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剑
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 102200
引言:新时期,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作为电力企业,也应当与时俱进,在加快电力建设的同时,注重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此来提升电力系统的性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电力服务,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出于这样的目的,本文就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仪表测控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十足的必要性。
电气工程自动化是电气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其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已经相当成熟,并成为我国高新科技技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就以电力建设来说,其能使电力输送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得以充分保证。为此,我国电力部门也相应建立了自动化电力输送系统,肯定了电力工程自动化的价值,确立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主体地位[1]。就目前来看,为了加快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大力推行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致力于将电子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以此来提高行业生产力的同时,促进技术的革新,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现如今,工业生产在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电气工程的支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电气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使以往的生产流程变得更加程序化。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电力输送的稳定性。只有稳定性得以提高,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而仪表测控技术作为电力工程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实时监测电路情况、电网运行情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正因为如此,使得仪表测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仪表测控技术的内部结构,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2.1 远程监测控制技术 仪表监测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技术,就是远程监测控制技术。通过对该技术的合理利用,可帮助工作人员有效的管理和监测各个仪表系统。并且,仪表系统有故障问题发生时,此技术能够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维修人员,以便其对问题原因进行科学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有效解决。在实际工作中,远程监控技术,不仅能实现远距离监控,还能进行远距离操作。
2.2 集中监测控制技术 仪表监测体系中,集中监测控制技术可谓是最基本的技术,同时也是仪表监测体系要实现的基础功能。该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将计算机处理器、互联网、软件系统及控制器等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来实现既定的操作与功能。一般情况下,不同规格形式的仪表种类,集中监测技术都可兼容,并能对每种仪表传输信号予以相应的反馈,使电气工程的稳定性得到充分保证。
2.3 现场总线监测控制技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场总线监测控制技术慢慢地出现在电力仪表测控系统之中。这种技术,是我国电力仪表测控技术研究的趋势所在。其不仅能实时监控仪表设备的工作状况,也能有效整合多个监测系统,最终形成可自动监测的运行系统,从而使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当前来看,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气设备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仪表测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接下来,将从两个方面对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仪表测控技术的是具体应用进行重点介绍。
3.1 分散测控体系仪表测控技术的应用 目前,分散式测控系统是以一种分布式的形态组成的,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中较为常用的系统。一般而言,借助分散式测控系统,可检测和扫描不同规格仪表的运行情况。以分散性测控系统为基础的仪表设备,可以将仪表设备运行全过程的数据上传到中央处理器,电脑主机与电气控制系统在接收到数据反馈后,会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得出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动作,从而实现对电气仪表设备全时间段的管控与监测,有效的增强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水平。另外,各种规格的仪表设备,分散式测控系统都能够兼容[3]。
3.2 仪表测控防干扰技术的应用 在仪表测控技术的实际使用中,其测控精度及工作效率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仪表测控工作的应用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牵连。为了使这种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可将防干扰技术应用于仪表测控之中。就现阶段来看,我国仪表测控防干扰技术主要可分为三种,分别为屏蔽技术、隔离技术以及软件技术。这三种技术具体不同的特征,其功能也大不相同。先来说隔离技术,该技术想要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离不开两个区域的支持,其分别是合理配线区域和可靠绝缘区域;再来说屏蔽技术,此技术实现的基础就是以金属导体作为保护介质,用来屏蔽测控仪表中易受干扰的信号接收器、线路以及元件,从而有效防止各种因素的干扰。值得一提的是,若仪表测控设备中有屏蔽技术,则其可避免电流性噪声耦合的情况发生,使设备的电磁防护功能进一步加强;最后就是软件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改进和优化系统软件,增强仪表的防干扰性能。
总的来说,电气工程自动化仪表测控技术,在电气领域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行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技术的革新,还能推动我国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升。因此,作为电力部门,也应深刻的认识到仪表监测技术的重要价值,加大对仪表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以便为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提供更优质的电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