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华
且为忠魂舞
松柏傲霜 兰蕙其芳
浩气凌云 功被八荒
烈士之风 山高水长
千秋万岁 永矢不忘
——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
1995 年 4 月 5 日为龙华烈士陵园题刻的碑文
清明时分,桃花盛开。人们怀着崇敬缅怀的心情,来到龙华古塔西侧的龙华烈士陵园。烈士陵园林木苍翠,有邓小平同志为龙华烈士陵园题写的园名,江泽民同志为纪念碑题写的“碧血丹心为人民”,陈云同志为纪念馆题写的馆名。这里原为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革命烈士纪念地予以保护,20世纪90年代初与上海烈士陵园合并建设。1995年7月1日建成开放。龙华烈士馆1997年建成开馆后,首次改成布展,2017年10月正式开展。龙华烈士陵园被称为“上海雨花台”。陵园东侧有大片桃树林,周边内侧还种有红花夹竹桃。每当春天,但见落英缤纷,不由使人想起在龙华的革命志士写下的诗句:“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龙华烈士陵园建有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遗址区、烈士就义地、碑林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干部骨灰存放区和游憩区共8个功能区。园内有大草坪,大面积的松柏、香樟、红枫、桃花、桂花、杜鹃,使陵园呈现“春日桃花溢园,秋日红叶满地,四季松柏常青”的景色。
星罗棋布的纪念雕塑,成为烈士陵园内的醒目建筑。在陵园东侧,入口处是一座名为“且为忠魂舞”的大型烈士群雕,底座镌刻毛泽东手书的《蝶恋花》,两座碑亭皆为方形,攒尖顶,亭中央各立一根四面有碑文的碑柱。碑廊外一侧建有对称的两座碑墙,一墙镌刻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文手迹;另一墙镌刻烈士诗文29首。
“且为忠魂舞”大型烈士群雕是1985年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倡议、全市百万青少年集资兴建的,以铭记当代青少年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时任团市委宣传部部长的柴俊勇至今清晰记得这座群雕的建设落成过程。他回忆说:雕塑用全花岗石雕凿而成。造型有特点、有气势。
雕塑落成時,时任中共上海市委领导陈国栋等前来,庄重肃穆地揭开覆盖在“且为忠魂舞”雕塑上的红布。起先,红布是顺势覆盖在雕塑上的。为了按照预定的方案让大块红布能准确地移动位置,从雕塑上掀开,团市委工作人员想了许多办法,甚至包括事先在红布内部和周围安放吹风机、配有白色干冰等。落成仪式开始后,现场响起《五月的鲜花》乐曲声,覆盖在雕塑上的红布迎风扬起、缓缓飘落。团市委工作人员怀着虔诚敬仰、一丝不苟的精神,确保“且为忠魂舞”雕塑落成仪式在庄严、隆重、肃穆的气氛中顺利完成。雕塑高10.5米,自重250吨,以7位烈士造型,表示“奋搏”“力量”“胜利”,上方飞舞的仙女造型显示了“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含意。
徐汇区图书馆4楼的徐汇历史风貌保护资料馆里,有档案证实:曾经在徐汇区从事过革命活动并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烈士,加上从小在徐汇区生活,或者现在仍然居住在这一地区的烈士家属,竟有374位之多。人们不由想到,在浦江两岸、在整个中华大地上,曾有多少英烈壮烈牺牲啊 !
时光流逝,烈士就义时的血迹如今已经消失,但“上海雨花台”依然松柏傲霜、桃花灼灼。革命先烈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