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

2021-06-10 13:18张贤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关键词:人文性教材语言

张贤明

【摘要】语文课堂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更要“看”透学生。文章作品选入教材,必定具有一定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来源于生活也必将用于生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语言;人文性

我国的语文教学古今有异,从近代的“五四”运动以来,语文渐而以白话文为主,现今更是毋庸置疑。白话文通俗易懂,学生应该体会甚深,但阅读教学依然使语文教师百技莫展,常常埋怨学生底子薄。为何不另觅他法,探取可行之径呢?关键在于“吃”透教材,“看”透学生,将其击破在点上。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堂的教学材料,主宰阅读的教学方向,没有充分了解教材,又谈何课堂教育。教师要“吃”透语文教材(即备课),为语文教学确定重难点,提炼文章的精粹,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是相当重要的。不同的作品,有其不同的语言、写作思路、结构、背景、目的等,因此,筹备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师来说必须全面,不容许粗枝大叶。尤其对于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处于阅读培养的基础阶段,语文教师对人文性的灌输不容忽视。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再理解作品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推敲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此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进行教学,方可称为全面备课。

语文课堂也要以人为本,要“吃”透教材,更要“看”透学生。学生的群体差异也使阅读课堂带来不同的教法,语文教师也切莫千篇一律地进行教学。我国现今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与家庭、城市与农村、地域差异、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等,也是学生结构的形成因素。“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并非要教师逐个进行教学,只要抓住学生的知识与情感的共性则可。阅读课堂要回归本真,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性的教学,更应揭示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性。学生是富有情感和意志的个体,如果语文教育所进行的只是语文知识的客观性和标准化,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但是从根本上说,追求这一方向的许多做法背离了语文教育的特点,不但降低了语文教育的效率,而且也伤害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和创新意识。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因而,语文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也必须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材施教。

我国文学发展源远流长,语言文化精巧广博,人文环境与思想均融入了文学作品当中,教师在教学时是否挖掘出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呢?就此问题笔者进行以下探讨。

一、文章作品具有表现力的语言

语言可以表现出各种情、景、人物以及大千世界中千差万别的变化。但它所描绘的形象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实现,而不能像其它艺术形式那样给人以直接、具体的形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将课文的精彩的语言挑拣选择,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准确,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进而为其日后自读、自学、自悟等求知过程堆砌扎实基础。如,“春江绿江南岸”当中的“绿”,此字本指颜色,但置于该句中却是一种使动用法,是“使……变绿”的意思——这是语文的知识性学习。但在教导学生时,除了要明白其意之外,还得让学生判断作者的用意和使用该词的妙处,欣赏并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既生动又美丽的景象,仿如作者般身临其境,进而迁移到学生的写作中——这正是人文性教学体现。

二、标点符号活用

在语句中,使用标点符号以分隔语句、字词等,教会学生使用相当重要,这一点要从文学作品中体会。例如,北师大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的《语言的魅力》一文中有一句“春天到了,可是……”句中运用了一个省略号,使句子表面看似乎表述不清,但它给读者拓展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文中乞丐的境况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感染路过的每个人。这则是从阅读到想象,再将想象的结果与现实进行实质性的对比,思维过程的升华不得不让人感概万千。可以说,表面上是省略了内容,但给予读者的却是更为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若是只对该省略号所缺的内容作提示填充,未免过于照本宣科了。应该利用学生所想象的内容更深入地开启学生的心灵钥匙,认识该历史时期的人文特点,从而体会这语言的魅力所在。

三、意与境交融

意,即作者的主观感情;境,即客观的景物。意境所包含的“情”与“景”两个内容中,作者的情起主导作用,它能赋予景物描写以生动的活力和奇异的光彩,古人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情随境迁,景随意出。写景是为了抒情,抒情又依赖写景,情景交融是意境的突出特点。不妨欣赏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全诗的每一句、每一词无不写景,何处抒情?这则需要教师创设如画的课堂氛围,以景诱人,进而拨动其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领略其中蕴含的思想意愿和审美情趣,启迪思维、产生共鸣。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意境,有的先写景后抒情,有的边写景边抒情,有的则是如例子一样将自身的所有情怀寓于景,而不开门见山彰显于字里行间。

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多如星宿,在每一篇作品中都会有具体的表现。但要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发展學生的情感和意志,还得备好每一节课,深入探究教学作品中的“宝藏”。

猜你喜欢
人文性教材语言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