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整顿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消息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北京市教委明确表示,部分培训机构存在疫情防控不到位、虚假广告、退费难、超纲超前教学、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正在对突出问题和违规行为进行清理规范,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在审核通过后即可有序恢复。
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大事,风吹草动都牵动人心,相关部门及时发声澄清谣言,回应诉求剑指乱象,显然十分必要。应当看到,校外培训之乱并非一天两天,漫天吹嘘、质量堪忧,趸交学费、退费无门等情况普遍存在,而更令人烦心是超前教学、贩卖焦虑,动不动就是“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捆绑裹挟下,许多家庭不得不投入巨大精力与财力跟风,甚至造成“课上不学课外补”等扭曲现象。
校外培训本是学校教育的丰富和补充,如今很大程度上成了超前抢跑、揠苗助长的赛场,不合教育规律不说,还极易引起“剧场效应”。事实上,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既有课程方案经过了科学评估和反复实践,在此基础上,选择去课外班查漏补缺、培育特长,本无不可,但若任由本该是“配角”的课外班喧宾夺主、乱带节奏,打破校内校外教育的平衡关系,便会造成你追我赶、军备竞赛的失序“内卷”。从这个意义说,严格整顿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点是打击违规经营、规范市场秩序,让孩子从过度焦虑、低效比拼中解脱出来。
北京是教育高地,但相較于学生数量和家长期待,优质资源依然供不应求。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源上还得校内、校外“两手抓”。这些年,北京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化,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整体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供给侧”,让校内教育和校外辅导有效衔接,方能为孩子成长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个体,是孕育希望的种子,流水线式培养使不得,填鸭抑或大水漫灌也不可取。让教育回归本义,以自由为土壤、以尊重为阳光,孩子才能在爱的空气中,真正体会到成长的美好。
(来源:《北京日报》 胡宇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