响血栓弹力图指标中的血块强度值,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下降时,经血栓弹力图检测可见血块强度值下降。凝血功能正常时,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血液低凝时,凝血时间和血块生成时间延长,血块生成率血块强度值缩短;高凝患者凝血时间和血块生成时间缩短,血块生成率、血块强度值增大[11-12]。此外,文中数据显示,低凝组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和高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是可准确反映脓血症患者疾病严重性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总之,联合应用血栓弹力图和炎症因子,可准确判定脓血症患者血凝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病情风险,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脓血血块力图
经血发黑还有血块,超过3天要警惕
康复(2023年13期)2023-07-31 05:21:47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英语文摘(2021年4期)2021-07-22 02:36:30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血栓弹力图在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
炎症指标联合血栓弹力图在脓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时空观指导下的模块整合教学——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力图称霸的美国》为例
磕掉了牙齿
家教世界(2017年10期)2017-05-02 08:01:29
吸痰管替代尿管清除膀胱血块的对照研究▲
微创医学(2015年5期)2015-12-25 02:21:30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伤寒论》第306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