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观念谋划推动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

2021-06-08 08:14杨玉成王千阁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观念系统建设

杨玉成 王千阁

[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五个原则”,其中“坚持系统观念”原则是首次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对于坚持这一原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系统观念;系统基本属性;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1-0024-08

[收稿日期]2020-12-12

[作者简介]杨玉成(1969—),男,福建大田人,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王千阁(1992—),男,山西兴县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研究”(立项批准号:20BKS0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五条原则。其中“坚持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中首次提出的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论原则。这是我们党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理论概括,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理论亮点,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该原则,在为《建议》作说明时,把它作为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之一加以阐述。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坚持系统观念方面已经取得哪些成功经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应该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

一、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系统观念,古已有之。“系统”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语中,希腊文的“systema”就是部分组成整体的意思。古代的系统观念就是从对部分和整体关系的考察中开始意识到系统的存在。古希腊原子论的创始人德谟克利特著有《世界大系统》一书,用原子和虚空构成宇宙的思想来说明世界。柏拉图指出,“理念世界”就是在“善”的理念统率下的一个层次等级系统。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体在属性和功用上不同于部分”,这一思想后来被现代系统论演绎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这一著名命题,尽管这种演绎也有其不准确之处。我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也从多方面揭示了世界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问题,如“八卦”和“五行”的相互制约与转化,天地万物的相生相克等,并把这些观念运用于工程技术和医学等领域。如都江堰这一古代的宏大水利工程就被看作是我国古代系统观念的生动体现。近代西方思想家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等人对系统观念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恩格斯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P23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1]P401。联系和系统密切相关。事物的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交织起来构成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就是系统。所谓系统,指的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统一体。因此,系统是事物联系的一种存在形态,系统性是事物的基本属性。总之,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角度看,我们所面对的整个物质世界就是由万事万物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体,每一个事物都是统一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都体现着整体的联系。

现代系统论的产生,意味着人们对事物联系的系统性的认识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化,意味着人们不仅清晰地认识到事物联系的系统性的存在,而且还可以科学地把握这种系统性,这标志着人类认识事物普遍联系的重大飞跃。现代系统论承认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系统性,就此而言,它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使用“系统”这一概念,而且自觉地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恩格斯指出:“关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1]P40他在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时还明确指出:“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的清晰图画。”[2]P300馬克思对人类社会这一复杂系统作了深入研究,并为此建立了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概念在内的一整套范畴体系,特别是运用这套范畴体系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

现代系统论指的就是在承认事物的客观的普遍联系基础上,具体地全面地揭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规律的一整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不把事物、过程看作实物、个体、现象的简单堆积,而是如实地把它们当作系统,以对系统的深入、全面的把握代替对事物内外部因素的孤立考察。[3]P61“系统”是现代系统论的核心范畴,与之直接相关的范畴则是“要素”和“环境”。所谓“系统”,一般被规定为“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或“以规则的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的形式结合着的对象和集合”,实质上泛指由一定数量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统一体。“要素”是指系统中被组织化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的因素,“环境”则指在系统之外并同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存在。[4]P174系统和要素、环境的区分具有相对性。系统中的要素本身往往也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同它的环境又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在这个更大的系统中,原来的系统和环境部分都分别成为它的分系统,也就是成为它的要素。

从总体上看,一方面,现代系统论的产生,为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新的确证;另一方面,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从现代系统论中吸取思想和养料,使自身更好地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使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使系统观念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就是把事物看作由各种要素基于一定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要求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尽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接触过现代系统论,但他们站在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实际上坚持运用系统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十个手指弹钢琴”,“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际上都蕴含着系统观念。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自觉地“照辩证法办事”,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5]P250,這一观点明显有系统观念的支撑。随着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的消化吸收,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自觉地坚持运用系统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2009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系统和整体观念,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在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以全局利益为重,服从全局、服务全局。”[6]P106党的十八大基于整个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各分系统之间的协同性,提出坚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总之,从哲学角度看,系统是事物本身的存在方式,系统观念是事物的系统性在我们观念上的反映。经济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这种系统性要求我们在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二、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7]P86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有系统观念的支持,都是系统谋划的重大成果。

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并且实际上把实现中国梦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党的十九大又把“四个伟大”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提出必须统揽“四个伟大”,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把它们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从而形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治国理政方略。提出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显是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的成果。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牢靠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领导力量。其次,“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的提出和推进都贯穿着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本身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建设目标的“系统集成”。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个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8]P27。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使我们已经建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并且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配套,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整体推进、共同发展”。所以,全面依法治国实际上是把我们党提出的有关依法治国的观念和举措进行系统集成,使之形成一个战略整体。全面从严治党之“全面”既包括空间维度上的系统性、整体性,又包括时间跨度上的长期性,其基本内涵就是:充分认识到党的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为目标,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整风精神,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并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所以,全面从严治党实际上是我们党已经积累的党建经验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也是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进行系统谋划的理论成果。一方面,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功能各有侧重,其中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另一方面,这五个发展理念共同聚焦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它们“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9]P827,能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它们的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正是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各自侧重点以及它们的整体综合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施新发展理念“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10]P44。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党十八大以来坚持系统观念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更加鲜明的指示和要求。他强调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11]P240“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12]“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我们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1]P179“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11]P166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提供了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更是成为坚持系统观念的范本。《建议》从第三到第十四部分,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先后论述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十二个重点领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进一步丰富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大系统,有助于推动新发展理念在更广更深层面落细落实。《建议》提出的新发展格局也是一个大系统,既涉及生产领域也涉及分配、流通、消费领域,既涉及制造业也涉及农业和服务业,既涉及实体经济也涉及金融和房地产,既涉及农村也涉及城市,既涉及国内改革也涉及对外开放,既涉及国内大循环也涉及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议》对这个新发展格局进行了系统阐述,目的在于使新发展格局的整体与局部之间、各个局部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关系更加顺畅,达到系统功能优化状态。

三、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遵循的原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正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个历史任务的“全面性”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系统观念。首先,进入这一新发展阶段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其次,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也需要从系统观念出发,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尤其需要深刻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全面”二字,深刻理解我国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一句话,我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全新语境下的、全方位的现代化。推进这种全方位的现代化当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第三,“十四五”时期,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系统性任务。比如,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加快培养完整内需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健全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等等。这些“体系性”任务实际上就是“系统性”任务,都要求突出系统观念,从整体和联动出发,全面推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现代化建设。

那么,在“十四五”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在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系统观念?从理论层面看,我们必须按照系统观念的要求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现代系统论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基本属性。坚持系统观念要求人们着眼于系统整体,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系統整体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按照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来处理问题,实现系统整体功能优化。

系统的整体性刻画的是系统整体与其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性质。具体地说,就是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其各个组成部分之功能的机械相加。整体功能之所以不等于各组成部分之功能的总和,是因为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呈现出新功能。“这种整体性能是由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而在整体层次上呈现的,为个别组成部分或它们的机械加和所不具有。”[3]P63系统整体性原则要求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事物的整体出发,不仅要弄清楚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还要弄清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弄清系统在整体上呈现的新的属性和功能。比如,“十四五”时期我国即将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上加以谋划和推进。特别是,在这个“全面建设”阶段,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方面建设之间的关系,注意“扬长补短”、协同推进。所谓“扬长”就是在优势领域继续锻造长板、做强优势,不断突破发展的“上限”;所谓“补短”就是补齐一些制约整体进一步发展的短板,不断抬高发展的基底,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扬长补短”实际上就是统筹兼顾,因此《建议》提出继续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富国与强军,这些“统筹”就是坚持系统整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系统的结构性刻画的是系统中诸要素之间关系的性质。“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排列组合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仅取决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还取决于要素之间的结构。”[3]P64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功能,一旦结构发生变化,系统的功能势必随之发生变化。坚持系统的结构性原则,就是重视对系统结构的研究,并通过结构调整使系统结构合理化,实现系统的功能优化。比如,《建议》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其实质就是通过重构我国发展结构来拓展发展空间,维护发展安全。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以国内循环为主,进出口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改革开放后,我们打开国门,扩大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面对严重的外部危机冲击,我国主动调整发展格局,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国内循环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开始显著上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继续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6年峰值的64.2%下降到2019年的31.8%,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最高时的10%以上降至目前的1%左右,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因此,《建议》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战略决策,必然会对我们今后的发展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也能够有力地保障我国发展安全。再比如,《建议》提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也是坚持系统结构性原则的重要体现。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供给和需求这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关键设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严重依赖进口。解决这种结构性矛盾,就要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进行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供需动态平衡。

系统的层次性刻画的是不同层次系统之间关系的性质。一个系统由若干要素构成,而这些要素本身也是系统,是子系统,子系统又由更低一个层次子系统构成,依次类推,这就形成不同等级系统。高层次系统的属性不能归结为低层次系统的属性,高层次系统的运行规律也不能归结为低层次系统的运行规律。坚持系统的层次性原则,必须注重研究不同层次系统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运行规律。所谓“顶层设计”,就是从系统的最高层次角度来规划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这就是着眼于改革系统的最高层次,更加注重对改革的宏观思考和宏观协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建议》本身就是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之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的贯彻落实还需要各领域各层级的具体规划的协调配合。因此,《建议》要求,“按照本次全会精神,制定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制定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以及地方规划时,要坚持规划体系(系统)的层次原则,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观念,增强大局意识、整体意识,把《建议》指导方针的各项要求贯彻到相关规划中去,又要研究不同层级系统的特殊性,把普遍性要求和各层级系统的特殊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既符合整体要求又切合具体实际的专门规划和地方规划。

系统的开放性刻画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性质。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角度看,系统可区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等。所谓“封闭系统”并非指同环境没有任何互动和交换的绝对孤立的系统,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依赖与外界的联系而具有一定生存能力的系统。而所谓“开放系统”指的是与外界保持经常性互动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一般而言,任何现实的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越是有机的系统,其开放性程度越高。正是由于系统具有开放性,系统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如果系统的开放受到阻碍和破坏,不能正常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传递,就会导致系统结构从高序走向低序,从有序走向无序,直至导致结构解体、系统消亡。这表明,开放导致有序,封闭导致无序,开放是实现系统有序发展和功能优化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作为最为复杂的系统,各个层次上的系统都具有开放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开放推进发展,封闭导致落后的事例屡见不鲜。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13]P90现代国家或现代社会更是一种高度开放的系统,发达的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流是现代国家或现代社会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其现代性的重要标志。坚持开放原则,必须重视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通过吸收外部环境的有利因素来促进系统本身的发展。这就要求对从外部环境中引进的东西,进行鉴别和筛选,最大限度地引进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因素,促進系统的有序发展。坚持系统的开放性原则,对于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成功地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行对外开放依然是必经之途。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国开放的大门绝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建议》按照系统开放性原则,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7]P53并且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因此,《建议》强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而是既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也要更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构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主要从实践层面,对如何坚持系统观念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7]P26。

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认清大势、把握大势、未雨绸缪,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加强全局性谋划。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强化战略性布局。要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强化整体性推进。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使各领域工作相互促进、齐头并进,实现整体效能。

坚持系统观念,还必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挑战,甚至伴有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必须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颠覆性风险的底线,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的结果。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自觉运用系统观念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理解“坚持系统观念”原则,强化系统观念和全局观念,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平衡中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3.

[4]肖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习近平党校十九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7]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2]习近平.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J].求是,2019(4).

[13]鄧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Planning and Promo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tage with the System Concept

YANG Yu-cheng WANG Qian-ge

(Department of Teaching & Research on Philosophy,Party School of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National Academcy of Governance,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ward that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must follow the “five principles”,among which the principle of “adhering to the system concept” is a principl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at i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As to why we must adhere to this principle,we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adhering to the system concept is an important thinking and working method of Marxism;adhering to the system concept has been a fundamental thinking and working method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and adhering to the system concept is a principle that must be followed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modernized socialist country in an all-around way.

Key words:system concept;basic attributes of system;Marxist thinking and working method

(责任编辑:朱文鸿)

猜你喜欢
观念系统建设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寒露
品“助读系统”之妙
钓鱼的观念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