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琮
【摘 要】小學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智力发育速度较快,是对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情况势必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产生一定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具有持续性的,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会保持规范的行为举止;相反,那些从小没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小学生往往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群体意识较差等多种不良习惯。因此,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教育因素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发展,对其习惯养成因素做出相应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家庭教育因素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4-0181-02
A Study on the Family Educational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 Habits
(Fengle School District,Minle County,Zhangye City,China) YANG Cong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at an important stag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Students at this stage have fas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which i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them to cultivate good behaviors and habits. The situ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is bound to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rs and habit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his influence is often continuous. Students who have received a good family education from an early age will maintain a standardized behavior; on the contrary, thos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have not received a good family education from an early age will often show good behavior in their future lives. Many bad habits such as self-centeredness and poor group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udy the family education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 and habits. This article will base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make corresponding discussions on the factors of their habit formation.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al habit formation; Family education factors
一、行为习惯的基本简述
行为习惯主要是指个体在某些事情或者活动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由个体的思想来支撑身体的外在表现,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行为。对于行为习惯来说,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长期性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这种生活方式一旦养成往往不容易被取代,并且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自然流露。目前来看,我国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大体分为两种,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不良行为习惯。对于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说,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不良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会使学生养成目无尊长、自以为是的性格。不良行为一旦养成,往往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对其进行纠正,这也使得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具有持续性的,不仅会影响到小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加会影响到身边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家庭教育因素分析
(一)家长文化水平的影响
目前来看,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是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重要因素,很多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程度较差,这样的家长往往知识储备较为少,思想高度也很难达到育人的标准。同时,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也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其处理家庭事务的能力,因此,家长的文化水平会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并且这种影响是常态化的、长期性的,孩子一旦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很难改变。在现阶段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家长应该注意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这也使得孩子在今后的家庭生活中有正面的参考对象,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以及行为习惯,有利于孩子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家庭生活环境势必会对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很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势必会对其产生长期性的影响,这是因为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但是分辨力以及判断力较差。
首先,家庭经济状况会对学生行为习惯产生影响。现阶段,小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已经成为对其行为习惯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不同家庭可能会在经济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而对于家庭一般的小学生来说,往往会将自己看作是家庭中的小主人,一种荣辱感油然而生。为了减少家庭经济因素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进行家庭经济管理,让小学生逐渐习惯现阶段的家庭经济状况,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小学生对自己进行约束,这样一来,也使得小学生的社会意识得到了逐渐的培养,有利于进一步开阔学生眼界。
其次,家庭结构会对学生行为习惯产生影响。小学生的家庭架构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两类,即单亲家庭以及非单亲家庭。经过调查之后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单亲家庭往往存在生活不如意的现象,很多家长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工作压力,同时还承担着教育以及管理孩子的重任,这些家长往往很难有空余时间对孩子行为习惯进行指导以及培养,这也就导致了一部分小学生出现了行为习惯不规范的现象。此外,在农村地区依然有较大一部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多是由祖辈对其进行监护。由于很多祖辈文化水平非常有限,没有主动关注留守儿童现阶段的心理状态以及学习状态的意识,觉得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孩子非常可怜,于是便对孩子过度溺爱,尽自己最大能力来满足孩子的种种需求,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关注极为有限,这也很可能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最后,家庭生活方式会对学生行为习惯产生影响。无论是家庭生活中的饮食起居还是家庭成员的日常交流对话,都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一定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具有持续性的,例如家庭成员是否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运动等,都会对为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家庭成员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势必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小学生变得懒散、生活没有规律,这也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今后的生活。因此,家庭成员应该注意严格要求自己,首先保证自身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对小学生产生引导以及熏陶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對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其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家庭这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良好日常习惯的长期性培养。学校的教育使得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社会规范等,而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应该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家庭成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从而使得小学生可以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生活,这也是学生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教育因素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9]GHBZX11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韦丽相.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家庭因素[J].速读(上旬),2020(03).
[2]王静.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分析[J].文存阅刊,2018(06).
[3]刘硕峰.培养良好习惯 绽放生命之花——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研究[J].辽宁教育,2013(24).
[4]赵咏梅.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研究——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J].科技信息,2012(33).
(责编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