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的峥嵘岁月

2021-06-10 14:35梅兴无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六盘水建设者建设

梅兴无

三线建设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走向破裂,中国原有的安全体系产生动摇。1964年,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直接威胁中国的安全。据此,中央重新定位了国家安全政策,在“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略判断下,一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拉开了帷幕。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奔赴三线艰苦奋斗,为建设战略大后方立下了不世功绩。

横空出世的三线建设

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讨论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5月27日,毛泽东与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谈话时郑重指出:“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据此,中央工作会议决定,“三五”计划的重心转向以三线建设为主。

一、二、三线主要是按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的:一线,指沿海和沿边省份;二线,指介于一线和三线之间的中部地区;三线,指内地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6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称“大三线”;一、二线省份的腹地又是本地的三线,称“小三线”。三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10年至15年的时间,在内地建起一个工农结合、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工业基地。

为了加快三线建设进度,毛泽东果断提出“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那个年代,这两句话迅速凝聚起全国的力量,把最好的物资设备配置给三线,把最好的人员输送到三线,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和行动。

中央决定,对一线和二线建设采取“停”(停建一切新开工项目)、“缩”(压缩正在建设的项目)、“搬”(将部分企事业单位全部搬迁到三线)、“分”(把一些企事业单位一分为二,分出部分迁往三线)、“帮”(从技术力量和设备等方面对三线企业实行对口帮助)的方针,集中人力物力加强三线建设。

“好人好马上三线!”全国各地400多万解放军官兵、技术人员、职工以及上千万民工,组成了浩浩荡荡的三线建设大军。当初被选中上三线的人员,都感到无比光荣。他们扛起背包,跋山涉水,迁徙到西部的荒塞之地,开始了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的风云壮举。

自此,一场持续15年、涵盖13个省区、投入2000多亿元及千万人力的三线建设宏伟战略开始实施。

“攀枝花建不好,我睡不着觉”

三线建设工程之艰苦卓绝,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从三线建设的重点“两点一线”(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和成昆铁路)可见一斑。

对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毛泽东高度重视,曾说:“攀枝花建不好,我睡不着觉!”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建设大军,集聚金沙江畔这个“七户人家一棵树”的荒芜村落,“天当罗帐地当床,金沙江是大澡堂;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白天棒棒(抬东西的木棒)压,晚上压棒棒(木棒搭成的床)”,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他们充满感情地说:“攀枝花建不好,毛主席睡不着觉,我们能睡着觉吗?”大家慨然表示:不想爹来不想妈,一心建设攀枝花,不出铁不回家。

随着一声声爆破巨响,攀枝花建设工地沸腾了。按设计标准,建一个150万吨的钢铁厂,至少要5平方公里平地,可攀枝花连1平方公里的平地也没有。建设者硬是在2.5平方公里的弄弄坪山坡上,搬走了2.5亿立方米的岩石,采用台阶式布置,螺旋式地把一个大型钢铁厂建在3个大台地上。

1969年3月,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发布号令,要求攀枝花1970年7月1日前出铁,向党成立49周年献礼。“七一出铁”成为攀枝花建设者的共同目标和动力。当时攀钢铁矿主要由兰家火山矿提供,但矿山海拔高达1600多米,如果修建铁路,肯定影响工期。工程兵群策群力,从矿山顶部挖掘一条贯穿矿体的垂直隧道,使矿石顺势而下,再通过矿车运走,不仅赢得了时间,而且节约了资金。1号高炉当时仅完成工程量的27%,时间紧、任务重,建设者吃在工地,住在现场,日夜加班连轴干,用布满厚茧的双手托起了1号高炉。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六盘水煤炭基地是与攀钢配套的煤炭供应地,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开发建设。基地取三个地名的头一个字,诞生了“六盘水”这个地名。

1965年,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13万名基建工程兵、技术人员、职工以及50多万吨物资、4000多台机器设备,齐聚贵州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夜郎之國”。油毛毡棚、芦席棚、草棚之类的简易房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群山的沟壑之中,他们自嘲为“五风楼”,即地面和四面都透风。不少地势低洼的简易房,碰到下大雨,早上鞋、盆漂了一层。但大家乐观面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个时代奇迹。

煤矿开采需要大量配套设施,电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架电线的水泥电线杆有一吨多重,全部靠人力一根一根地抬上山。有一支20多岁的女兵组成的架线队,把高压线从几百米的山顶铺设到山下的矿区,为赶工期,女兵们不顾摔伤的危险,把25公斤重的一捆捆电线套在身上,然后从山坡上往下滚,滚到山下,电线也就放完了。她们用这个办法,很快就架起了高压线,把电力送到各个矿山和施工现场。

1965年夏天,六枝矿区建设碰到第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修建一条10公里的地宗铁路专用线。这条专线经过的地形极其复杂,需要打2条隧道,跨5座大山,填8条深沟,架4座桥梁,筑10孔涵洞。矿区指挥部发出号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建设者高呼“战晴天,抢阴天,刮风下雨当好天,加快建设大三线”的豪迈口号,日夜奋战在工地上。1965年12月31日,地宗铁路专用线正式竣工通车,第一列满载煤炭的列车在一片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六枝矿区。

六枝、盘县、水城三大煤矿区原定1970年达到770万吨的生产能力,结果1968年就实现了这一目标,提前了整整两年时间。

“其他铁路不修,也要集中修一条成昆路”

成昆铁路是“两点一线”中“资格”最老的一个,早在1958年就动工兴建了,但受经济条件制约,时建时停。1964年,三线建设上马之初,毛泽东强调:“如果材料不够,其他铁路不修,也要集中修一条成昆路。”

成昆铁路全长1096公里,穿越地质大断裂带,是一条在世界筑路史上都堪称奇迹的铁路。1964年9月,40万筑路大军重新开赴成昆铁路建设工地,铁道兵以“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钻”的大无畏精神,在那些“气死猴子吓死鹰”的千山万壑中安营扎寨。

开凿隧道是最辛苦的活。按工序,在隧道里打风枪需接上水管,以减轻粉尘的伤害,但铁道兵为了抢进度,直接打干风枪。风枪的粉尘使很多铁道兵患上无法治愈的肺部疾病。不仅如此,许多战士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打炮眼一人掌钎,一人抡锤,突遇塌方,坐在地上掌钎的人来不及躲闪,当场被掩埋。那时铁道兵每一个团都有一个烈士陵园,掩埋烈士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七八十人,整个成昆线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建设者长眠在青山之中。铁道兵就这样用血肉之躯在崇山峻岭中,铺就了一条钢铁大动脉。

1970年7月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攀枝花首次出铁,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六盘水的煤源源不断地运到攀枝花,攀枝花生产的钢铁,通过成昆铁路,输送到重庆常规武器生产基地。三线建设布局,在这一天被盘活了。

变成现实的三线蓝图

从1966至1980年的15年间,广大建设者在火热的三线建设战场,建成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业交通企业、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战略大后方的建设蓝图基本变成现实。

国防工业得到重点发展,到1975年,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固定资产和总产值,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和设备水平等,都超过了一、二线地区,达到了建设战略大后方的目的。

三线建设改变了全国生产力布局,建成的一大批工业交通项目,带动了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显著提高了中西部生产力水平,改变了工业集中地区远离原料产地的经济布局。到1978年,内地和沿海的工业总产值已形成四六开的格局,内地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国的56%,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后来的西部大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时期先后建设了贵州六盘水、河南平顶山等50多个统配煤矿基地;建成了湖北葛洲坝、四川龚嘴及陕西秦岭、四川夹江等大中型水电站和火电站68座;开发了四川自贡、河南中原油田等8个油气田。到1975年,三线地区年煤炭产量达2.12亿吨,年发电量达635亿度,形成了500多万吨原油、5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开釆能力。

同时催生了一批新兴城市。三线地区经过3个五年计划的资金大投入、人员大流入、资源大开发,带来了要素大集聚,形成了兰州、湘中、西宁等以原材料和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区,成渝、关中、鄂西等制造业工业区;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和六盘水煤炭基地;兴建了刘家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为这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积蓄了强大能量,催生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钢城”攀枝花、“煤都”六盘水、“汽车城”十堰、“镍都”金昌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在中西部的荒山僻野上拔地而起。

城镇化迅速辐射和影响了秦巴地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横断山区等落后地区,促进当地居民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风俗习惯的改变。据当年四川甘洛县一位彝族老人讲,成昆铁路修筑前,他们连牙膏都没见過,随着大量职工的进驻,他们才知道牙膏是洁牙的必需品。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实地考察后评价:“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

当年曾多次实地考察指导贵昆铁路建设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被三线建设者的精神所感动,他说:“大家公认我是一个数学家,多难的数学题,我都能把它解出来,但是,我无法解出铁道兵战士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三线建设者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退休后仍留居三线地区,他们的子孙后代为第二故乡的建设继续奋斗着。世人感叹:“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猜你喜欢
六盘水建设者建设
寒露
福照到家!
诗书画苑
城市建设者
斗严寒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重视民生问题
王国建设者:牧歌 Kingdom Builder: Nomads BGG排名 暂无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